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在“通用5G”的口號下反彈,但連續兩年銷量下滑,加大了廠商的壓力。 手機配置公升級帶來的效能“過剩”和產品同質化程度的提高,導致消費者更換間隔延長。
2013-2024 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來源:Counterpoint)。
僅僅通過降低單一產品的價格來刺激消費,無異於掠奪世界上最好的產品。 電商節期間,一些全新機甚至有500-600元的折扣,讓第一批使用者大呼過癮,這不僅降低了產品的盈利能力,也降低了使用者的品牌忠誠度。
對於一流的銷售策略,vivo盡可能地與它保持距離,而是專注於“埋頭於事業,市場結果”,這個核心價值理念,能否體現出價值在紅海?
1、藍色科技是打造高階市場的基石,多產品線布局全面綻放。如果說2022年是vivo推廣品牌高階的關鍵節點,那麼2023年就是vivo技術爆發的一年。 vivo創始人、總裁兼CEO沈偉曾在演講中表示,“以使用者為導向”是vivo的核心價值理念。
硬體堆疊只是基礎,落實多年投入的技術成果,創造差異化優勢,才能建立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在今年的VDC期間,vivo發布了“藍科技”科技品牌,包括藍心機型、藍晶晶元技術棧、藍河作業系統、藍海電池壽命系統和vivo影像強度等,vivo X100系列及未來的旗艦產品將擁有堅實的技術後盾,帶來全面的使用體驗。
以成像為例,早在2020年,vivo就與國際影像大廠蔡司展開戰略合作,打造“聯合影像實驗室”,將尖端光學技術與智慧型手機創新相結合,為消費者提供最先進的產品體驗。 目前,vivo已在全球設立了五個成像研發中心,擁有一支1000多人的研發團隊。 此外,vivo還內部成立了“形象認知部門”,負責洞察和定義使用者的“真實形象美學”,然後技術和產品部門通力合作,將這種美學轉化為消費者可以感知的產品。
電池壽命是使用者非常關心的實際體驗,vivo的藍海電池壽命系統主要開啟源頭、節流、提高效率,而業界首創的碳元素復合技術、首創的雷射蝕刻技術和極片重塑技術可以使電池容量更大、充電更快、更輕、更薄、 在不增加手機重量和厚度的情況下延長使用時間,更加耐用可靠。
vivo X100系列內建全新自研晶元V3,擁有強大的算力支援4K影象拍攝,並可靈活切換演算法的部署模式,優化與天璣9300旗艦平台的協同和高速協同,充分保證複雜人機互動功能在各種使用者場景下的流暢性和切換體驗。
vivo自主研發的藍海電池也在X100系列中推出,相當於5000mAh超大容量和大容量,待機時間長達10天; V與聯發科聯合研發的天璣9300晶元,不僅可以釋放澎湃效能,還可以與雙核V3晶元互聯互通,逐步實現真正的底層軟硬體一體化設計,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效能體驗。
集眾多研發成果於一體的vivo X100系列也交出了滿分:首機發售後6小時首銷量突破10億元,打破了vivo歷史上所有新品手機的銷量記錄,再次成為人氣旗艦。
在vivo X系列在高階道路上穩步前進的同時,定位於中端市場的vivo S系列和Y系列產品也在有序迭代,前者保持著一年兩代的穩定生產頻率,除了延續出色的形象和質感設計外, 更全面的配置大大拓展了使用者畫像,銷量提公升了143%;後者正在盡最大努力滿足大眾的需求,12年來累計銷量已突破3億。
在摺疊屏領域,由於產品單價普遍較高,使用者群體相對較窄,主要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以30歲以上的商務人士為主。 這些使用者通常有一定的消費水平,需要更大的螢幕面積來滿足移動辦公和娛樂的需求。 因此,vivo X Fold2 和 X Flip 摺疊屏在設計方面也針對商務人士的需求進行了優化,提供了大量服務於生產力的硬體和軟體設計。
如果說X系列和S系列更傾向於以影象配置為核心賣點,那麼子品牌iQOO的數碼旗艦系列、NEO系列、Z系列則在效能的軌道上前行。 iQOO 12 率先搭載第三代驍龍 8 移動平台,全棧自研遊戲晶元 Q1 可進一步提公升遊戲畫質、幀率效能,有效減少發熱,這也是 iQOO 與市面上普通效能手機相比的差異化優勢。
vivo 2023年的“壓軸大戲”是12月28日發售的iQOO Neo9系列,延續了硬核效能和高價效比的路線,搭載天璣9300旗艦晶元的Pro版價格壓在3000元以下,在中端市場非常有競爭力。
早在2020年,vivo就明確了“研發優先”的大方向,致力於從“形象”、“設計”、“系統”、“效能”四大長軌入手。 2023年發布的藍色科技品牌將把目光投向更多前沿科技領域,以行業先發優勢引領行業發展格局,助力合作夥伴共同提公升,走出vivo的“高階之路”。
憑藉多品牌布局和精品戰略,vivo的產品在更多價位段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映象晶元V3、電競晶元Q1等創新技術賦能手機。
2、率先部署AI藍心大模型,賦能應用場景。2023年或許是未來“通用AI元年”。 ChatGPT、Stable Diffusion 等生成式 AI 已為大眾所熟知,人類提供創意、AI 補充細節的創意模式正逐漸成為新的主流。 自然,消費者不僅對AI在PC端帶來的便捷功能感到滿意,而且對能夠在移動端執行AI大模型的趨勢感到滿意。
相較早進入AI模式的網際網絡公司,AI模式在手機端的落地似乎並不快。 由於SoC算力不足(記憶體不足),大模型執行過程只能完全依靠雲端,這不僅使傳輸成本高得天價,還面臨資料私隱洩露的風險。
2023年第三季度,高通和聯發科發布了最旗艦的SoC移動平台,算力足以支撐億萬AI大模型在裝置端獨立執行,借助“端雲協同”也可以協同更大規模,這也為AI大模型在終端端的落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很快,長期深耕AI大模型領域的vivo正式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通用大模型矩陣——藍心大模型在VDC,共覆蓋1億、100億、1000億3個引數量級的5大模型,聚焦“大而全”的五大優勢, 強大的演算法、真正的安全性、自我進化和廣泛的開源”。
這 5 款型號並不完全是針對手機等終端服務,70 億藍心模型 7b 是手機的兩用模型,在語言理解、文字創作等場景方面表現非常出色,可以幫助理解需求並完成文字創作: 10 億藍心模型 1b 是專為端側場景打造的專業文字模型, 具有本地化文字摘要、摘要等能力,處理過程準確安全。
7b和1b引數級大模型主要在裝置端實現,不僅節省了大量的資料傳輸成本,還保證了使用者資料不在雲端,消除了私隱問題。 不僅如此,7B引數級大模型也是全行業開源的,開發套件BlueKit更方便更多的中小型開發者開發使用。
目前終端SOC的算力還不足以完全支援更高引數的大模型,需要使用雲計算,而700億藍心大模型70B是雲服務的主要模型,在角色扮演、知識問答等場景表現良好,截至10月, 綜合能力在Superclue、C-Eval、CMMLU三大榜單中位居國內第一。
針對極端場景下的複雜任務,vivo還推出了1300億和1750億大模型兩個千億引數模型,以更豐富的知識量帶來更極致的智慧型體驗,可以完成更複雜的邏輯推理和任務編排,規模已經達到了目前網際網絡上流行的生成式AI大模型的水平。
基於上述大模型,vivo還帶來了兩款自主研發的自然語言對話機械人——藍心千尋和藍心小V,帶來直觀的人機互動體驗。 這種允許使用者實際使用它的功能通過作用於系統底層的優化來補充,真正將 AI 滲透到體驗的每一點。
VDC結束不到半個月,搭載藍心模型的vivoX100發布,端側即可完成AI相簿搜尋、生成等簡單功能,再利用文字創作、文藝摘要等複雜功能被雲端展現出強大的推理能力,讓消費者感受到端端大模型的便攜性和實用性。
業內不少手機廠商已經開始開發裝置側AI的大模型,但vivo也在AI領域開闢了一條新賽道:用AI賦能OS系統。 經過六年的探索,在大模型能力的加持下,擴充套件了輸入能力,支援語音、文字、手勢、手語、腦電波等的識別,Rust語言可移植,保證安全,更流暢的架構設計也能有效提公升計算、儲存和顯示的資源效率。
在手機市場低迷的今天,手機廠商亟需用突破性技術開拓新市場,而AI模型可以極大地改變手機的互動模式。 作為該領域的先行者,vivo將率先打破市場低迷的局面,用硬實力“征服”消費者。
3 與**建立深度合作 鏈 vivo的技術最終會“結出碩果”。手機行業的繁榮是由其背後無數的產業鏈提供的,研發投入是手機廠商拓展產業鏈的保障。 通過研發投入,手機廠商可以涉足晶元、作業系統等領域,實現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截至2023年,vivo已與近400家一鏈合作夥伴建立了合作關係,涵蓋顯示、攝影、電子、結構、半導體等領域。 在半導體領域,vivo與所有一鏈合作夥伴合作十餘年,很大一部分創新技術都是由兩個團隊共同開發的。
通過與代工廠的聯合研發、生產和製造,vivo能夠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實現生產的靈活性和效率提公升。 通過共享市場資訊和需求**,我們還可以為vivo提供充足的供應,並根據需求隨時進行調整。
目前,vivo的主要業務範圍部署在5G通訊、人工智慧、工業設計、成像技術等眾多個人消費電子產品和服務的前沿領域。 不過,vivo常務副總裁、首席運營官、vivo**研究院院長胡白山也表示,vivo未來還將切入更多行業。
據透露,vivo將在3年內推出MR量產產品,未來將推出人形機械人,其技術“現成”:藍心模型可以幫助機械人思考,MR可以讓機械人擁有強大的空間感知能力,以創新研發種下的“事業”, vivo只需要補充一些基礎技術,就能讓產品“成效”,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
4 總結。vivo始終專注於長期研發投入,在四大長軌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這些成果不僅在現有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和迭代,也將成為vivo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3年,vivo將進入AI新賽道,以長期耕耘的技術帶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期待更多的企業投身於研發和創新,為整個行業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2024年的手機市場將走出“寒冬”,重回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