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聯報組。
昔日的“礦山村”,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水墨畫般詩意的田園風光; “資陽味道”給鄉村旅遊帶來火種,村民腰包鼓鼓; 許多地方特色產業開花結果,村民就業......在他們的“家門口”。
你是否富裕,關鍵取決於你的同胞。 龍年即將來臨,記者走訪多地,發現今年村民家中出現了許多新變化。
環境很美。 “礦山村”已經變成了乙個詩意的田園詩。
道路乾淨,房屋乾淨,人們的心是溫暖的。 ”
走進重慶市梁平區竹山鎮烈神村,四周青山環繞,家家戶戶白牆青瓦,柴火堆整齊地堆放著,村民和遊客熙熙攘攘,宛如一幅水墨畫。 村民鄭一瓊把手裡的瓜子皮扔進垃圾桶,說起了村里的變化,還打了幾個招呼。
老婆,我78歲了,村里沒見過什麼? 過去,利神村採礦猖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她指著周圍的房子說:“以前村子不是這樣的,柴火堆得滿滿當當,垃圾亂扔,下雨,我不敢出門。 ”
首先要改變的是舊思維和舊習慣。 然後修了房子,修了旱廁,硬化了道路,“面子”打掃乾淨了,村民們的熱情就上來了。
烈神村擁有多達100種竹資源,森林覆蓋率達862%,負氧離子平均濃度超過標準濃度5倍。 梁平的母親河龍溪蜿蜒流經村莊,形成各種小濕地和微型濕地。 在民宿老闆吳明龍的眼中,這個小山村裡到處都是寶藏。
在梁平區竹山鎮利神村礦山咖啡民宿的全景玻璃陽光房內,山景一覽無餘。 熊偉攝。
2023年,村落實施模組化功能分割槽,利用底層商鋪空間打造特色商業廣場,打造“三巷六方九碗”商業街,推出特色“九碗”菜品,引進遊樂園專案,形成“玩竹海,吃吃住獵神”的發展模式。
看看山里民宿裡的“山河林田”,品味非物質文化遺產......位於商業區如今,昔日的“礦村”已改造成傳統庭院穿插的詩意田園,竹編、竹雕、竹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村黨總支書記陳宗壽介紹,2023年全村集體收入334萬元,農民分紅5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80,000元。
錢包鼓。 “家鄉風味”豐富了家鄉人。
乘坐網紅列車,走進“橋家院”,品嚐“紫陽茶香”,聽《紫陽民歌》,品嚐“紫陽味道”。 這個春節,常紅平經營了10年的農舍,熱鬧非凡。
快過年了,很多人都想嚐嚐家鄉的味道,最近訂單暴漲。 這段時間,常紅平每天早早地來到店裡,看看訂單增加了多少,菜品質量如何,菜品是否足夠。 “累了是真的累了,快樂是真的快樂。 看著院子裡滿屋子的客人,常紅平笑著說,靠著“家鄉菜”,自己就能在家門口“發財”。
“紫陽味道”是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打造的文化旅遊品牌。 為激發鄉村旅遊活力,2023年,資陽縣昊平鎮將推出以“品味紫陽”為主題的系列文旅活動。 這讓專案核心區的金石村有了“增收滋味”。
郝平鎮金石村“橋家大院”農舍航拍照片。 照片由常洪平提供。
現在每年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收入從10多元增加到200多元。 2014年,回到村里創業的常紅平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家農舍,從原來的三間土房,擴建成2000多平方公尺的大院。
這也讓常紅平更加閒了,他開發特色菜,在走廊裡捧著流水墊,唱著組織學上的紫陽民歌,“未來,我們計畫在周邊多種樹,改善周邊環境,讓遊客有更好的體驗。 ”
2023年10月,金石村集體出資購買兩列無軌觀光列車。 照片由資陽縣榮**中心提供。
村里環境優美,遊客越來越多。 去年10月,村集體出資購買了兩輛無軌觀光列車。 目前,金石村轄區農舍5座,年利潤600萬元,帶動周邊農民工90餘人。
工業正在蓬勃發展。 家門口“可以就業和繁榮。
1月27日,記者來到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觀蓮鄉東山村,村助會第一書記姚國生正要上門慰藉扶貧戶。
朱勝華在國外打工時受傷,導致左手殘疾,村里根據他的情況給他安排了公益崗位,讓他做生態護林員。 他一年可以得到 4 個薪金5萬元。 姚國生“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張手繪地圖,向記者介紹村民們的新變化。
姚國生的手繪地圖密密麻麻地記錄了脫貧群眾的資訊。 人民日報記者 邱燁 攝。
其實去年9月才到村里住,又是新來的村子,對地方不熟悉,容易記錯扶貧戶的資訊。 於是,我拿起筆和紙,邊走邊畫。 姚國生手裡拿著一張手繪地圖,整個村子的情況一目了然。
朱勝華正在家裡說過年,院牆上掛著一串串的臘肉。 “村里一直想著我,我家門口就能賺錢,不用離開家鄉,生活更有希望。 談及現在的生活,扶貧戶朱勝華,既幸福又感慨。
讓村民回老家就業,離不開好產業。 姚國生介紹,近年來,村里持續“招才引智”,吸納了一批創業青年,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直播、鄉村旅遊等產業蓬勃發展。
朋友們,你們吃飯了嗎? 我們東山村的辣椒雞出鍋了! ”
在村里的直播基地,來自湖北的張錚夫婦正在介紹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今天直播結束後,我們準備回家過年了。 張錚告訴記者,他們的主播團隊已經達到了30多人。
儘管村子面積不大,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這裡扎根創業。 姚國生介紹,該村建成了1000多平方公尺的村級直播基地和數字經濟產業園,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1165萬元,“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繼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讓鄉親們的生活更加生機勃勃。 (鄧楠、賈凱璐、邱燁、黃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