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開創城鄉協調發展新局面
廣東進一步推進“百萬工程”,彌補高質量發展短板。
光明**記者 吳春豔, 唐一歌, 光明**通訊員, 周元.
今年的計畫在於春天。 2月18日,廣東省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大年初一,再次凝聚力量,鼓舞全省“走在最前面”的精神。 還記得,2023年正月初七,率先召開的廣東高質量發展大會,以不等我的勇氣開啟了新的春天,掀起了全省齊心協力發展的熱潮。
一年多來,他手中的“施工圖”,在粵南大地上,已經變成了“實景畫”。 在粵東,海上風電強勁; 在廣東西部,海洋田園歌歌頌深海; “百縣千鎮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十萬村”)作為廣東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專案,自2022年12月底啟動以來,取得了豐碩成果。
“百萬工程”實施以來,廣東從哪裡開始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激發縣鄉村發展活力? 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農村全面振興的大潮中,產生了哪些新機制、新方法、新突破口?
在廣東省清遠市青城區石角鎮,工人們正在服裝車間裡匆匆忙忙地下單,忙著生產。 資訊**。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城村打造的農業生態村旅遊景觀。 攝影:Chen Yuejin Bright**。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排排自動縫紉機高速運轉,每一件衣服都快速成型......在工人的熟練手中春節前,走進廣東清遠市青城區石教鎮,看到寬敞明亮的服裝車間裡接單、忙生產的場面非常火爆。
廣慶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以下簡稱“廣慶紡織園”)位於石角鎮,是廣東紡織服裝產業向全省轉移的重要一步,規劃用地面積10000餘畝。 過去,地處粵北的清遠工業基礎薄弱,各區縣缺乏產業支撐; 如今,隨著2022年底廣慶紡織園“開門迎客”,乙個產業鏈完整的“快時尚智慧型製造基地”正在崛起。
我們現在在廣州研發和展示,在清遠生產製造,分工合理,沒有內卷。 華銀(廣東)工業園管理董事長王志剛笑著說:“搬到清遠後,成本降低了。 廣慶紡織園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離珠三角很近,在大陸也有更廣闊的市場作為後盾。 ”
王志剛向記者展示了數碼印花車間的先進技術:機器將紡織染料印到銅版紙上,然後通過高溫化學反應將印好的紙轉移到好衣服上——個性化定製的禮服可以直接穿上。 與傳統的印染車間不同,在數位化生產過程中,不產生廢水和廢氣,非常綠色環保。
除了生產技術的迭代更新,生產的組織方式也可以更加“智慧型”。 在廣慶紡織園區“共享車間”,全自動裁剪機、自動縫紉機、預收縮機等高成本裝置向園區內企業開放,企業按使用時間、用電量等指標收費,大大降低了自動化裝置的“高門檻”,幫助更多傳統服裝製造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
截至目前,已有近480家企業入駐廣慶紡織園區,累計達意向入駐企業8949家。
我們希望通過產業的有序轉移,實現企業的轉型公升級,形成新的生產力,同時為土地的轉移騰出更多的發展空間,形成雙方緊密的產業合作關係。 清遠市委常委林克聰表示,產業轉移是乙個長期的過程,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和完善。 只有補短板,讓產業扭虧為盈、留住好、發展好,才能真正增強承接地內生發展動力,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與發達的珠三角相比,粵東、東西、北三角發展的差距和潛力都在行業內。 廣東抓住產業均衡發展的“牛鼻子”,部署和推進產業有序轉移,粵東、東西、北三角等地越來越多的縣城“繪製產業地圖”,不斷拓展“研發+生產”、“服務+製造”、“總部+基地”等產業共建模式。 如今,廣東已建成15個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省財政已下發專項資金42項5億元全面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充分釋放鄉鎮發展活力。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薄弱環節在城鎮,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在韶關市石興縣馬市鎮西峰村,農業生產收益低,讓不少村民選擇離開。 韶關作為廣東農業大城市,如何解決“三農”地區的低收入問題,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必答之題。 隨著廣東省“百萬專案”的熱潮,“浮出水面”——讓鄉鎮“出海”做生意。
2023年,韶關推進市場化經營,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105個涉農鄉(街)設立強鎮、富村公司,覆蓋105個鄉鎮街道。 以鎮村集體為股東、盤活鄉鎮資源資產的改革大步向前推進。
與傳統的合作社和大戶不同,鄉鎮必須按照《公司法》引進現代管理制度來設立公司,帶領村集體和農民在更高層次上“打入”市場。 韶關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世東說。
錢! 錢! “2023年12月底,韶關市石興縣馬市鎮福村公司召開的股東分紅儀式,向19個村(住)的股東發放了71萬元,不僅讓村集體發展有了更多的預算,也讓村打破了原有的”單槍匹馬“模式。
我們盤活閒置資源資產,以土地持股方式統一轉入公司開展光伏專案。 村民除了享受村集體股東的分紅外,還享受地租分紅。 馬市鎮羌鎮福村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和馬市鎮一樣,到2023年底,各強鎮的富村企業將繼續報出不錯的紅利。 目前,韶關市105個強鎮富村公司共分紅762個56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576分紅22萬元。
劉世東說:“目前,我們正在研究農村金融扶持政策的改革創新,以解決各企業融資難。 希望在'千千萬工程'的浪潮中,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讓更多的農民實現共同富裕。 ”
中山市也進行了同樣大刀闊斧的村鎮改革。 曾幾何時,在中山市黃浦鎮大岑村,出現了以小家電和金屬毛坯加工行業為主的低層廠房,生產效率低下,“兩違”“汙染分散”突出,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明顯,消防環保隱患嚴重。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以“百萬工程”為帶頭,推進全市村鎮低效產業園區轉型公升級(以下簡稱“產業改革”),直面土地碎片化、利用效率低下的“硬骨”,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化利用改革, 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太空革命”。
聽說中山市智慧型家電產業園(大岑片區)專案已被視為全市“產業改革”重點專案之一。
一、規劃面積3000畝,七十歲的大岑村退休村幹部馮根祥坐不住了,他立即與“實改”專班一起挨家挨戶地做好拆遷宣傳動員工作。 馮根祥說:“以前這些小工廠的專案都是我斷了嘴斷腿後才招來的,我肯定不願意拆。但我們必須向前看,時代不同了。 ”
“多元化融資+連養”和“全面改造+三命一體化”是大岑村推進“產業改革”的創新模式。 黃埔鎮“產業改革”小組一名成員告訴記者,在大岑地區建設產業園的目的是創造乙個既能保證村集體經濟長遠發展,又能促進“產、生、生態融合”的高質量發展空間。
如今,在達森村,低效的工廠正逐漸被現代化的高水平生產空間所取代。 在優質空間的支撐下,智慧型家電、高階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等先進製造業成為大岑村新的產業“骨幹”,為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帶來新的動力。
形成“數十萬人”的強大合力。
1月8日,一場激動人心的畢業典禮在華南農業大學禮堂舉行。 “萬名學生鄉村科研行動”不僅拉開了華南農業大學助力鄉村振興的序幕,也是廣東省探索“千百工程”服務模式的一次積極創新。
2023年8月,100所學校、100個縣將助力啟動“千千計”行動。 廣東82所高校與57個縣(市)簽訂首批合同,入選高校縣級服務隊隊長、副隊長114人,達成校地合作專案800餘個。
廣東省委黨校作為“雙百行動”的參與單位,為黨員幹部和基層群眾“送教育上門”、“送班下鄉”,將“精神食糧”送到“百萬工程”一線“儲充”。 “黨校的老師們不僅講理論,講政策,還講操作,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氣。 這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去哪裡以及如何去做。 在廣東茂名市根子鎮百橋村的“百橋講堂”,一位學生深受感動。
廣東省委黨校與茂名市委共同打造聯合學習,組織專家學者扎根基層,共講共同富裕的價值,共講高品質美好生活的方向, 並講推進“千千工程”——黨的創新理論和鄉村振興的新鮮經驗,在農村思想政治課程中講解。
在信義市,華南師範大學附屬的華南師範大學同茹高階中學、信義學校兩所美麗校園落成,華南師範大學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延伸至粵西,為當地新增2100餘個名額。 在河源市東源縣,由廣東工業大學師生團隊設計的“雙百行動”首個鄉村建設規劃專案開工建設,為高校助力農村探索新路徑; 在“粵美村落”景觀設計競賽(大學組)中,66所高校提交了805項規劃設計作品,學校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宜居宜業、宜居優美的鄉村......
不僅高校投入,優質醫療資源也在積極下沉基層。 地處雷州半島北部的綏溪縣,正在穩步推進“鄉村醫生能力提公升計畫”。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遂溪醫院工作人員表示,將對縣內鄉村醫生進行診療常見病和常見病的培訓,並前往基層衛生院開展免費診療活動。
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也在鄉村振興事業中前行,“千企助千鎮,千企興千村”行動大力開展。 上市第一年,產品銷售額突破億元,“荔枝紅”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在粵東東部、西部和北部,雞蛋花、仙草、黑虎等20多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遍地開花,公司不僅為鄉鎮藥材產業發展提供技術、資金和培訓,而且每年在全省採購中藥材5億餘元,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補短補難,勇於擔當。 突破城鄉雙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廣東必須跨越的關口。 一年多來,“百萬千項”政策初步形成,力量和資源要素不斷凝聚,廣東122個縣(市、區、鎮、鎮(街道)落地。 65萬個行政村(社群)因地制宜,艱苦奮鬥,勇爭先行,爭先恐後地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邁向新的一年,廣東帶著緊迫感,再次凝聚了全省創業精神,而“十萬”的強大潛力讓南越的新年充滿了自豪感!
光明**“2024-02-20 05版)。
*:光明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