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因法老勢力的衰落而動盪不安,古巴比倫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古印度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而真正能保持文化源源不斷傳承的,只有我們的中華文明。
然而,我國的五千年歷史,從商代開始,只有三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甚至夏朝也找不到關於這一時期的任何乙個字的記載,更不用說更早的炎黃時期了,這也是許多國際學者批評中國歷史起源的原因之一。
說這十五百年,大致可以分為汛期、炎黃期、夏朝三個時期。 這三個時期中的每乙個都有最具代表性的傳說流傳下來,這也為這 1500 年的空白時期提供了一些間接證據。
首先,在汛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造人女媧、嘗百草的神農、鑽柴生火的綏仁,此外還有伏羲用天地行八卦,打繩作網,教人如何使用工具打獵捕魚。
穗人氏族進一步將人類從飲血時代帶入了鑽柴生火熟食的時代,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不可估量。 神農是中國農業的鼻祖,開創了農業文明的先河。
時間穿越了洪水時代,進入了熟悉的炎黃時代,這個時代的象徵是人類文明已經成為乙個原型,有很多部落,炎黃部落和蚻友部落之間的戰爭是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新篇章,燕黃的後裔成為了我們新的代名詞。
關於燕帝和黃帝的最早記載,可以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找到,很多人對商代之前這部分記載的《史記》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但認為司馬遷本著老書的精神,不屑於用一些不切實際的記錄來完成他耗費一生的工作。
據《史記》記載,炎帝和黃帝兩族,因為距離較近,沒有互相服從,所以進行了多次戰爭,但最終,黃帝部落徹底制服了炎帝部落,而炎帝部落則依附於黃帝部落, 由此開始了炎黃部落的傳說。
實現兩族融合的漢泉之戰,成為中華文明的重大轉折點,也被視為民族融合的前身。 這時,北方的另乙個部落,赤友部落,也加速了向西擴張,與炎帝發生了戰爭。
炎帝戰敗,向黃帝部落求援,最終炎黃部落合二為一,在鹿之戰中擊敗了蟻友部落,這場戰爭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從此中華文明開始迅速發展,逐漸超越了當時世界上大部分文明群體。
但隨著農業文明的發展,與自然的搏鬥已不可避免,洪澇災害再次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此時大禹的出現,緩解了人類的生存危機,在他的帶領下,人們治癒了多年的洪澇災害。
後來,大禹憑藉控水功勞,舜將部落首領之位交給了大禹,在這個時代,部落首領之間的傳承一般都是有能力的人,在大禹的統治下,部落逐漸轉變為奴隸社會,並逐漸有了王朝的雛形。
後來,當大禹漸漸老去的時候,他開始準備把“公界”改成“家界”,通過大力培養兒子齊,讓他立功立德,年老時自然坐上首領的寶座,齊國登基後,開啟了夏朝的時代。
但關於夏朝這一時期的史料記載,我國還缺乏相關佐證資料,我們只知道大禹將皇位傳給了齊國,後來的夏季荒涼殘暴,通過明詔之戰被商唐擊敗,夏朝滅亡,但夏朝的歷史卻是幾百年的空白期。
直到後來,二里頭遺址的發掘,才使我國對這一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此外,在湖北的一處遺址中還發現了一處古代洪水層,經專業機構鑑定後,這個地質與大禹治水的時代非常相似。
不僅如此,在湖北發現古洪水層時,國內一些地方也發現了與大禹治水時代相似的古代洪水層,這些證據也從側面證實了大禹治水的可靠性,而夏朝正是這個空白期的最後乙個時期。
雖然中國沒有關於夏朝和前幾年的相關文字記載,但正如國外學者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否認商朝的存在一樣,我們只能保持我們的文化和歷史自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段歷史總會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