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公布的美國通脹資料給人以一擊,澆滅了近期降息的希望。 1月CPI和PPI明顯高於分析師預期,表明美國物價下跌並非平穩,服務業通脹仍未得到控制,這意味著美聯儲3月不會降息,5月降息的可能性也大幅下降。 債券交易員轉向6月和7月降息布局,市場暗示今年政策利率有望降至83點,與美聯儲的點陣圖75點非常接近。 與今年年初估計的150個基點的降息相比,市場預期確實發生了重大調整。
對利率的重新評估導致美國國債市場普遍拋售,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在CPI資料公布時飆公升18點,收益率曲線全面上公升。 **接連**,美元指數上漲。 在美國延遲降息和日本央行暗示沒有必要加息的雙重壓力下,日元兌美元突破150。 石油和天然氣繼續攀公升並回饋社會。 恐懼指數略有上公升,但仍處於非常低的水平。
華爾街經濟學家最近談論最多的詞是“粘性通脹”。 美國1月CPI同比上漲3%1%, 對比 34%,分析師** 中位數 29%;核心CPI為39%, 對比 39% 和預期 36%。美國的通脹率仍處於下行趨勢,但下降速度比預期的要慢。 其中,商品**的下滑相對平穩,而服務**則不如預期。 租金保持在**06%,這已成為推動價格的最大因素,保險和醫療保健也大幅上漲。
熟悉本專欄的讀者會知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一直在強調美國正在經歷惰性通脹。 最新資料再次證明,美國物價的快速下跌幾乎完全是由於一級通脹和能源通脹恢復正常,而服務通脹並未得到控制。 美聯儲的緊縮政策對一端問題影響不大,其抑制作用主要針對需求端,但政策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服務業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工資**壓力,這是由工人對未來價格的預期和藍領工作的供需失衡推動的。
就業市場在經濟週期結束時仍然如此強勁,原因前所未有。通脹預期導致了一代人未見的持續工資增長浪潮。 央行擴大資產負債表和信貸的規模和策略也令人瞠目結舌。 筆者認為,這個週期與過去的週期不同,根據歷史經驗,未來可能會有偏差。
必須區分美聯儲的有條件降息和必要時的降息。 CPI回落至3%水平,PCE趨向於2%,這確實為美聯儲降息開啟了視窗,貨幣政策開始有條件地進行調整。 但在經濟活動仍然過熱的今天,美聯儲是否真的急於降息是乙個問號。美聯儲的雙重目標是維持物價穩定和確保充分就業。 目前,美國完全處於充分就業狀態,物價正在下降但仍處於高位,因此貨幣當局並不急於改變政策方向。 惰性通脹,惰性美聯儲。
今年經濟衰退的風險並不高,美聯儲不必因此而刻意降息。另一方面,利率居高不下的時間越長,金融板塊的壓力就越大,最薄弱環節發生事故的幾率自然會增加。 近期,商業地產專案頻頻轟鳴,區域性中小銀行股價受到嚴重衝擊。 未來幾個月,信貸環境是否不穩定,商業地產償債困難是否會引發利率政策變化,拭目以待。
判斷事件主導的政策變化方向並不難,但把握時機卻難把握,一旦決策者需要採取行動,就更難提前推斷或量化強度。 借用美國前**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的一句話,“監管部門關注他們所監管的銀行的商業地產貸款,比討論抽象的、甚至是政治主導的銀行資本問題更有意義。 美聯儲負責銀行監管的副主席邁克·巴爾(Mike Barr)回應說:“密切關注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德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德國經濟將在4左右5萬億美元,而日本經濟約為42萬億美元。 去年下半年,日本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但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是日元貶值幅度遠大於歐元。
儘管如此,德國的全體人民都對其經濟不滿意。 自去年5月以來,德國的工業生產一直在萎縮,經濟衰退持續的時間比雷曼兄弟危機以來還要長。 建築和房地產行業的破產率急劇上公升,生活成本**導致家庭購買力下降。 在能源危機下,德國引以為傲的重化工業要麼遷出,要麼收縮; 作為經濟領頭羊的汽車行業受到需求下降和市場份額下降的沉重打擊,而電動汽車則受到進口的擠壓。
面對經濟下行,德國堅持正統的平衡財政體制,甚至不得不削減開支,因為法院禁止將疫情預算轉用於其他用途。 在**預算中,國防開支急劇上公升,擠壓了其他公共支出,減緩了環境和基礎設施專案的步伐。 德國央行行長約阿希姆-內格爾(Joachim-Nagel)警告稱,德國經濟可能在第一季度繼續萎縮。
德國經濟的問題不僅在於經濟活動在短週期內的低迷,還在於行業競爭力的下降。 與美國不同,工業在德國經濟中所佔的份額相對較高。 德國的製造業依靠大型跨國公司和中小型特色企業的兩輪驅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穩居世界最大順差國家的榜首。 然而,近幾年來,高度依賴出口的汽車和機械企業受到海外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能源成本飆公升嚴重影響了重化工業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
德國需要加強其工業競爭力並重新啟動工業40 智慧型化、數位化程序,在追求碳中和與產業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在經濟低迷時期,實現這些目標尤為捉襟見肘,朔爾茨本人的領導能力和執行力也受到了選民的深刻批評。 德國經濟可能在未來幾年成為歐盟經濟的負擔,對歐元匯率的制約,以及歐洲央行重啟寬鬆政策的空間。
本週的焦點是兩大央行的會議紀要。 1)預計美聯儲1月會議紀要將討論降息的可能性,但言辭可能不是很**;由於就業和通脹均超出預期,本會議紀要對市場的影響有所減弱。 2)歐洲央行1月會議紀要,估計較為中性,降息可能在6月之後。中國人民銀行(PBOC)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是否會在春節後採取任何政策行動,也值得關注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機構官方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