全民醫療保障“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為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制定了行動規劃,“共建醫保協同”是“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五大醫保”發展目標之一,實現“醫保與醫藥服務高質量協同發展”。 醫保支付機制更加有效和高效,藥品和採購機制更加市場化,醫療服務調整更加敏感”。
2023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各項重點任務和改革穩步推進,其中“協調醫保”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分階段取得顯著成效。
積極落實“十四五”規劃,推進“協調醫保”建設。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進。 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現全覆蓋DRG DIP支付方式改革全覆蓋所有協調區域; 282個協調區域實施了DRG DIP支付方式改革,佔全國所有協調區域的71%; 在啟動改革的總體規劃區域,70%的提供住院服務的合格醫療機構已啟動DRG DIP支付,疾病型別和**的覆蓋率分別達到80%和50%。
醫保繳費是保障群眾獲得優質醫療服務、提高使用效率的關鍵機制。 支付方式的改革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公立醫院的運營機制,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建立成本控制機制,推動公立醫院轉型轉變發展方式,從注重規模、數量、追求收益的延伸發展,到效益的內涵建設、精細化管理; 在明確醫院定位、發展戰略和運營戰略的基礎上,優化質量和內部結構,既規範了醫療服務的提供,又為被保險人提供了最合適的服務,改善了他們的健康。還可以引導和規範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隨著改革的推進,改革成果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高效的醫保支付機制。
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常態化、制度化。 國家醫保局認真實施一流決策部署,常態化、制度化地開展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採購。 截至2022年,國家層面已採購294種藥品7批次,平均降價50%以上,採購4類耗材3批次,平均降價80%以上。 2023年,國家將組織第八批、第九批藥品集中採購和第四批耗材採購。 其中,第八批藥品集中採購成果已於7月在全國範圍內落實,共成功採購藥品39件,平均降價56%; 第九批藥品集中採購共成功採購41種藥品,平均降價58%; 採購第四批耗材,涵蓋人工晶狀體及運動醫學相關高價值醫用耗材,人工晶狀體平均降價60%,運動醫學耗材平均降價74%。
藥品耗材的集中採購,不僅大大減輕了群眾就醫的經濟負擔,而且改變了醫藥行業的競爭模式,從原來的“返利”競爭向一流、成本、質量的競爭,改善了行業生態,促進了有效競爭,形成了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醫藥產業形成機制,促進了醫藥行業的形成機制。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以質量、效益、差異化戰略謀求發展,形成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同時,由於擠出第一“水”,該機制改變了醫療服務提供的行為,為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成本控制機制的建立和醫療服務的調整創造了有利條件,幫助解決了醫藥領域長期積累的難題。
推進醫療服務機制改革。 2021年8月,國家醫保局等8部門印發《深化醫療服務改革試點方案》,提出在5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系統探索全面調控、分類形成、動態調整、專案管理、監測考核等五種機制。 近兩年來,改革順利進行,為其他地區推進醫療服務改革提供了經驗**。 2023年,全國多個地區推進醫療服務改革**。
通過第一次調整,逐步解決因醫療服務提供行為異化導致的醫療費用不合理、成本與價格比較關係不合理偏離導致的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也得到體現。 同時,目前以醫療費用作為DRG DIP分組和確定支付標準的依據,有利於減少醫療機構的行為異化,有助於更好地實現支付方式改革的目標。
積極推動“三藥”協同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供給體系
在掌握醫保、醫保、醫藥各自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推動“三藥”協調發展,是推進供給側改革、構建高效醫藥服務供給體系的關鍵。 其中,醫保支付形成了模擬市場購買服務機制,加上突擊檢查等行政監管,有助於控制規模化、擴大營業收入和過度提供服務的行為,既規範了醫療服務的提供,又引導了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這是推動醫療服務體制改革的核心機制。
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在**的作用下,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直接降低了醫療機構的成本,通過消除“返利”的負激勵,有助於規範服務交付行為,為推動支付方式改革,實現成本控制目標創造了條件。 同時,集藥耗品騰出的部分醫保基金空間可用於調整醫療服務,部分也可用於納入更多患者需要的臨床價值高的新醫療技術。 醫療服務的調整**減少了不合理的醫療費用和資源配置,也有助於更好地實現支付方式改革的既定目標。
從“三藥”改革設計來看,通過醫保繳費方式改革和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公立醫院的執行機制,建立促進公立醫院有效競爭的條件,鼓勵公立醫院形成技術競爭, 質量、服務質量和效果在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基礎上。如果能夠協調推進“三藥”改革,配套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機制、醫保監管機制、集中採購產品質量監管機制等,再加上醫聯改革,推動按人頭付費分級診療,一方面, 可以促進公立醫院良性執行,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公立醫院經營機制的變化也可以傳導到醫藥市場,再加上直接影響醫藥市場的藥品耗材集中採購改革,不僅改變了醫藥市場的競爭方式,促進了有效競爭,促進了醫藥供應方的質量和效率, 並刺激創新。總之,有前途的機制與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可以促進“三藥”協同發展,有助於構建優質高效的醫藥服務供給體系。
加強協調機制建設,積極應對挑戰
“協同醫保”建設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改革實踐也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是在政策落實層面,各地區進展不一,部分改革未充分落實或滯後,改革效果參差不齊。
一是支付方式改革在國內尚未廣泛實施,部分地區公立醫院仍以規模和數量的延伸發展為重點,如果過於超前,就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第二個是在一些領域,與支付方式改革相關的規則有待完善,一些醫院改變了重症推卸責任、轉移病人、撥備不足、成本轉移、過度醫療、被動增收降本等行為。
第三個是集中採購品種尚未覆蓋所有競爭性藥品耗材,在非集中採購品種數量仍存在膨脹的情況下,也可能有“返利”激勵,需要盡快擴大覆蓋面。
四個是醫療服務改革相對滯後,醫療服務不合理導致的醫療費用不合理和資源配置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充分糾正,這也影響了DRG DIP分組和基於醫療費用的支付標準的合理性。
總體來看,“三藥”的改革設計在“三藥”協同方向上不斷完善,但在實施層面還不完全協調,加之公立醫院在部分地區的管理能力和適應性有待提高,地方醫保部門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仍有提公升空間, 這也加劇了“三藥”實施層面的協調不足,需要在進一步完善政策的基礎上,推動“三藥”政策有效實施。
一是研究推進形成“三藥”多元共治主體的路徑和機制,改變目前相關部門更加注重自身目標、部門間協調仍需加強的局面,提高“十四五”規劃中“協調醫保”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的協同作用。
第二個是加大“三藥”協同配合力度,推進“醫保協同”建設,包括加快醫療服務改革; 盡快推廣試點地區醫保支付改革經驗,特別是醫保支付標準及相關規則的調整和完善,減少全國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過程中部分地區“初探”和改革成本增加的問題; 提高地方醫保部門對政策的理解、完善和管理能力,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指導、指導和監督力度,減少服務交付行為的異化問題; 提高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的管理能力、政策理解能力和適應能力,確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第三個是在確保改革激勵鏈條暢通和激勵措施落實的條件下,要加大監督問責力度,通過激勵約束兩輪驅動,確保改革政策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