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英特爾的CPU和GPU設計都陷入了困境,根本原因是晶元巨頭的研發和製造能力逐漸落後於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的工藝封裝技術。 當時,科技行業普遍認為,晶元市場正迎來一波影響深遠的趨勢變化:英特爾的CPU市場份額最終可能穩定在40%左右,AMD可能以40%的份額與之競爭,Arm和RISC-V將分別以19%和1%的份額開闢新的資料中心計算引擎賽道。
從近期英特爾高層財報會上,我們不僅沒有聽到這家晶元巨頭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的資訊,也很難找到能夠顛覆上述預期、扭轉市場局面的有力措施。
隨著AI爆炸時代積累的鉅額財富,NVIDIA採用了先進的25D封裝技術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控制力,因此預計未來NVIDIA將繼續以85%至90%的絕對優勢主導市場。 更具體地說,無論AMD、英特爾和其他公司在未來四年內如何構建他們的矩陣數學加速器,執行AI和HPC工作負載的歷史使命將在很大程度上落在NVIDIA的肩上。
因此,我們採取了相對激進的立場,假設 CPU 市場份額為 40%,加上個位數的 AI HPC 加速器份額,並粗略計算了英特爾資料中心業務未來可能的表現。 當然,如果英特爾能夠在計算引擎的設計和製造上取得突破,那麼在資料中心領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成功“力挽狂瀾”並非沒有機會。 但這並非易事,因為除了英偉達和AMD之外,過去十年中將英特爾推上神壇的超大規模基礎設施運營商和雲服務提供商現在開始成為晶元巨頭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經過幾年的奮鬥,人們可能不記得,在一度快速擴張的資料中心計算市場中,英特爾也佔據了97%的CPU營收,淨利潤往往徘徊在50%左右。 但從天而降的意外之財往往讓人失去鬥志,隨著AMD的強勢反擊和英偉達的迅速崛起,那個曾經美好的**時代終將走到盡頭。
自從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三年前重返英特爾以來,這家晶元巨頭對其產品組合進行了大幅調整,以使擱淺的巨輪重回正軌。 然而,從上圖可以看出,自當前經濟衰退以來,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部門以及網路和邊緣業務部門的收入和利潤表現一直低迷。
而這一切都與行業的整體變化週期高度一致。 2009年第一季度,英特爾推出了四核“Nehalem”Xeon E5處理器,與此同時,AMD的Opteron產品線出現問題,導致雙方選擇了更保守的技術開發方法。
2009 年至 2012 年間,英特爾在 CPU 領域的持續進步基本上將 AMD 完全趕出了資料中心 CPU 市場。 憑藉強大的定價和利潤控制能力,英特爾進入了“天下立於不敗之地”的新階段,正是這個舒適區,在今天的危機中埋下了隱患。 換言之,即使英特爾沒有在10nm和7nm製程技術上兩次“翻車”,AMD在2017年復興伺服器CPU並逐步奪回市場份額,或許勢不可擋。
快進到現在,英特爾在計算引擎設計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很大一部分業務仍然依賴於AMD在上一代和當前一代EPYC處理器供應不足時留下的份額。 顯然,AMD處理器往往具有更高的整體效能或更好的價效比。 雖然英特爾在向量矩陣數學、HBM 記憶體、專用片上加速器,甚至用於執行大型資料庫的 4 個 8 個 CPU 共享 NUMA 配置方面偶爾具有優勢,但英特爾在單插槽**插槽通用伺服器領域的競爭力已大大減弱。
英特爾從繁榮到蕭條的速度是驚人的,因此它必須得到乙個不知疲倦、樂觀和積極的領導者的支援。 基辛格無疑是這樣一位合格的人,他曾是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和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的直接下屬,並且擁有更廣泛的跨代商業視野。 雖然英特爾有望在未來四年內拿下五大製程節點目標,並成功發布基於18A製程的伺服器和PC晶元,但這仍然不足以讓這家晶元巨頭重回巔峰。 隨著超大規模基礎設施運營商和雲服務提供商開始在內部開發原創晶元,英特爾的計算引擎業務可能只佔據未來資料中心市場的一定份額。 當然,在英特爾的代工和封裝業務成功結合之後(我相信英特爾也會這樣做),它應該能夠從三星甚至台積電的代工業務中收穫更多的收益。 但無論如何,97%的伺服器CPU份額將永遠成為歷史,這可能不是英特爾的錯,但現實將不再允許任何廠商在資料中心通用CPU計算領域如此受歡迎。
今天的英特爾,就像整個美國一樣,不能再像二戰後那樣統治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從更客觀的角度看待英特爾並做出未來預測很重要的原因。 換句話說,唯一的例外是台積電、AMD和英偉達同時“翻車”,但這種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毫無疑問,英特爾在 2023 年底的表現將優於 2022 年底。 在截至 12 月的季度中,英特爾實現了 154收入達到 1 億美元,同比增長 97%;淨利潤為267 億美元,高於 2022 年第四季度的 600 萬美元64億美元的虧損已大大改善。 整個 2023 年,英特爾總共花費了 33 億美元的現金,這已經超過了其現金流,但它在銀行的賬簿上仍有超過 250 億美元。 這給了英特爾很好的迴旋餘地,只要不盲目投資燒錢(比如之前大規模收購軟體和FPGA公司),財務狀況可以說是相對健康的。
本季度,為PC和平板電腦提供CPU、GPU和晶元組的英特爾客戶端計算部門公布的收入為884億美元,同比增長335%;淨利潤增長四倍多至289億美元。 其實我們不太關心消費晶元業務,畢竟無論是對於AMD、英特爾還是英偉達來說,這部分客戶最大的意義就是在幫助突破設計極限的同時,幫助稀釋製造成本,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支援資料中心專案。 當然,英特爾的消費計算部門確實因為能夠盈利而備受稱讚,而且是除了Mobileye的邊緣AI產品之外,唯一賺錢的業務。 不過這裡再次強調,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資料中心業務,因此消費級產品主要起到支援代工產能和間接提公升晶元業務競爭力的作用。
讓我們來看看本文的核心,即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部門,英特爾目前將其稱為DCAI部門。 第四季度,該部門的收入下降了74% 至 399億美元,淨利潤縮水到五分之一左右,只有7800萬美元。 但是,DCAI部門是2022年才成立的,所以不適合與“真實”的資料中心業務直接對比(我們稍後會對實際的資料中心業務做出明確的定義)。
正如我們在之前的討論中提到的,除了部署用於AI訓練和推理的伺服器外,通用資料中心的整體計算業務也有所下降。 就連英特爾自己也承認,資料中心CPU的整體潛在市場正在萎縮。 在競爭壓力和可程式設計系統部門庫存產品銷售的推動下,DCAI本季度的運營收益僅為7800萬美元,該部門的FPGA產品路線圖旨在與賽靈思正面競爭,該部門目前正在分拆。
那只是原資料中心部門利潤的一半,而擔任該部門第一任總經理的基辛格最清楚,這一成就比不上當初的輝煌歲月。
必須承認,英特爾在伺服器CPU領域的任何一點增量收入都可以產生可觀的利潤,但即使收入水平翻倍也不會太高。
根據觀察,我們認為英特爾和AMD在這一領域正面臨來自整個ARM陣營的擠壓。 而且壓力是**是**,沒有傳統的x86應用和晶元可以與ARM相媲美。 這是一件好事,畢竟雲服務商可以持續為使用者提供x86計算資源,Intel和AMD也可以保持更多的利潤空間。 但另一方面,英特爾和AMD也會遭受ARM和RISC-V的猛烈衝擊——如果不加入,就沒有成本優勢,如果加入,自身的營收和利潤必然會經歷一波下滑。 大型機製造商在小型機器的圍攻下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RISC UNIX又來了,現在資料中心的x86也不例外。 至於最終結果,估計**會繼續波動以適應跨架構的競爭,最終讓晶元廠商和伺服器廠商找到新的穩定利基市場。
現在對於回扣,英特爾的“實際”資料中心業務不僅涵蓋DCAI部門,還包括NEX部門銷售的資料中心產品。
去年第四季度,NEX部門收入下降了286% 至 147億美元,營業虧損1200萬美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800萬美元淨利潤。 但考慮到收入的嚴重萎縮,這樣的虧損數字還算不錯。
將兩者結合起來,原始資料中心部門本季度的收入大致應為546億美元,減少231%;淨利潤為6600萬美元,僅佔12%,遠低於429億美元。
這個利潤百分比與英特爾長期保持的 45% 到 50% 相去甚遠。 在我們看來,英特爾必須至少將利潤率恢復到20%至25%,才能與競爭對手持平。 如果資料中心或邊緣市場對 x86 服務的需求突然激增,那麼 30% 的回報率並非不可能。 但近50%的利潤率是沒有回頭路的。
下圖顯示了英特爾各部門在過去幾年中的收入表現:
下表顯示了當前五大部門和解散的加速計算集團(AXG)的收入和淨利潤資料; 從 2023 年第一季度開始,將增加兩個新部門:DCAI 資料中心 AI 和消費者計算
無論英特爾如何拆分其業務,我們最關心的始終是其“實際”資料中心業務的收入和淨利潤表現。 當然,NEX部門也有一部分收入與資料中心無關,英特爾已將這些業務歸類為“其他”類別。
從最樂觀的角度來看,英特爾的“實際”資料中心業務在去年第四季度的銷售額為53%5億美元,同比下降19%,淨利潤為6700萬美元。
現在的問題是,“實際”資料中心業務未來會發生什麼? 在 2019 年第四季度、2020 年第一季度、2020 年第二季度和 2021 年第四季度,該部門業務的收入接近或超過 90 億美元。 如果通用伺服器市場在未來吞噬了英特爾的全部容量儲備,並且人工智慧和高效能計算加速器獲得了相當大的客戶認可度(這不太可能),那麼“真正的”資料中心業務的季度收入可能會超過60億美元,在最好的情況下甚至達到70億美元。 然而,我們認為,為了重回單季度90億美元的歷史高位,英特爾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培育更大的目標市場。
當然,必須承認,英特爾在這段時間裡帶來了乙個又乙個好訊息。 首款“清水福雷斯特”(首款採用18A蝕刻工藝的英特爾至強SP處理器)下線,“藍寶石急流”至強SP出貨量突破250臺(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用於AI系統),遏制了資料中心CPU領域市場份額的進一步下滑,包括讓CPU擁有更強大的推理計算能力, 等。 所有這些都標誌著英特爾在重返資料中心計算引擎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然而,英特爾的“Ponte Vecchio”MAX 系列 GPU 確實收到了平庸的回應,其 Gaudi 2 加速器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好在目前的客戶群仍然渴望獲得更多的矩陣數學算力,所以替代產品高迪3還是有前途可及的。 但即使沒有所有主觀傾向,大多數企業仍然習慣於選擇 NVIDIA 或 AMD GPU 作為其訓練和推理工作負載。 英特爾表示,其加速器業務“現在已經遠遠超過20億美元,並繼續增長”,並在第四季度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不過,與2023年資料中心GPU市場總規模達到380億美元,新的一年甚至可能增長到487億美元的整體趨勢相比,其表現仍然不夠強勁。 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看出,英特爾產品在2023年和2024年將僅佔全球GPU市場的2%3%,勉強享受生成式人工智慧業務的全面爆發。 至於英特爾之前提到的“Falcon Shores”融合GPU-Gaudi架構,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真正推出。
話雖如此,IT市場仍然希望英特爾在CPU、GPU和代工業務等領域展開競爭。 而無論現狀多麼艱難,英特爾都一定會堅持下去,磨礪自己,在風雨吹拂下重新奪回市場份額。
我們堅信,新時代將塑造新的英特爾,正如我們也相信AMD將強勢回歸,NVIDIA將從頭開始衝擊資料中心市場。 當晶元大放異彩時,才是最令人期待的技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