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家的孩子上小學五年級,對手機特別上癮,寒假幾乎每天都玩手機和平板電腦。
春節期間,我們回家吃飯,很多孩子建議孩子們一起玩遊戲,但這位親戚的孩子一直喊著“無聊,不好玩”。
然後他拿起父親的手機,熟練地開啟手機刷Tik Tok。
親戚們也是脾氣暴躁,看到孩子玩手機,搶走了手機,上來就是罵人,孩子一巴掌拍了孩子,孩子哭了,但還是盯著親戚。
顯然,這孩子不服氣,一邊玩手機一邊被罵打,真的是因為手機太好看了嗎? 手機真的很吸引人,但這不是全部原因,更多的是孩子不想屈服於父母。
心理學上有一種“禁果效應”,乙個人越是被禁止做某事,他就越想去做。
這更是讓孩子們充滿好奇心。
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不要”、“不”,父母總是在用自己天生的權威來要求孩子,禁止孩子的行為。
然而,儘管父母一再禁止,孩子卻很少這樣做,越是被禁止,孩子就越好奇,越想挑戰父母的權威。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Rudolph Drexes)認為,每當父母命令或強迫孩子做事時,都會導致權力鬥爭。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一旦父母用自己的權威壓迫孩子,就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從而引發一場“維權鬥爭”。
父母的權威可以暫時壓制孩子,但這不是乙個長久之計的方法,因為隨著孩子的長大,長期處於叛逆狀態的孩子會越來越厭惡父母,完成更嚴重的親子問題。
看手機最典型的問題,家長反對孩子看手機,也許孩子會公開服從父母,但是當父母不在身邊時,他們會偷偷看手機,沒有父母的監督,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換個角度想,孩子是不可能切斷與手機的聯絡的,因為這是乙個交流的時代,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會有手機和網際網絡。
因為父母真正需要做的不是禁止使用手機,而是防止手機成癮。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對網路遊戲的認知與態度研究》報告,兒童遊戲成癮與親子關係密切相關,親子關係越差,越容易導致孩子形成網路遊戲成癮。 相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程度越高,他們就越關心孩子,孩子上癮網路遊戲的可能性就越小。
父母總是責怪孩子自制力差,總是責怪手機的吸引力,但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孩子能不能走出手機,是考驗孩子和父母之間信任程度的考驗。
首先,同意讓您的孩子使用手機。
手機確實方便,而且好處很多,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手機最大的用途是什麼,並能介紹一下手機的發展歷史,告訴孩子手機的主要用途。
其次,達到在手機上玩遊戲的目標。
玩手機需要時間,讓孩子學會交流。 為您的孩子設定乙個目標,通過仔細完成家庭作業來增加 10 分鐘玩手機的時間,如果家庭作業全部正確,則再增加 5 分鐘。 孩子會非常願意進行類似的交流。
第三,父母應該成為榜樣。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過度玩手機,可以帶孩子去發展一些其他的興趣愛好。 比如運動、畫畫等,讓孩子感受到其他興趣帶來的快樂,不僅僅沉迷於手機。
防止孩子沉迷於手機,不是一兩天就能解決的,需要家長的耐心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