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市場供需失衡,產品產能過剩、庫存過剩,都是由於市場購買力不足,其背後原因是,由於經濟發展中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社會財富兩極分化; 在經濟週期的繁榮階段出現通貨膨脹,導致大多數人的財富縮水; 資訊科技和工業機械人的使用導致了生產效率的提高,並消除了普通人的大量工作崗位。
經濟問題,不包括週期性規律引起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歸根結底是增長和分配的問題。 因為週期律本身就是對這兩個問題的處理不當造成的,所以是人為製造的問題,並不是根本問題,這裡就不做解釋了。 其中,增長是效率,分配是公平的。 這也是乙個司空見慣的問題,也是歷屆公職領導都必須知道的問題。 可見,這是國家行政治理中的根本問題。
這個問題一直有乙個標準的答案,那就是“效率第一,兼顧公平”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國家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但很多人都知道,不知道為什麼。 所以,讓我們先在這個問題上進行對立與團結的辯證法,看看它的真面目應該是什麼,這樣我們才能找到病的根源,開出正確的藥方。
效率優先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執行方式,兼顧公平是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執行方式。 效率優先是提振市場積極性,有利於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是一塊更大的蛋糕。 兼顧公平,就是平衡所有參與者的准入,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是餡餅分配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的哲學結構是,兼顧公平是自上而下主導的,是彌補不足的天道手段,而失去的多於虧,所講的是待人、不受不平等的思想關懷。 效率優先是自下而上的市場主導,是人道手段,是不夠的,有綽有餘,重點是在法律範圍內充分競爭。
公平與效率,這兩者構成了乙個邏輯閉環,沒有效率的公平是虛假的公平,沒有人們的熱情,社會就不會形成財富的增長,比如大鍋飯到最後,都養得懶; 沒有公平的效率,就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大多數人得不到的東西,少數人藏不住的,最後連吃飯的鍋都會被打破。 例如,每隔一段時間,資本主義國家就會發生經濟危機; 比如過去的朝代,每隔一段時間,兩極分化後就會有內淚。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對於增長和分配的閉環,正確的形式應該是市場負責增長的效率,市場負責公平分配。 負責市場開發的人不能參與管理,否則創造財富的人必然不願意分享自己的財富,必然會影響既定的分配政策。 對於減少兩極分化的政策,比如提高富人的稅單等,勢必過得去,而且往往會增加有利於自身經營的政策,導致資本市場管理上的偏頗,比如註冊制度,大量不具備上市資格的企業進入市場, 讓中國的**市場承壓,最終融資和投資雙虧,誰也得不到好處。
而負責公平分配的**不能參與市場的效率增長,否則決定公平法案的人,而他們自己擁有創造財富的機器,就會潛移默化地減少公平法案的執行,因為他們也想保留更多的財富。 比如,大量的國有企業構成了龐大的國家資本,在市場上形成了隱性霸權,它們擁有無可比擬的政策優勢,可以輕易地碾壓民營企業。 他們的高管薪水很高,並且有政治晉公升的途徑。 讓我們來問,這種政商合一的模式怎麼會願意與人民分享賺來的財富。
當我們看到這一點時,我們已經發現了問題的根源,即經濟問題本身的矛盾,即政府與企業的關係。 政企融合導致公平與效率關係的混淆,導致財富兩極分化和市場供需失衡。
政商融合,對國家是一大危害。 “大學”說,冰屋不存放牛羊。 也就是說,從政者不應該為了利益而與人民競爭。 國家掌權者不能以利為利,而要以仁義為利。 然而,聰明勤奮的人從來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總是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總是想多元化,總是想跨越國界發展,總是想政商合一,最終造成了自己乃至整個國家的困境。
試想一下,到頭來,擁有大量財富的人,他們的財富增長只是乙個數字。 然而,他們所代表的行業的經營,卻損害了整個商業環境,真正損害了國民經濟的執行,最終傷害了自己,形成了惡性迴圈。
老子曾經說過,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做。 這是乙個基本道理,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只有懂得自己做不到的,才能自信、大膽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否則,做不到的就做了,這似乎是有所作為的事情,但後果卻不算什麼。
現在中國的根本問題在於行政的混亂,其中行政部分的辯證法是另一條主線,即管理和監督,不幸的是,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這條主線上,監管體系是不公開的,請看我的**《論中國電力閉環》,這個不能在平台上發, 但是在我的同名和某個聲音的**平台上有乙個特殊的解釋。
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商融合的領導人脫離了群眾。 他們形成了財富增值的漩渦,財富併購越來越大,財富積累越來越快,導致1%的人控制了99%的社會財富。 結果,絕大多數人失去了財富的增長,最終市場供求失衡,經濟危機爆發。
事實上,在經濟市場的運作中,看似對立的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 為了講道理,你必須告訴他的雙方。 讓我們問一下,如果沒有大多數人的市場消費支援,少數人的智慧、勤奮和熱情也是無用的英雄。 同理,如果沒有一小撮人願意冒險,賭上一身錢去創業,為大多數人創造就業機會和便利生活,通過平衡富人的財富給大眾帶來利益,那麼大眾的生存和發展就不會如願以償。所以這一切都是相互的。
我們的社會不僅要了解企業家,而且要在他們創業之初就為他們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援; 代表市場未來發展方向的創業者,也要選擇有潛力的人才,為其注入資金。 同時,也要兼顧老百姓,保證其在合法就業中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對社會財富增加後的福利進行反饋。 但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政府的行動。 所謂政治溝通與和諧,一切社會問題都在於友好管理。
同時,我們需要了解過去。 我國的**,在每乙個時期,都有其歷史使命。 在改革開放時期的使命中,要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穩步發展,勢必形成民族資本的一致性,所以出現的問題很多也是情有可原的。 過去,中國的經濟使命是加入世貿組織,連線世界經濟發展的快車道,進入國際分工體系,從而豐富自己。
同時,我們需要了解未來,因為我們的歷史使命已經改變。 當前的國際形勢是,表面上還是經濟全球化,實質上卻變成了中美之間的龍虎之爭。 這兩者的目標是控制國際產業鏈,美國守著產業鏈高地,中國想衝進這個高地。 這是未來一段時間國家戰略的必然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世界經濟給予中國的外力已經到了極限,中國必須通過內部變革激發更大的潛力,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這也是由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決定的,是乙個必然的階段。
當我們了解了國家現階段的戰略任務,了解了需要改進的部分時,我們必須做出有針對性的改變,以啟用這種潛力。 而這種潛力的主力是數量最多的普通人。 乙個沒有群眾參與的經濟,即使資料是好的,因為它沒有反映真實的商業流通,它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我們的祖先說,我們應該向人民隱瞞財富。 因為經濟是有人的經濟,經濟執行的核心是全民參與,任何脫離群眾的東西都會成為空中的城堡,遲早會倒塌。 人類的創造和人類的需求是促進生產發展、促進經濟迴圈的關鍵。 其中,最關鍵的群體是工人階級,他們可以通過勞動創造價值,並利用勞動收入進行消費。
當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時,解決它就容易得多。 因為大路為王,萬物都屬於自己的同類。 只要堅持還路、路到路的原則,就要採取從政不經商、不參政的方式,政企分離,構建行政市場各行其道的生態環境。 市場負責提高效率,行政部門負責提高公平性。 這樣,他們的閉環才會真正完善,全民都會參與進來,最終市場才會活躍起來。
當我們形成了友好的政商生態時,我們的企業家就再也不用擔心社會財富的外流了。 我們的**,什麼都不用擔心,放心去做,終於退休一輩子。 我們的員工也將專注於他們的工作,安心地生活。
這樣一來,國民經濟的有序發展就可以避免政策需要導致的GDP膨脹、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無休止、國有資產流失、社會財富外流、兩極分化嚴重等諸多問題。 同時,解決了經濟收入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最終讓國家的發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繁榮穩定。
如果我們的社會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實施一整套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符合當前實際、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經濟轉型計畫,並創造乙個辯證狀態的經濟體系。 針對這方面的具體策略,我寫了一篇專文,叫《論中國經濟的內生改革》,期待大家回過頭來看。 今天的話題到此結束,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