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盪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的較量也在展開,並日趨激烈。
不久前,美國調整了軍事部署,三艘航母齊聚亞太地區的場面並沒有嚇到中國,反而給菲律賓在南海的挑釁行動等美國“小兄弟”增添了不少勇氣。
看到美國這個亞洲“小弟”如此努力,歐洲作為美國的老盟友,自然要表明歐盟在新一輪對俄制裁中直接對中國企業採取了行動。
近日,一位訊息人士向**透露,歐盟在對俄羅斯的第13輪制裁中,將幾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 給出的理由是,這些中國公司涉嫌幫助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並允許俄羅斯獲得被西方禁止出口到俄羅斯的最佳技術。
據了解,許多白俄羅斯公民也被列入歐盟制裁名單,而關於俄羅斯的部分大部分都是軍火公司和他們的負責人,或者說是俄羅斯。
歐盟似乎對這份制裁名單感到“滿意”,稱這是歐盟批准的最廣泛的制裁之一。 但如前所述,這是歐盟對俄羅斯的第13輪制裁,別看數量越來越大,但對俄羅斯造成的新損害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微乎其微。
在俄烏衝突初期,西方對俄羅斯軍工企業的打擊確實暴露了俄羅斯軍工的短板,但隨著俄羅斯逐漸走出最困難的時期,西方的老把戲重演,造成的損害勢必會大大減少。
西方不知道這一點嗎? 當然,我知道,所以這一次,很有可能是針對中國的,也就是說,美國會通過歐盟的手對中國採取行動。
那麼,美國突然襲擊中國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應該是一種遊戲無法破解後的防守。
其實就是中美科技戰,美國為了阻止中國的科技發展,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中國直接從原材料入手,比如鎵、鍺等。
鎵和鍺是半導體行業的關鍵原材料,雖然美國手頭還有一些庫存,但到了用完的那一天,就沒有原材料了,美國會用什麼來製造晶元?
但不得不說,這場科技領域的較量,在歐盟的介入下,或許能說明一件事,美國不會改變對中國的看法,面對不斷違反規則的對手,中國根本沒有遵守規則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有了清晰的反擊思路,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反擊,即從原材料出發,對美國形成“反包圍圈”。
在這場技術和資源的較量中,即使美國不再願意承認,中國才是佔據主動權的一方,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晶元市場。 (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