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劉金軒的家鄉湖南省祁陽縣解放。
入紅後,劉金軒與家鄉失聯了很久,經常思念家鄉和親人。
於是,劉金軒給祁陽縣的人寫了一封信,請他們派人幫忙尋找自己的老父親劉啟文。
很快,乙個激動人心的訊息傳來。 祁陽寫信給劉金軒,告訴他,自己70歲的父親還活著。
知道父親還活著,劉金軒的妻子田健忍不住說:那天晚上,他高興得像個嬰兒。 ”
劉金軒,1908年出生於湖南祁陽縣上之堂村。
他出生後,父親劉啟文說寶寶的聲音很大,就按照他那一代人給他取名“劉發紅”。
在他3歲那年,劉發紅的母親去世了。 為了謀生,父親劉啟文還是每天出去採鹽。
當時,劉發紅被寄養在族裡的親戚家裡。 他有乙個非常有愛心的表妹,她像母親一樣照顧他。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很早就當家作主,年紀小的劉發紅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早早學會了做一些農活!
長大後,劉發巨集去地主家打工。 房東不把他當人看,這些年劉發紅吃了很多苦頭。
1926年,劉發洪和父親在田裡播種,盼望秋天豐收。 但是不講道理的地主想租他們的土地。
父子倆對此非常生氣。 剛好血氣年紀的劉發巨集對父親說:“我要去衙門投訴。 ”
可他知道,衙門縣長早就被地主收買了。
從那以後,劉發紅也明白了,在那個黑暗的舊社會裡,根本沒有理由談論!
很快,湖南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革命場面,就連上之堂村也陷入了動盪之中。 在村子裡,三五個人一組經常坐在一起,熱烈討論。
劉發巨集早就想殺掉壓迫人民的地主,毅然決然地加入了北伐國民革命軍。 和他一起玩的同胞劉啟剛也決定參軍。
兩人商量後,約好在徵兵登記站報名參軍。
臨走前一天,劉發紅上山砍了一大捆柴火,又堆了起來。 接下來,他去拜訪他的堂兄和氏族的長老。 ‘
然後,劉發紅告訴父親,他要去遠方採蘑菇。 劉發巨集沒有把自己的決定告訴父親,因為他知道,如果他這樣做了,父親不會讓自己唯一的兒子離開。
再說了,你出門扛槍闖天下,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
劉發紅和發小劉啟剛來到報到地點後,都非常激動。 排隊登記姓名時,劉發紅面前的士兵叫“李兆才”。
負責登記的官員笑著說“李兆才,這個名字不好聽。 我們的革命是徹底改變地主和舊財富的生活,要想招錢,就招不到,壓迫你的是那些舊財富,換個名字吧! ”
停頓了一會兒,警官說“咱們叫李國才吧。 ”
聽到這話,劉發巨集也想過改名。 新名字還可以防止未來的事故,並且不會牽連家庭成員。
當警官問他叫什麼名字時,他回答說:“劉金軒”。
劉金軒被分配到湖南軍第四師。
當新兵隊開進祁陽時,法小劉祁剛的父親聽到訊息後趕到縣城,把法回家。
因為劉金軒改了名字,告訴法驍替他保密,劉家沒能發現他在**,只知道他加入了革命軍。
後來,劉金軒得知,父親劉啟文發現他走了後,大發脾氣,怒罵他不孝子!
這時,村民們安慰劉某的父親:“發紅是個很有前途的孩子,他有自己的野心,他留不住。 ”
時間久了,劉金軒不想影響家人,一直沒有和父親通訊。 父親也以為他已經死了!
1930年,劉金軒加入紅軍。 從那時起,他就開始了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的一生!
劉金軒親身經歷了五次反“圍剿”行動,還參加了長征。 可以說,他是一位立下諸多功績的英雄。
在妻子田健的眼裡,他從不作秀,對身邊的人非常體貼,平易近人。
劉金軒經常在行軍途中,和士兵們聊天,有時還開幾句玩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對於身邊的人,他在生活中關心他。
田健回憶說:“部隊渡黃河南下的時候,士兵們正在行軍,飼養員蘇玉英的鞋子都破了,於是金軒拿出一雙我給他系的布鞋給他穿上。 蘇玉英捨不得穿,金軒見他赤腳,凍得臉色發紫,吩咐他立刻穿上。 這讓蘇玉英感動得熱淚盈眶。 ”
其實,劉金軒的心裡充滿了軍人群眾,關心著家鄉的父親和鄉親們。
多年來,劉金軒一直夢想著回家看一看。 好不容易等到家鄉解放了,劉金軒立刻讓縣里的人**上前幫忙找父親。
沒過多久,劉金軒就收到了回覆。 信中說,他的老父親也想念他的兒子。
後來,劉金軒得知,自從老父親離開兒子後,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家屬殘忍,老父親躲藏起來,無處可住。
無奈之下,我只能出去在街上乞討。
作為兒子,劉金軒已經眼含熱淚,心中沒有愧疚和苦澀湧上心頭。 他迫切地想馬上見到他的父親。
當得知村里非常關心他的父親,給了他50萬元(每元1萬元)的補貼時,劉金軒立即拿出50萬元交給老家的兩個親戚,讓他們親自把錢還給村里。
劉金軒建議:“整個國家剛剛解放,還有很多受苦受難的人需要幫助,我不能僅僅因為我是軍事指揮官而照顧我的親人。 ”
兩位親戚被劉金軒的話感染了。
到了北京後,劉金軒就帶著老父親到家裡去了。
即使在困難時期,劉金軒也給自己省錢,照顧好老人。
關於劉金軒的一生,他的妻子田健是這樣說的:“他一生忠於黨的事業,對幹部和士兵一絲不苟,對妻子、孩子、親戚總是有嚴格的要求,不准從事專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