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11日電 主題:加強公司治理,提公升上市公司質量。
作者:田軒,清華大學五道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如何啟用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如何從融資市場轉變為投資市場,真正讓投資者投資資本市場? 加強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非常重要。
首先,分析了我國公司治理的現狀。
首先,現在企業的所有權實際上是高度集中的。
在過去的20年中,超過98%的上市公司至少有一名控股股東持有10%以上的股份。 對標成熟的資本市場,比如美國,5%以上的股權是非常大的股東,1%以上的股權一般被認為是大股東; 在中國,近98%的上市公司至少有一名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超過10%。 在中國,主要是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委託關係。 換言之,大股東可以剝削、侵占和擠壓中小股東。
二是中國國家公司治理的法律環境和資本市場方向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 從法治的角度來看,由於中國有大股東,控股股東的支配地位使得公司內部治理無法有效運作。 因此,中國內部公司治理基本無效,外部公司治理其實是無效的。 主要依靠“看得見的手”,法律法規已成為中國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所謂的ESG(關注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是否應該被列為評價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授權問題。
在中國,控股股東大約有兩類:一種是**,也有家族和個人,後者的目標是實現貨幣回報最大化。 由於這種控股股東的存在,大股東往往以犧牲小股東的利益為代價來獲取自己的利益,學術界對此有很多研究。
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然盜竊或轉移內部利益。 上市公司大股東以低成本借入數十億美元,但幾乎從不償還; 同時,所謂的“其他應收賬款”,其實是大股東通過借資方式進行內部利益轉移的體現,其他應收賬款大多屬於控股股東及其關聯主體。 這是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轉讓權益、剝削和欺騙中小股東的明顯證據。
筆者發現,當企業被控股股東控制時,關聯交易會給企業帶來負面利益,同時也會通過操縱資訊披露來掩蓋企業的自我經營。
最後,還有公司治理監督機制的問題。
由於大股東佔主導地位,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中,董事會主要依靠內部監督,董事會主要依靠獨立董事。 但現在,基本上,我國的獨立董事既不“獨立”也不“理智”。
獨立董事的任命主要由控股股東決定,即使他們在董事會中有發言權,他們也只代表少數。 在中國,只有 1 個在6%的公司中,50%以上的獨立董事佔據董事會席位——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僅佔少數,按照證監會的要求,獨立董事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3。 在過去的23年裡,中國共有245名獨立董事超過50,000人投票,其中99票贊成66%,只有 0053%,棄權票僅為0082%,全部小於 01%。
換言之,除非獨立董事和控股股東、大股東或董事長真的撕臉,否則一般獨立董事不會投反對票或棄權票。
此外,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由於相對較短的短期和監管壓力,無法履行有效的監管職能; 我們的銀行主要是國有的,它們主要負責幫助企業保護就業和提供巨集觀裿助,但也不能發揮作用。
筆者認為,未來我國公司治理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例如,控制市場。 有乙個非常活躍的控制權市場,這對公司治理非常重要。 正是因為存在“門口野蠻人”,才能迫使上市公司董事長盡職盡責,提公升中小股東價值。
同時,我們可以關注銀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非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法律的作用以及控股股東的異質性,同時我們可以研究公司治理在過去幾十年中是如何促進中國企業的發展和中國經濟發展的。
公司治理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乙個非常重要的起點。 通過完善公司治理,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讓投資者真正有信心投資好的資產和好的標的,進而啟用資本市場。 (中信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評選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所選內容所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代表中新經緯的觀點。
由Otaku Finance製作。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JWVIEW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