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記者招待會上,我們的一位幹部說,最近一段時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推出了50多項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
其中,取消了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資參與、收購、增資等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 目前,外資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的股權,實現完全控制。
過去,我國的銀行業和保險業非常薄弱,體制機制不成熟,如果貿然開放,成熟的西方銀行和保險公司很容易到處找牙。 當時,很難保住幾家大銀行,更不用說地方銀行保險了。 多年來,我們有能力與他們交談,所以我們是開放的,非常合理。
人們總是必須打掃房子才能接受治療。 遲早,你要善待自己,問題是什麼時候善待你。 銀行保險必須賺錢,躺著賺錢的時候,就可以犒勞自己,外資就會像鲶魚一樣進來,讓銀行保險行業成為活水的源頭,理論上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現在開放比二三十年前直接開放要好得多。 畢竟,當時國內價值蕭條,外資紛紛進來,大舉買入,很容易形成合資汽車的格局,外資形成了壟斷市場,國內銀行保險像國產汽車一樣掙扎求生,合資汽車躺在信用賬簿上,雖然先進,但撒謊賺錢, 最後對A柱撒謊被打破了。
但現實情況是,2020年,外國直接投資每季度約為500億美元,甚至更多。 2021 年,它一直保持在這個數量左右,直到 2022 年第三季度。 因此,到2023年,外國投資者每季度將僅投資約50億美元。
誠然,外資的下降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中國市場的外資存量非常大,對GDP和國內就業的增長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外國投資者暫時不投資沒有問題,如果外國投資者直接撤回投資怎麼辦?
目前的情況是,新增投資同比大幅下降,只是放寬了對外資投資在銀行保險中的比例限制。 表示希望外商不要退出是可以的,但外商只是外面的商人,不是外面的傻瓜,賺錢的時候是不允許來的。 是真的。
目前,地方銀行不僅涉足地方債務,還涉足房地產,地方銀行賺不到錢。 雖然大銀行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外資又怎麼可能擠進市場呢? 保險更是難進,就乙個中國人的預期壽命而言,佔市場的五分之一,平安保險也不讓太多。 渠道已經確定多年,外資怎麼進來?
畢竟國內企業規避風險,說盈利容易,虧損就要追究責任。 在風險投資領域,外資占多數,中國網際網絡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沒有外資。
歸根結底,掉頭是一門藝術。 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國有大銀行規避風險,地方銀行本身也不乾淨,保險業已經牢牢地坐穩了釣魚台,現在外資紛紛離開,風險投資也做不到。 最後,就像2022年一樣,突然堅持不住了。
實際意義暫時不大。 表達自己的立場更有意義。
這只是乙個姿態,我希望你不要離開。 僅此而已,其他幾場新聞發布會確實有大片,只有這一次,不要太看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