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廣州市南沙區萬清沙鎮立新沙大橋遭船撞,橋體斷裂,導致車輛墜入水中,這一突發事件再次將公眾的目光聚焦在大橋的安全上。 據央視新聞網報道,目前正對情況進行深入核查,相關部門已對事發道路實施交通管制,正在全力開展現場處置工作。
作為橫跨紅旗溧水路的重要交通樞紐,歷新沙大橋近年來備受矚目。 早在2019年7月,專業橋梁檢驗單位就發現大橋引橋箱梁存在嚴重病害,南沙區交通局立即採取限行措施,限制總重超過15噸的車輛通行,隨後開展了維修加固工作。 截至2020年7月,歷新沙大橋經修繕加固,經檢查公升級為二級橋梁,限載標準提高到20噸,軸重不超過13噸,表明其技術狀況良好。
不過,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在2021年10月發布的《審計意見》中透露,鑑於立心沙大橋位於繁忙的紅旗麗水路,考慮到通航安全和橋梁結構的安全性,計畫在通航孔的橋墩上安裝防撞設施,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碰撞風險。 經批准的防撞設施設計細緻,針對橋墩的不同位置設定不同規格的護舷,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橋梁和過往船隻的安全性。
儘管歷新沙大橋經歷了一系列的檢查、維護和防撞設施,但此次船舶碰撞事故仍然暴露了我國橋梁安全管理中的潛在隱患。 這不僅要求我們在橋梁設計和施工中嚴格遵循高標準,而且在橋梁投入使用後,特別是對承載重要交通功能且靠近水道的橋梁,加強預警機制和應急響應能力。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我們對現有橋梁安全保障體系的深入思考。 如何進一步完善橋梁定期巡檢制度,確保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和修復? 如何在航道管理與橋梁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通航規則? 如何加強對船員的培訓,提高船員在複雜水域操作船舶的安全意識和技能?
鯉新沙大橋斷裂是否表明橋梁建設和管理仍有改進空間? 面對類似的挑戰,我國應該如何優化和完善橋梁安全管理體系,既能保證橋梁本身的安全,又能有效防止類似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成果的持久穩定? 這座被一艘船破壞的橋近年來得到了加固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