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王磊)在一位患者注視的注視下,乙個紅色的小球緩緩移動,接近,與螢幕另一端的藍色球重合——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王佳教授團隊和清華大學洪波教授團隊成功利用微創腦機介面幫助高度截癱患者首次實現心控游標運動,這意味著我國在腦機介面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患者是一名35歲的年輕男性,5年前因意外導致頸椎截癱高度,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 去年12月19日,王佳團隊成功為患者進行了微創無線腦機介面植入手術,將微型腦機介面處理器植入患者顱骨,成功採集了腦膜外感覺運動腦區的神經訊號。 患者於術後第10天出院。
王佳介紹,患者待在家中後,研究團隊通過遠端引導對他進行無線腦機介面輔助訓練。 系統通過外部機器通過患者的頭皮無線為內部機器供電,實現神經電生理資料的傳輸,並將腦電訊號轉換為外部裝置的控制指令。 經過近兩個月的訓練**,患者不僅能夠用腦力活動驅動的氣動手套抓握水瓶,還能控制電腦螢幕上的游標移動。
紅球“追逐”藍球,看似簡單的動作意味著患者通過腦機介面與技術和電子產品進行互動。 王佳表示,這一功能得益於電極的精確定位和植入,以及神經生理訊號的高效傳輸和準確解碼。
洪波介紹,目前團隊正在不斷優化腦機介面解碼演算法,計畫通過思想活動幫助患者實現對電子書翻頁和游標點選確認的控制,從而增強患者與電子裝置的互動能力。 “微創無線腦機介面的成功植入和精神控制游標的實現,有望為高位截癱、肌萎縮側索硬化等神經功能障礙患者提供新的方向,為患者恢復生理功能、回歸社會帶來新的希望。 ”
腦機介面是指人或動物的大腦與外部裝置之間建立的連線通路,通過記錄和解釋大腦訊號,實現大腦與裝置之間的資訊交換。 此前,微創無線腦機介面已成功應用於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使四肢癱瘓患者實現自主抓取等腦控功能。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