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南開孫藥師》,供醫學科普參考。 藥物是高血壓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藥物不僅可以預防或延緩併發症,還可以改善高血壓的預後,降低死亡風險。 降壓藥**應遵循小劑量起始、長效藥物優先、聯合用藥、個體化四大原則**,小有效劑量從小有效劑量開始,根據需要逐漸增加劑量; 優先選擇長效藥物是指盡可能選擇每天給藥一次、具有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可有效覆蓋早高血壓和夜間血壓,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 當低劑量單藥**效果不理想時,可聯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且聯合用藥必須在不增加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增加降壓效果; 個體化**是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藥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並考慮患者的經濟條件和個人意願,選擇合適的降壓藥**。
目前臨床常用的一線降壓藥主要有利尿劑(噻嗪類)、受體拮抗劑(lols)、鈣通道阻滯劑(dipines)、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pulis)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沙坦類)。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今天孫藥師就給大家一一介紹:
利尿劑:最常用的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主要用於通過排洩鈉、減少血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來降低血壓,降壓作用穩定、緩慢、持久,並能增強其他降壓藥的療效,適用於輕中度高血壓,對老年高血壓有良好的療效, 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鹽敏感性高血壓和伴有心力衰竭、肥胖或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主要不良反應包括血脂異常、高血糖、高尿酸、低鉀血症、乏力、尿量增加等,大劑量使用時多發生,因此建議小劑量使用,痛風患者禁用。
鈣通道阻滯劑:常用藥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這類藥物可通過阻斷鈣離子通道,將細胞外鈣離子還原為血管平滑肌細胞,鬆弛小動脈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壓,並有溫和的利尿作用,這類藥物降壓作用快,降壓作用強,降壓幅度大, 療效個體差異小,能顯著增強其他降壓藥的降壓效果,對血糖、血脂無明顯影響,用藥依從性好。特別適用於老年高血壓患者和高血壓合併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反應包括心率加快、面部潮紅、頭痛、下肢水腫等,常出現在初始階段,尤其是硝苯地平片和硝基平短效製劑。
受體拮抗劑:常用藥物如美託洛爾、披索洛爾、阿替洛爾等,此類藥物通過抑制中樞和外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心肌收縮力和減慢心率來降低血壓,抗高血壓作用強而持久,起效快,尤其適用於心率加快的中青年患者和心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主要不良反應包括心動過緩、乏力、四肢發冷等,並可增加胰島素抵抗,影響血糖穩定,掩蓋和延長低血糖反應,增加氣道阻力,糖尿病患者慎用,急性心力衰竭和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禁用。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常用藥物如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這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組織和迴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來減少血管緊張素II.的產生,並抑制激肽酶,使緩激肽降解減少,增加血管舒張和降低血壓,降血壓效果慢,3-4周達到最大效果, 同時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減少蛋白尿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及心臟、腦、腎等靶器官損害患者療效較好,尤其對高血壓患者伴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腎病、心房顫動、左心室肥厚和代謝症候群。主要不良反應為刺激性乾咳和血管性水腫,與體內緩激肽增加有關,發生率在10%-20%左右,停藥後一般可消失。 雙側腎動脈狹窄、高鉀血症和孕婦禁用這些藥物。
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常用藥物如氯沙坦、厄貝沙坦、纈沙坦、替公尺沙坦、坎地沙坦等,這類藥物主要通過與血管緊張素II.AT1受體結合、阻斷血管緊張素II.血管收縮、水鈉瀦留和心血管重塑來降低血壓,起效緩慢但穩定持久,降壓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強, **劑量視窗寬,與藥物直接相關的不良反應少,常見的頭痛和頭暈,一般輕微且短暫,可自行緩解,不引起刺激性乾咳,依從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