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晨佳,華洛智庫新興產業研究院高階研究經理; 賈俊燕,華樂智庫新興產業研究院研究員**:上海華樂特(ID:華樂特)。
概念驗證是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早期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 近年來,概念驗證日益成為支撐科技成果轉化的“殺手鐧”,最佳場所也成為概念驗證的引導者、推動者和參與者。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習等地率先探索建立了多個概念驗證中心,形成了一系列值得借鑑的實踐經驗。 一起來看看吧! 全文6261字,閱讀時長約16分鐘作為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中的關鍵環節,“概念驗證”近日逐漸成為新寵。 近日,多個省市的2024年工作報告都提到了概念驗證和概念驗證中心,釋放了重要的政策訊號。
四川省:搭建概念驗證平台,成立省級試點平台公司,布局一批試點成熟和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專案。
江蘇省:完善技術轉移體系,推廣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改革經驗,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安徽省:新建一批前沿技術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重組公升級省級(重點)實驗室100餘個。
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布局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試點試驗平台,打造集“有組織的科研+有組織的成果轉化”為一體的科技創新中心。
天津:充分發揮技術經理人發展促進會、概念驗證中心、試點平台諮詢委員會等各類科技服務主體作用,暢通天津市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概念驗證,推動跨越“死亡之谷”的科技成果。概念驗證起源於21世紀初的美國研究型大學,是一種面向轉型的驗證模型,旨在驗證某些概念或理論是否具有實際應用潛力。 技術創新鏈一般分為基礎研究、概念驗證、樣品開發、中試成熟、規模化量產等階段,研發成果與市場化產品的差距被稱為“死亡之谷”。概念驗證是跨越這一差距的第一環,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公里”(圖 1)。
圖1:技術創新鏈主要環節示意圖概念驗證一般由科技、產業、資本等資深專家進行,對創新專案進行“技術+業務”雙驗證即對科研成果的技術、商業可行性和市場應用前景進行綜合評價和檢驗,選擇創新能力和商業潛力高的專案並送入後續階段,淘汰商業開發可行性低的專案,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品落地的成功率。 概念驗證中心是概念驗證活動的主要載體它通常由現場及配套設施、專家和服務團隊、專案庫、投資**等要素組成。 與其他創新向量相比,概念驗證中心的顯著特點可以概括如下:重點放在業績轉化階段較早,服務物件更加多樣化(表 1)。 表1:概念驗證中心與其他創新載體
美國、新加坡、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較早地探索了概念驗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高校作為基礎研究的主體陣地和原創創新的源泉,擁有豐富的創新成果資源概念驗證最初誕生於美國的一所研究型大學。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於 2001 年開設了世界上第乙個大學概念驗證中心馮·李比希創業中心,麻省理工學院 (MIT) 於 2002 年效仿了 Deshpande 中心。 隨後,美國多地高校相繼設立概念驗證中心和概念驗證**,如喬治亞州六所大學聯合成立的VentureLab和哈佛大學生物醫學加速器基金等。 除高校外,**及公共事業單位也紛紛推出概念驗證相關專案,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高質量研究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孵化創新型企業。 例如,新加坡於2008年啟動的概念驗證資助計畫,為每個選定的專案提供高達25萬新元的資金,從2008年到2014年共有123個專案獲得資助。 歐盟委員會歐洲研究理事會(ERC)於2011年啟動了概念驗證資助計畫,為每個選定的專案提供高達15萬歐元的資金,迄今為止已資助了來自19個國家105個機構的187個專案,總資金為2700萬歐元。 美國商務部於 2017 年啟動了概念驗證支援計畫,向高等教育機構、初創企業和創新服務組織提供總計 1700 萬美元的贈款。 這些概念驗證程式具有三個共同特徵:一是支援範圍為資訊通訊技術、高階製造、醫療衛生、環保科技等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資金用途主要包括技術和商業可行性研究、發展方向規劃、智財權戰略、合作夥伴聯絡、終端使用者評價、創新創業技能培訓等三是專案選擇標準主要包括技術穩定性、創新潛力、市場潛力、可製造性和可擴充套件性,以及主要研究人員的領導和管理能力。
國內概念驗證中心五大發展模式2017年,中國在首份政策檔案中首次提及概念驗證,首個國家印發的《關於印發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強創新創業載體技術轉移功能,支援技術概念驗證和商業化發展等技術轉移活動。 在國家政策指引下,各地開始探索建設概念驗證中心,從依託主體的角度初步形成了以下五大發展模式。 首先是高校的來源型別。 與歐美發達國家類似,中國的概念驗證中心也始於重點高校。 2018年,習安交通大學在校園內依託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立全國首個高校概念驗證中心,與合資企業推出微種子,為早期科技專案提供10-20萬元的小額投資和約1年的投資週期。 此後,各大高校和科研所積極探索概念驗證中心的運營模式,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概念驗證中心推出“概念驗證+孵化+投資”模式,中科院概念驗證中心構建了“構思驗證、可行性驗證、商業驗證”的驗證體系,祁鎮創新概念驗證中心浙江大學實行“專案篩選、專案培育、專案投入、聯合開發”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二是研發平台型。 新研發機構依託豐富的技術成果資源,將概念驗證環節嵌入創新服務鏈。 例如,2020年啟動的清華工業技術研究院概念驗證中心,依託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的轉化資源、硬科技孵化器、創新**等成果,構建了包括專案選擇、驗證諮詢、企業孵化、投融資在內的全流程服務體系, 等。 一方面,成立專家團隊和專案組兩個技術經理服務團隊,有效幫助入選專案進行概念驗證評估。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援資金,合理建立概念驗證全過程保障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採取分階段支援方式分階段分配專案資金。 另乙個例子是杭州光學機械研究所光電功能材料概念驗證中心,它是杭州大學2022年底授予的首批15個概念驗證中心之一(圖2)。 截至2023年11月,中心共引進科研團隊38人,申請智財權400餘項,技術交易額近7000萬元。 孵化科技企業36家,總產值近5億元,總估值超過100億元。
圖2:杭州市首批概念驗證中心授牌儀式,**科技金融時報官方***三是垂直型大型企業。 科技龍頭企業聚焦優勢業務領域,通過概念驗證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增添產業發展動能。 例如,作為國內領先的醫療器械企業,廣州青石達與山東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成立了山東省首家計算醫學概念驗證中心,首創了“醫療器械+CRO+CDO+CMO”的四位一體服務模式,為創新產品提供市場調研、概念生成、設計開發、樣機製作、測試等一站式服務, 大力支援醫療器械創新轉型。另乙個例子是杭州德諾高階醫療器械概念驗證中心,借助生命科技龍頭公司德諾醫療的全球創新資源和技術整合能力,將患者需求與臨床理念相結合,為產品設計、驗證、臨床試驗等環節提供技術支援,打通了“醫療與工程相結合”的重要環節, 科工“技術改造,解決了高階醫療器械成果轉化的困境。自2022年底上市以來,該中心已建成3個專案驗證體系和收費標準,10個專案入庫,共6項驗證結果,其中“水凝膠心肌修復技術”已驗證為國際領先,將進入大規模臨床試驗階段。 四是資本試點。 近年來,社會資本也積極參與並啟動了概念驗證中心的建設,為初創企業賦能成長。 例如,位列中國十大頂級投資機構榜首的高瓴資本,在2022年推出“aseed+”種子計畫,重點關注高階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計畫在三年內投資約100家種子期企業。 高瓴與北京、上海、蘇州、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合作夥伴共同搭建種子概念驗證平台,打通投前、投後等各個環節,實現企業孵化、市場驗證、創業加速、產業對接、後續融資等一體化服務,為初創企業提供全週期支援。 五、公園軸承型式。 一批高校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充分釋放了科技創新空間和創新服務的潛力,有力地支援了理念驗證的發展。 例如,由環商大學科技園與上海大學產業培訓中心聯合打造的智慧型製造概念示範中心將於2023年11月開業,總面積超過1200平方公尺。 一方面,依託上海大學工程培訓中心軟硬體設施(智慧型製造、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裝置2000餘台套),推進基礎研究專案開展工程技術概念驗證(圖3)。 另一方面,毗鄰上海大學校園的環尚大學科技園負責對專案進行市場調研,設計優化商業模式,幫助專案團隊對接投融資,尋找合適的商業夥伴,並隨後評估專案的商業表現, 分析市場反饋、銷售資料、財務指標等。
圖3:環商大學智慧型製造概念驗證中心入選團隊參觀上海大學工程培訓中心,**上海寶山“官方***
國內概念驗證試點城市發展經驗1.政策指導是概念驗證開發的起點2022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國內發達城市密集出台了概念驗證相關政策,主要明確了概念驗證平台的建設主體、識別條件、支撐方式等(表2)。 在主體上施工,各地鼓勵和支援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開展概念驗證,其中研發機構承擔技術評估職能,企業社會組織承擔商業發展職能。 在識別條件方面,深圳對概念驗證中心的團隊成員、專案庫和場地提出了要求,杭州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對概念驗證資金和概念驗證效果的要求。 在支援的方式上,北京採用“事前補貼”,上海實行“非定額補貼”,深杭採取“先建設後認可”機制。 表2:京滬廣深杭概念驗證相關政策
2.專業支援是概念驗證開發的支柱概念驗證的專案選擇和評估需要高水平的技術分析和判斷,而業務評估和樣品開發需要豐富的產業化資源和經驗因此,各地區概念驗證中心的建立和運營主要依靠重點高校院所、科技龍頭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資源。 北京首批概念驗證平台支援12個平台,主要聚焦智慧型裝備、醫藥健康、新一代資訊科技、新材料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建設單位包括首都醫科大學、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高校和院所,以及和唐探索國際健康、長科華光等科技型企業, 利用建設單位的科研設施、研發能力、科技成果等資源優勢,由建設單位牽頭人作為平台牽頭人。多個技術部門合作組建了專職運營服務團隊,提供成果評估、技術檢測、樣品試製等具體服務。成都“華西國際智慧醫療谷概念驗證中心”聘請了一批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具有豐富成果轉化經驗的專家教授作為“創新導師”,為專案提供高水平、精準的技術指導。 一批來自阿斯利康、波士頓科學、微創醫療等知名藥企的資深行業專家被聘為“創業導師”,助力專案聯動產業資源。 可以說,中心依託雄厚的醫學教研資源和專業機構全鏈條網路,構建了涵蓋成果篩選與評價、專案培育加速、接力投融資、定製諮詢等概念驗證服務體系。
圖4:華西國際智慧醫療谷概念驗證中心服務體系,**武侯發布“官方***”。3.資金注入是概念驗證開發的加速器面對科技成果轉化初期資金不足的問題,深圳、習等城市率先探索建立概念驗證**,將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有機結合,有效解決創新專案概念驗證環節的資金需求。 作為深圳首個概念驗證支援專案,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概念驗證平台於2021年啟動了概念驗證、試點成熟、成果轉化三大配套專案。 該系列**由南山區產業發展指導**、南山創投、利和創投聯合發起,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精細化、精準化支援,首期成功募集資金2億元。 截至2023年7月,國內外已徵集、儲備、跟進科技創新專案180餘項,其中沉浸式視覺、威凌醫療、深碳科技等優質專案19項完成投資決策。 與深圳西麗湖概念驗證中的“國有資本引導和社會資本參與”的方式不同,2023年4月成立的習環大學概念驗證採用“社會資本探索和國有資本跟投”的方式,即專案驗證前產生的成本支出由實力雄厚的產業方承擔, 核實後的資本投入由國有資產承擔。**是陝西省首家概念驗證專案,主要投資者為碑林區國有企業北林科技創新集團,先後與習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計科研倉儲專案100餘個。 起源於美國的概念驗證,已經在中國生根發芽。 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援下,我們期待全國高校、研發平台、科技企業、投資機構等創新主體大顯身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公里”,共同灌溉有望長成“參天大樹”的“創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