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樞密院第10號];
在俄羅斯空天軍可恥地擊落第二架A-50預警機後,西方和烏克蘭開始慶祝“俄羅斯即將失去或已經失去其全天候空中預警能力”這一事實。 無論這些說法是否誇大其詞,毫無疑問,俄羅斯空天軍為此被扔到了地上......
美國《富比士》**25日稱,根據烏克蘭國防部的報告,烏克蘭軍隊和國防部情報局共同行動,使用S-200遠端防空飛彈擊落了一架A-50U大型預警機,該飛機於24日在亞速海東海岸的俄羅斯克拉**達爾邊疆區上空飛行。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訊息顯示,這架飛機墜毀後起火。 這已經是俄軍擊落的第二架A-50,也是俄烏衝突中損失的第三架。
預警機作為現代空戰中的力量倍增器,一直受到各國空軍的重視。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就開始研製和裝備A-50大型預警機,聲稱可以在230公里範圍內同時跟蹤多達150個目標,其主要效能可與美國E-3大型預警機相媲美。 進入新世紀後,俄軍推出了改進型A-50U,主要對機載航電裝置進行公升級改造,從而加快了資料處理速度,大大增強了訊號跟蹤和目標探測能力。
問題是,俄軍裝備的A-50系列預警機數量確實有限。 公開資料顯示,在俄烏衝突爆發前,俄軍只有9架A-50系列預警機在服役。 據《富比士》報道,“克里姆林宮的問題在於,要覆蓋俄烏衝突的 600 英里前線,它需要三個不斷在空中巡邏的預警機系統:乙個在南部,乙個在東部,乙個在北部。 報道稱,按照“三三制”原則,即一架飛機在空中巡邏,一架飛機在基地待命,一架在維修中,俄軍理論上至少需要三套共9架A-50,以支援對俄烏戰場前線的長期全天候監視。 現在,在俄烏衝突中,已經有3架A-50預警機受損,這意味著俄軍可以使用的A-50預警機數量已經減少到6架,相當於在乙個方向上摧毀了俄軍的整個空中監視系統,“迫使克里姆林宮決定前線的哪個區域不再被機載預警雷達覆蓋。 美國雜誌《新聞周刊》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報道稱,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在“烏克蘭2024”論壇上聲稱,在最近連續擊落兩架A-50之後,俄軍中只有6架A-50預警機仍在服役。 他說,如果再有一架A-50被擊落,俄羅斯軍隊將失去“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部署的能力。
從實際情況來看,A-50在俄烏衝突中其實表現得不是很好。 儘管他們一直在庫爾斯克、沃羅涅日、克里公尺亞和黑海方向提供不間斷的空中警戒,監視從烏克蘭深處公升起的飛機和飛彈的行蹤,並指揮俄羅斯空天軍戰鬥機和地面防空部隊進行攔截,但事實上,烏克蘭軍隊的遠端無人機和飛彈一再繞過攔截,對俄軍縱深目標發動打擊, 而A-50對這些空中目標的明顯遺漏,可能與飛機配備的舊式機械掃瞄雷達的低空探測效能差有關。
儘管如此,A-50是俄羅斯軍隊唯一可用的機載預警平台。 當然,雖然連續損失三架A-50足以讓俄軍感到痛苦,但也不會讓俄軍“失去全天候預警能力”。 在短期內,有可能延長A-50預警機每次空中巡邏的任務時間,以換取前線區域的“全天候監視”,但這將增加機組人員的疲勞和機載裝置的磨損,從長遠來看不太可能持續。 俄軍此前也曾封存過一批上世紀80年代製造的老式A-80預警機,理論上俄軍可以對其進行翻新,使其具備空中執勤能力,至少翻新所需的工作量和時間遠不如重建一架新的預警機。 此外,俄軍新一代A-100大型預警機已經完工,計畫今年交付。 與A-50系列預警機使用的機械掃瞄雷達相比,它大大提高了探測範圍、目標重新整理率和跟蹤精度,並聲稱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600公里。 因此,這架飛機的交付也可以部分補充現有預警機機隊的損失。
只是硬體很容易彌補,但兩架被擊落的A-50預警機上的兩組訓練有素的空中管理人員卻不是那麼容易補充的。 烏克蘭國家航空博物館館長羅曼年科認為,這架飛機通常搭載約10名經驗豐富的空中指揮和排程人員,負責協調預警機與空中和地面雷達站其他飛機之間的資訊交換,並指導協調行動。 “這些專家需要多年的訓練,這對俄羅斯軍隊來說確實是乙個嚴重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