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形機械人市場空間展望——全球可達萬億級,不遜色於3C、新能源汽車
人形機械人有望在AI時代實現商業化。 2021年,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宣布將推出人形機械人產品“擎天柱”,從而標誌著人形機械人商業化時代的開始。 國內重量級選手數量不斷增加,小鵬、小公尺等公司紛紛進入人形機械人領域。 2021年,Walker X發布,視覺定位導航和手眼協調操作技術全面公升級,讓Walker X可以更生動地與人互動,也學會了下棋。 2022年8月,小公尺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械人CyberOne正式亮相。 2023年10月,小鵬汽車推出了自主研發的人形雙足機械人PX5,2024年10月,小鵬汽車希望人形機械人能夠初步在自己的工廠使用。 華為等公司正在人形機械人領域積極布局。 2023年6月19日,東莞市極木機械有限公司成立,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註冊資本87億元,市場預計華為也將進入人形機械人領域。
人形機械人應用場景廣泛,是對工業機械人等自動化裝置的有力補充。 馬斯克預計人形機械人將用於車輛附近,生活在家庭、工業和商業以及外太空場景中。 根據我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的《關於人形機械人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未來人形機械人將拓展的應用場景包括: 在特殊領域,人形機械人將用於警戒和警衛場景,以及民防爆炸、救援等特殊環境。 在製造業中,人形機械人將用於組裝、轉移、測試、維護等流程,用於結構化生產和製造。 對於非結構化的生產製造,人形機械人將實現與裝置、人員、環境的協同互動,支援柔性和定製化製造。 在民生領域,人形機械人將應用於生命健康、陪伴護理、農業、物流等醫療和家政場景。
**2:2024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提公升將來自國內海風,主機盈利能力或具有上行彈性
預計2024年國內海上裝機容量將保持8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為10-12GW,陸上裝機容量同比持平,預計為60GW,預計2025年電網消費水平將有所提公升, 陸上風電裝機容量有望增長,2024年國內風電增電將主要來自海風。預計2024年海外同比持平,2024年海風裝機容量預計基本持平或同比略有增長,2025年海外海風裝機容量有望迎來增長。
**3:本輪光伏儲能庫存週期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觸底反彈,行業有望在春季回暖
在年末去庫存週期下,產業鏈將進一步下滑,預計多晶矽低點將在年底前後出現。 目前,產業鏈已逐步進入產能清出階段,後續需求是聚焦光伏儲能和光伏氫平價的時機。 目前,光伏+儲能的度電成本明顯低於煤電,光伏製氫有望在2026-2027年實現完全平價。
光伏:把握行業格局和新技術變化,持續看好TOPCon產業鏈。
2024年,行業整體供大於求,產業鏈和盈利能力處於“L型”底部,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的企業市場占有率可提公升,聚焦行業格局演化。 我們判斷,如果雙面聚能成功引入,TOPCON仍將是未來2-3年的主流技術路線。
儲能:關注地面電站逆變器、大型儲能PCS、海外一體化。
今年國內裝機容量有望達到35GWh,同比增長超過100%,但電池和整合環節有所欠缺,主要是由於產能過剩、格局不暢、戰火激烈導致毛利和淨利潤虧損。 展望明年,我們仍然看好國內對大儲能的需求,推薦數量和利潤穩定的PCS和地面電站逆變器。
第四:氫能需求將持續翻番,有望成為電動新電最具潛力的投資方向
2024年需求有望保持較高增速,一端仍存在下行壓力,基於氫能中長期規劃中5萬輛的25年目標,我們給予24、25輛國產燃料電池汽車、11300輛和2.1萬輛,實現100%左右的同比增長, 但目前,新一階段城市群的提公升目標和招標落地後,產銷能見度仍有待進一步明確。從城市群分布來看,河北、廣東等地設定了更高的目標,示範城市群期推廣7710 10000輛燃料電池汽車將是24-25年市場增量的主體。 從車型結構來看,上海城市群24年無乘用車推廣計畫,31噸以上重卡車型佔比從19%提公升至53%,有望成為24年內燃料電池裝機的主力車型。
**5:2024年滲透率將在40%的基礎上再上一步,核心是“下一代燃油車”的特性,關鍵是快充智慧型
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滲透率的主要矛盾在於供應,供給的核心是競爭力,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價效比和新技術。 當然,需求端的消費能力、電價和油價水平也有影響,但影響有限。
2019年之前,核心矛盾是補貼政策,其模式不具有競爭力和新引力; 2020年以來,隨著特斯拉Model 3的國產化和本地產業鏈**,成為首款B級爆產品,開始出現“燃油車下一代產品”的跡象; 2021年,供給端將開始向全受眾、全**戰略發展,同時,CTP20、刀片電池開始得到廣泛應用,區域性**鏈成本降低明顯,滲透率迅速提高到20%平台; 從2022年開始,比亞迪王朝系列將全力為邊緣受眾要求更好的成本、配套和安全性,新動力車型週期將醞釀,向中高階領域進軍。
從2023年開始,車型多樣性滲透率的提公升將開始減弱,站在40%滲透率的過程中,展望50%的滲透率,核心矛盾是體現與燃油車的根本區別,一方面彌補電池壽命的短板, 如快充、充電樁等,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是智慧型化,智慧型駕駛為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帶來質的提公升。
**6:華為產業鏈將顯著受益於智慧型駕駛的滲透和新車型的迴圈,智慧型駕駛將在24年內開花結果
2024年,華為價值鏈將顯著受益於智慧型駕駛的滲透和新車型週期。 目前,華為智慧型駕駛技術處於國內第一梯隊水平,具有較強的品牌號召力和渠道能力,合作夥伴生態已基本形成。 未來,賽力文捷、奇瑞智傑、江淮汽車、北汽“兩個世界”車型陸續推出,四大智慧型汽車合作夥伴車型將增加。 同時,華為與長安汽車以合資企業的形式進行了深度合作,未來有望入股一汽、智慧型汽車等其他車企,這意味著華為的合作夥伴將持續擴大,相關零部件和整車企業有望迎來機遇。
主流車企L0-L2智慧型駕駛企業較多,開始從L2向L3邁進,推動城市NOA的落地。 一些車企的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已逐漸從停車轉向高速公路,再到城市路況。 目前,不少車企的自動輔助導航系統基本開始具備多場景自動駕駛能力,如“微小力”、智己、華為等。 小鵬城NGP、華為城NCA等部分企業的城市NOA系統已經開始在部分城市上線,2024年將有更多主機廠進入城市場景下的高階智慧型駕駛。
**7:2024年,汽車出海仍將呈現明顯增長態勢,自主車企將通過建廠、合資實現長遠發展
汽車海外熱潮持續高漲,總量和結構全面改善。 從總量來看,2020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持續繁榮,2020-2023年1-10月銷量同比增長-28%/102.5%/54.4%/59.7%。出口銷量的“第一躍”,是自主車企製造能力迎頭趕上、電動化產能引領海外車企在外鏈被阻的機會下,呈現出長期增長的必然結果。 2023年,雖然外部第一鏈擾動將逐步消退,但中國汽車出口已進入良性迴圈,從高基數實現高增長。 2023年10月,中國汽車出口銷量達到48輛40,000輛,繼續創下歷史新高。
我們認為,2024年,汽車出海仍將有明顯的增長趨勢,自主車企將通過建廠、合資實現長遠發展。 汽車出海的中長期邏輯不斷演繹支撐整體增長:在燃油車領域,中國車企憑藉強大的製造能力和高價效比優勢,實現了“優秀人才”,進軍俄羅斯、東南亞等市場;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海外新能源滲透率仍然較低,中國車企通過輸出高質量的電動化能力,繼續開拓歐洲、大洋洲等高潛力市場。 電動化是全球明確的趨勢,中國車企具有前瞻性布局和明顯的先發優勢。 需求端,全球電氣化程序時快時慢,但新能源滲透率處於發展初期,且穩步上公升:2023年10月,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新能源滲透率為776%/5.26%/3.74%, +243/+3.96/+2.24pcts。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技術及相關產業鏈上取得領先地位,先發優勢將繼續轉化為走出去的動力。
文章內容組織於中證建設投資,著作權歸對方所有,本文僅**,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