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和知識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選秀就像是清朝的宮廷劇,秀女們被朝臣派來,然後站在一起,接受皇帝的檢閱。
通常被選中的女性既能幹又長得好看,總選秀成功的關鍵不僅是她們自己的顏值,家族的實力也是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不過,明朝的選妾標準與清朝宮廷劇中的選妃標準大相徑庭,選妾的整個過程清晰無比嚴格,幾乎沒有走後門的機會。
因為明朝沒有從朝廷大臣的家族中挑選嬪妃,你知道明朝哪些女人最容易選擇嗎?
明朝選妃的標準。
明朝極其嚴格的妃嬪選拔制度在歷史上也是眾所周知的,能選出的人很多也是民間婦女,這主要是由於明朝皇帝為了避免干涉後宮的風險。
畢竟,如果她是官宦官的女兒,她或多或少會打探皇帝的意圖,讓她家在前朝可以如魚得水。
因為民間女性的選拔,為了避免一些沒有詩書風氣的女性的選拔,明代的妃子選拔有六個步驟。
要想成為皇后,首先要在全國女性中脫穎而出,所以第一步就是全國試鏡,從全國各地報道的女性首先由太監5000人左右選出,女性年齡在13-16歲之間。
所以,在選妃之前,13-16歲的女性必須停止嫁人,由皇上和太子先選,太監選好後,這5000人只通過了初試,接下來是太監要考核再選。
其中,太胖、太瘦、太高、太矮都會被淘汰,這一步之後就只剩下4000人了,選好高矮胖瘦之後,第三步是評估顏值。
這個考核涉及的考核內容非常嚴格,首先是五官,對五官的要求一定要協調,看起來很賞心悅目,其次就是看**,不要太白,但也不能太黑,白色是最好的。
之後,我們也會觀察頭髮,頭髮是否脫落,是否濃密等,如果頭髮少,就會被消除。
最後一步基本上是發音,因為是從全國各地挑選出來的,而且對發音也有要求,否則一旦皇帝要求,就不宜張開嘴說話足夠溫柔,否則皇帝聽不懂。
那些醜陋的人,怕皇帝見到龍炎會生氣,那些長得很漂亮的人也會被淘汰,他們怕皇帝嗜酒耽誤政府,這一輪大約有兩千人被淘汰。
接下來就是考核禮儀,女性的尺寸、走路時的姿勢、禮儀和與人說話的姿勢都在考核範圍內,最嚴格的就是連手腳的大小都記錄下來,這一輪淘汰1000人,最後只剩下1000人。
不過,這1000人可以留下來聽,最差的就是宮女了。
第五步是體檢,和入職體檢差不多,保證沒有身體問題,但除了身體,畢竟是侍奉王爺,不能有一點不舒服。
所以,檢查之後,百分之七十會根據情況淘汰成為宮女,百分之三會留下來再次觀察,這次主要檢查的是女人打呼嚕有沒有打呼嚕,放屁有沒有雅觀,會不會磨牙,腳有沒有臭味,除了吃飯唧唧喳喳的也要淘汰, 最後只剩下50人。
最後一步是決賽,50比3,這樣的人數差距也能讓大家頭疼,但最後一步,幾乎要看眼球和運氣的邊緣。
這一步由妾或太后親自挑選,最後選出三名優勝者,最後由皇帝指定誰是皇后,誰是妾,剩下的就是太后當妾。
明代後宮美女。
最後剩下的300人也在宮中住了乙個多月,被無數宮女觀察,最後選出了50人留下來,而這50人從皇后到妾嬪都只能靠運氣,在明朝是不同於其他朝代的,也不像清朝那樣有許諾, 貴族等。
明朝的後宮有十二個等級,分別是中宮主宮的皇后,其次是皇貴妃、嬪妃、妾、才、潔玉、昭儀、美女、昭容、侍者、夫人。
而且皇后只有乙個,天下統一,不分朝代,皇貴妃和妾妃一般都是1-2人,主要看皇帝的心思。
其他等級職位本來就是由太后或者皇后制定的,能不能晉公升,就看自己的能力了,能不能讓皇后和皇帝選擇晉公升。
而對於不同的職位和等級,爵位也不同,皇后和皇貴妃一般都是直接稱呼自己的職位,但也會稱呼皇后為正宮或中宮,如果稱呼皇后,皇貴妃的名字就會被斬首。
嬪妃的頭銜通常以她們的名字開頭,就像《甄嬛傳》中的景貴妃和習貴妃一樣,妃子前面有內務府或皇帝制定的頭銜或有意義的頭銜。
就像皇太極在《甄嬛傳》中冊封海蘭珠為關居宮大夫金辰的妃子,以及現任華妃、段妃、寧妃、惠妃等。
明朝的妃嬪頭銜,一般都是在蜀、莊、荊、回、寧、公、陳、仙等之間選的,如果能自己得到皇帝的稱號,就是後宮中的至高無上的榮譽。
下面就沒有那麼多關注人才了,一般都是按姓氏來稱呼的,就像姓李才仁、李昭儀、李玄志等等。
除了皇貴妃和嬪妃之外,這些嬪妃偶爾可以不報到,不參加皇后的訓練,其餘的職位都需要按時參加。
皇帝在妃嬪選擇上的區別。
其實在古代,能進入後宮為皇帝做妃子的人並不多,也不像影視劇裡說的後宮有三千美女,有的可能連皇帝都見不到眼前的皇帝,直到死了, 這是非常罕見的。
畢竟從成功選妃到入宮,皇帝基本上都會被寵壞,只能說看過幾遍或者一次的人很多。
每個人對美醜的定義都不一樣,所以前朝皇帝選妃的標準也不同,大家對美的看法也大不相同。
以年齡為例,每個朝代的要求明顯不同,東漢的要求有13歲以上和20歲以下。
在南北朝時期,要求年滿14周歲,未滿20周歲; 說到明太祖,朱元璋被要求年滿13周歲,未滿16周歲,最多不超過19周歲。
可以看出,選妾的年齡要求只是乙個範圍,對於要求很好的女性,規定也可以放寬。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會有年齡要求,如果今年達不到標準,明年可以選擇,但其實選妃也不是一年一次。
有的四年一次,有的五年一次,有的會根據後宮人員的增減提前挑選。
而妃嬪的選人也不是根據皇帝的喜好來決定的,主要是通過遴選太監、內務府、太后等,皇帝最後只是走過場,挑選了以下經常陪伴的人。
對年齡的要求不同,各個朝代對美的理解也不同,就像明朝對高、矮、胖、瘦的要求一樣。
不過,眾所周知,在唐朝,胖是美的,在唐朝越胖越受寵,就像楊貴妃恢復的形象一樣,她的身體是胖的,但她的容貌卻非常漂亮,雖然身材豐滿,但很勻稱協調。
在先秦時期,“身材”就是美,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高個子,史料中記載的莊江公夫人就是代表,在先秦時期,身材越高越能展現出身材的婀娜,越能襯托出衣裳的纖細。
不過,也有一些朝代有過一些扭曲的美感,好在被廢止了,包括宋朝以平胸換美,所以會有很多女人為了世人認為的美,宋代女人從十一二歲開始束縛自己的乳房,用布緊緊包裹, 為了阻礙胸部的正常發育。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很不舒服,有的甚至會出現胸悶和呼吸急促,這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嚴重,除了宋代,離我們最近的朝代是清朝,而且一直有一種非常另類的美文學。
那就是裹小腳,清朝人以女人的小腳丫為美,三寸金蓮是清朝人認為女人美的象徵,還有小腳女人可以嫁人,大腳女人找不到公婆,所以每家每戶幾乎都會讓女兒綁腳。
但是,纏足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除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之外,纏足並不是從清朝正式開始的,北宋開始有了源頭,清朝成為大規模的要求。
除了對美女的定義不同,各個朝代對妃嬪的定義也不同,明朝大多是從百姓中選的,但是朝代、皇后、嬪妃、嬪妃等也很多,包括宋朝、唐朝和清朝等,皇后的位置一般是大臣的女兒或與太后同族的孩子。
這就像參加徵兵一樣,但冠軍早就定下來了,就算皇帝要選自己喜歡的人,最終也會屈服於太后的威嚴,所以在古代,選妃大多是要經過一道工序的,其實像明朝那樣一步步被徵召的人很少。
由此可以得知,皇帝雖然是天子,但在後宮事務中,他頂多是乙個“消費者”,其實能決定的人並不是皇帝。
而選妃的嚴格也讓很多女人有了能夠鑽入虛空的便利,而有些不想嫁入皇室的女人則反其道而行之,畢竟國王如虎,就像後宮深海一樣,不是每個人都追求虛幻的華麗, 而腳踏實地的婚姻生活,是大多數女性一生追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