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翠薇小學提供。
寒假期間,翠薇小學11年級的孩子們在一源居社群活動室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龍文化手工製品義賣”之旅。 大家巧妙地將寒假“探龍源、尋龍蹤、做龍的接班人”專案的學習研究成果,轉化為精美的“龍文學作品”。 台上的孩子們精力充沛,展示著自己精美的手工藝品,閃閃發光的龍形書籤、可愛的泥龍、精美的龍首飾盒,以及設計精美的“龍福吉年”亞克力尺,將吉祥的龍紅日圖案與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談話》相結合,寓意著龍家的祝福和吉祥, 激勵少年們志存遠大,攀登高峰。
記者了解到,五年級中文專案課程“探龍源、尋龍蹤、做龍的接班人”是海淀區教育科學院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素養型優質教學暨海淀區專案學習課程研討會”的一部分。 在翠威小學老師王春梅的帶領下,同學們圍繞“中國人為什麼自稱是龍的後裔”這一核心問題,從龍的起源、龍的演化、龍文化等方面交流研究成果,生動立體地呈現了龍文化的延伸和內涵。 學生在參與中培養文化底蘊,在第一堂課上鍛鍊動手能力,不僅在國際平台上展現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海淀的優質教育理念,也增強了學生對“龍”文化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王春梅老師帶領五年級學生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帶領,充分利用京城豐富的文化資源,以集團為單位,分工合作,諮詢資料,引經,走訪實地,提公升龍文化。 通過老師的作業、小組匯報和分享,結合時代背景,按照歷史程序,通過塑造龍的外在形象進行深入思考,讓孩子們真正了解“龍”的脈絡。 活動期間,同學們多次走進紫禁城,以太和殿的13844條龍為主要研究物件,發現龍像背後深邃的精神內涵,探索古人創造的龍像的深遠意義。
展出的數十件作品,每一件都是孩子們辛勤付出的結晶,他們用稚嫩的小手勾勒出對龍文化的欽佩與傳承。 “龍工”扶脲拓片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展現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畫展現龍圖騰深邃魅力,傳統與創意交織,詩意如畫; 精緻的掐絲琺琅書籤,飾有龍年圖案,彰顯龍文化的深厚底蘊; 發光的手提燈籠照亮了周圍的環境,龍圖騰在其中閃耀著明亮的光芒,使它們引人注目。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居民們被孩子們的作品所吸引,駐足欣賞,慷慨解囊。 一位社群居民感嘆道:“這些孩子真的是龍的後裔,不僅技術嫻熟,而且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同學們還表示,從這次活動中收穫頗豐,不僅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溝通技巧,還體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意義。 他們會牢記老師的囑託和期望,繼續努力學習和創造,讓這份愛與責任與他們一起成長,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