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肌肉骨骼斜方肌。
1.斜方肌概述。
斜方肌位於頸部和背部的面板下,一側呈三角形,左右兩側呈斜形; 斜方肌是背部最淺的肌肉,覆蓋著乙個寬闊的風箏形區域,從顱底---橫向延伸穿過肩胛骨,然後與脊柱的背闊肌上部重疊。 斜方肌有三根不同方向的纖維,包括上部纖維、中部纖維和下部纖維,將肩胛帶骨與顱底和椎骨連線起來,作為肩胛帶骨的懸吊。 它是最大且功能最容易患病的,但它也是最容易治療肌肉的。
2.斜方肌位置。
起點:枕外隆突、頸上線、頸韌帶、所有胸椎棘突。
插入點:上束纖維 - 外側鎖骨 1 3 和肩峰; 中下束纖維——肩胛棘的上唇和頸背尖端的斜方肌位於頸部皮下部分,一側為三角形,左右兩側為斜。它起源於枕外隆突、頸上線、韌帶、7頸椎和所有胸椎的棘突。 纖維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分別終止於鎖骨外側1 3、肩胛骨和肩峰。
3.斜方肌的神經支配和血液供應。
斜方肌由第11顱神經副神經和第11對組成。
3.第4頸神經前支神經支配; 主要是頸動脈橫動脈,有一些小動脈; 來自斜方肌的靜脈血,主要通過頸橫靜脈和肩胛上靜脈返回頸外靜脈和鎖骨下靜脈。
第四,斜方肌功能。
當接近固定時,上部纖維的會聚導致肩胛骨公升高、旋轉和縮回; 中間纖維收縮,導致肩胛骨縮回並向上旋轉; 下部纖維收縮,導致肩胛骨下降並向上旋轉。
斜方肌的上部纖維向上延伸,與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協同作用,聳聳肩或抬起肩胛骨; 也可以完成頭頸部伸展、側屈和對側旋轉。 中間的纖維水平延伸。 拉動肩胛骨與菱形協同作用。 下部纖維向下延伸並下降肩胛骨。 上肌纖維和下肌纖維協同作用,使肩胛骨向上旋轉。 整個肌肉收縮使肩胛骨更靠近脊柱。
當所有斜方肌纖維協同工作時,肩胛骨被壓在胸腔上並朝向脊柱,在負重和按壓過程中提供強大的支撐。 當上肢不固定時,斜方肌的不同纖維和其他一些協同肌肉共同作用,執行肩胛骨的特定運動,例如抬起、拉動或下降肩胛骨。 斜方肌在頭頂運動期間向上旋轉肩胛骨的功能有助於保持窩的正確位置並增強盂肱關節的運動範圍。
5.調整和觸診,用手確定位置。
1.上斜方肌纖維。
考生側臥,面向考官。 考官將整個手掌放在考生的頭部外側,另乙隻手放在她的肩膀上。 要求被檢查者抬起肩膀,頂住檢查員的力,同側彎曲頭部,上斜方肌纖維顯示在頸部的外側部分。
2.中央斜方肌纖維:
被檢查者側臥,雙肩彎曲 90°。 檢查者對肘部上方手臂的外側施加壓力。 被檢查者被指示水平外展肩膀以抵抗檢查者的壓力。 檢查者的食指是指中央斜方肌纖維。
斜方肌附著在肩胛骨和脊柱上,斜方肌纖維水平附著在肩峰上,斜向上附著在肩胛骨和斜方肌結節的後緣。
在脊柱水平,中央斜方肌纖維附著在上五個胸椎的棘突上。
3.下斜方肌纖維。
考生側臥,肩部和肘部彎曲 90°。 檢查者用乙隻手向下按壓肘部上方手臂的外側,並要求患者水平外展手臂; 檢查者的另乙隻拇指和食指從外部捏住檢查者兩側斜方肌下部的肌肉纖維。 注意:這些向上和外側的斜肌纖維逐漸繼續形成附著在肩胛骨內側端的扁平筋膜。
6.斜方肌非物理和物理損傷的異常表現。
1.非身體傷害:長期低頭看手機、在辦公桌前工作、側睡、枕頭不合適、一側拉長、另一側縮短,會出現頸部僵硬的症狀; 單側和雙側斜方肌疲勞會導致一側或雙側肩部、上臂、頸部和上背部出現鈍痛或刺痛感,並可能擴散到手臂; 肩部和背部肌肉僵硬,減少頭部和肩部的運動範圍; 斜方肌疼痛可能會擴散到頭部,引起頭痛或眼睛疲勞。
2.身體損傷:(1)冷刺激:斜方肌長期受冷空氣刺激易發生痙攣性收縮,導致周圍結構異常
隨著病程的延長,疼痛範圍逐漸擴大,可放射至患側上肢橈側,累及上臂中部,如果想增加活動範圍,可引起劇烈劇痛; 夜間翻身、活動肩膀引起的痠痛,前期仍能指出痛點,但當後期疼痛範圍擴大時,痛點無法準確指出。
當一塊斜方肌受傷時,會出現將頭轉向另一側和在同一側聳肩、虛弱或無能為力的症狀; 當雙側斜方肌受損時,除了聳肩、低頭和頸部活動受限外,還會發生“肩部塌陷”。
如果斜方肌損傷伴有肩被內其他組織的拉傷,導致肩周炎,肩關節也會活動受限,嚴重者患肢將無法梳頭、洗臉、扣腰帶。
2)外傷:如撞擊傷、刀割傷等外傷,容易導致保護屏障和皮下軟組織受損,引起疼痛、出血、發紅、腫脹。
7.日常保養和調理。
1.避免長期低頭工作或生活習慣;
2.避免長時間側睡,注意枕頭的高度;
3.多做涉及背部的運動將有助於保持背部:1)聳聳肩,並確保做這個運動時肩膀上下移動;2)頸部運動;3)直立划船;4)適度俯臥撐;5)最好的運動是游泳。
4.如果出現異常症狀,需要及時進行按摩、熱敷、理療等。
注意:青少年時期這種肌肉的發育可以預防和糾正駝背。
通過了解肌肉,我們將能夠更好地掌握手工操作的力量和深度,也會掌握肌肉纖維的方向、關節運動的方向和運動的極限,從而伸展和提高肌肉的張力。
龍玄騰. 2月 5, 2024.
注:參考資料:
1.《中醫基礎理論》作者:張安玲、徐銀聰
2.關於肌肉和骨骼的線上文章材料。
3.《人體解剖學》人民醫學出版社,作者:張玉生。
4.**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將予以刪除!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