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2月17日電問:一位美國教授在中國和孟加拉國看年輕人
**記者 胡元航.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許多領域都名列前茅。 “孟加拉國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成為亞洲經濟的新增長引擎之一。 孟加拉南北大學(North South University)的美國教授嘉芙蓮·李(Katherine Li)表示,兩國發展背後有許多相似之處,包括年輕人的狀況。
近日,嘉芙蓮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談到了她眼中的中國和孟加拉的年輕人。
嘉芙蓮,美國人,20世紀90年代來到中國雲南昆明的雲南財貿學院(現雲南財經大學),擔任外教,並與一位雲南畫家組建了家庭。 後來,由於婚姻結束,她回到了美國,三年前被孟加拉南北大學聘用。
當她第一次來到孟加拉國時,嘉芙蓮經常有一種錯覺,認為她回到了20世紀的中國。 “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尚不完善,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現。 年輕人就像開著蓋子的蘇打水,熱血沸騰。
在中國任教期間,中國年輕人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熱情,以及他們勤奮的品質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時代的機遇和激情。 嘉芙蓮說,與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青年相比,今天的孟加拉青年對外面的世界也充滿了好奇心。 他們中的一些人追隨美國的腳步,而另一些人則欣賞中國的發展......
這是網際網絡和全球化的時代。 與前幾代人相比,各國青年人都擁有更廣闊的視野。 嘉芙蓮對這種變化感到高興。
嘉芙蓮認為,除了第一印象之外,孟加拉國和中國還有很多相似之處。 比如“街上人多”,乙個是14億人口的大國,乙個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 例如,“都有古老的歷史”和“人民非常勤勞和善良”。
我認為中國人和孟加拉人的心都比較柔軟。 嘉芙蓮解釋說,這種認識來自她的真實感受,即她在兩國生活期間遇到的大多數人都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擁抱她,給了她很多幫助,她也獲得了愛人和朋友。
西方人經常有很多頭疼,東方人不會直接說話,但嘉芙蓮沒有那個麻煩。 多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讓她明白了“節制”的真正含義。 “有很多事情應該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外在來感受。 她說。
在昆明的時候,嘉芙蓮喜歡過橋公尺粉; 去達卡後,她又愛上了蔬菜咖哩。 “我在中國文化中學到的最有趣的故事之一是,很難把杯子裝滿水,然後裝滿新的東西。 如果你想擁抱新事物,你必須保持空杯子的心態。 嘉芙蓮認為這一啟示是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第一條規則。
事實上,無論你是美國人、中國人還是孟加拉人,我們都是人,有著相同的情感和需求。 嘉芙蓮說,當你有空杯子的心態時,“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永遠是一體的”。
在孟加拉南北大學任教3年後,Catherine發現跨文化交流和互動變得更加頻繁。 “我們學校舉辦了許多關於其他文化的展覽,並與中國雲南大學等外國學校進行了良好的互動。 大家都越來越近了。
作為乙個在亞洲生活多年的美國人,嘉芙蓮認為自己是文化之間的橋梁。 她希望通過交流,“大家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和學習”。 同時,她也注意到乙個“悖論”現象:各國的年輕一代,在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後,也在回望自己的文化傳統。
年輕人找到乙個特別好的尺度,在乙個層面上看世界,認真學習傳統,用傳統與世界聯絡。 嘉芙蓮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