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瑩(廣電新聞新中心使用者運維部副主任); 龐帥(廣電新新聞中心使用者運維部主編); 陳萍萍(廣電新中心新聞運維部規劃)。
*: 青年記者,2023 年第 19 期。
導讀:隨著融合的深入發展,“共創”成為主流平台建設的新焦點。 自2022年4月中央電視台新聞“青年創作者計畫”籌備以來,已經明確了兩個共創邏輯:一是以開放共享的平台資源,凝聚優秀的青年創作力量,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優質內容; 二是團結更廣泛的青年,對主流價值觀有明確共識,擴大主流的傳播地位。
在傳播差異化和主流使用者不斷迭代的背景下,主流平台不僅面臨著高質量內容可持續生產的挑戰,也面臨著如何以更具吸引力的傳播內容和更多樣化的傳播形式贏得廣大主流使用者的挑戰。 2020年7月初,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第一與受眾的聯絡,以開放的平台吸引使用者參與資訊生產傳播,製作群眾更喜愛的內容, 建設群眾離不開的渠道”。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強全主流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新格局”的戰略部署後,新主流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很多主流領導人在產品吸引力方面仍面臨“無客戶”的問題。
央視新聞是**廣電台**傳播矩陣中的兩大旗艦客戶之一,除了“兩微一端”的布局外,自2018年起,央視新聞正式落戶抖音、快手和B站。 為挖掘和培養更多青年創意人才,吸引和聯絡更廣泛的年輕觀眾,央視新聞於2022年4月啟動“青年創作者計畫”,採用“1+2+N”模式——建立“青年創作者聯盟”,舉辦2場青年品牌活動,全年打造N個創意產品。 目前,“青年創作者計畫”已累計來自500多家企事業單位、**機構、社會團體、高校、**機構等數千名優秀創作者,並已徵集作品10000餘件。“青年創作者計畫”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製作出吸引主流使用者的優質內容,真正讓主流**“走進”年輕人的視野; 要打破的圈子是如何打造乙個佔據主流市場的年輕品牌傳播,讓主流**平台能夠“落戶”年輕使用者的移動客戶端。
充分發揮內容共創、品牌共建的協同作用。
“青年創作者計畫”以交叉賦能為出發點,共同創造。 央視新聞與青年主創共享豐富的平台資源,青年主創與央視新聞攜手孵化優質節目,從而聚集一批以不同方式記錄生活的年輕人,打造一批具有感染力的新品,拓展總站新的業務邊界,探索新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正能量MCN孵化機制。
從2022年起,“青年創作者計畫”將以青年金融**作品大賽和全國短片**大賽為起點,團結一批優秀的青年創作者,打造“青年創作者聯盟”,作為中央電視台新聞內容創作的重要創作力量。當作品在央視各新聞平台發布時,簽名體現了青年創作者聯盟和參與創作的作者。央視新聞還將遴選簽約10支青年創作者團隊,成立動畫、航拍、AIGC等青年創新工作室,與央視新聞共同開展主題策劃和聯合製作,通過不同專業屬性的結合,突破跨界內容製作的壁壘。
1)共同創造內容,讓年輕人的表達煥發活力
近年來,第一廣電視台不斷在新**方面探索獨特的網際網絡發展路徑,針對青少年視聽內容偏好制定傳播策略,創新短片、視訊部落格、綜藝、紀錄片等多元化青少年表達形式。 沿著主站青春精品傳播的內容創作導向,“青年創作者計畫”與垂直青年創作者合作,公升級動畫、動畫、說唱等年輕載體,豐富青年聲音和表達形式,與“1+1>2”傳播效應碰撞。
“青年創作者計畫”的啟動片是主播朱光泉的《鬼獸》短片**《世界上最美的四月天,朱光泉給你發了邀請函》,其中邀請了B站鬼獸專區的UP高手“伊莉莎白老鼠”進行節目聯動,朱光泉從網友的“第二創作材料”變成了與網友的“共創”, 並號召青年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參與“青年創造者計畫”。其中,朱光泉再度創作的青年創作者計畫等話題已經登上了微博新聞榜,有效實現了傳播話語的“破圈”,網友們熱議央視新聞與創作者的“夢幻聯動”,認為“官方振興”腳踏實地,“青年創作者計畫”值得期待。
此外,年輕創作者帶來了新的“潮流程式碼”。 2022年5月18日,央視新聞邀請動畫博主、說唱博主合作推出短片**“千年國際博物館日一目了然”,遴選出三星堆青銅雕像、漢代鼓樂說唱俑、唐代三色釉陶等代表性文物。 “動畫+說唱”的呈現方式,創新了節目的風格,既以稚嫩的聲音展現了節目的主題,又讓傳統文化煥發了活力。
為了在資訊超載的市場中觸達不同圈子的年輕使用者,“青年創作者計畫”試圖與當下的政治生態和新時代的新內涵、新特徵、新表達方式有效結合,也試圖與年輕人的表達方式有效結合,孵化出更好的內容形式, 並用輕含量在小眾圈子中激起漣漪。
2)共同打造IP,拉近品牌之間的距離。
央視新聞“青年創作者計畫”除了在內容製作上更新思維,推出一系列青春媒體產品外,還意在利用各單位青年的創意力量,打造充滿生機和正能量的創新IP,讓央視新聞的品牌形象更加飽滿、更加立體, 從而不斷推進總站的新品牌傳播。
自2023年5月起,總站新聞新**中心與總經理辦公室及各地方站緊密合作,開展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愛的”綠色“研究行動,挖掘城市青年”創新密碼“,為總站服務地方發展開闢新空間, 既打磨了“總站出品”的金卡,又打出了“一城一品”的新名片。“清愛之城”IP一經推出,就以“宜賓”(宜賓)、“好事成真”(成都)等一系列城市活動吸引年輕人,用青春的語言表達城市的新品格。 比如6月7日-9日,央視新聞《“清”愛之城》加盟四川站,走進四川宜賓,一是熱身參觀在宜賓舉辦的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二是聚焦城市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從城市歷史文化視角推出一系列財報, 消費活力、產業生態等,為畢業季的城市和青年開啟雙向視窗。線下活動“越燒越想打卡,越想打卡”也進入了城市多個地標,“今天相約”、“體驗熊貓的快樂”和“今天的運動”等主題吸引了大批年輕市民和遊客前來打卡。 央視新聞也將繼續攜手各地和“自我”,圍繞“城市故事”這個國家主題開展線下活動的衍生發展,進一步釋放節目影響力,讓《愛之城》走進更多城市,更貼近更多年輕人。
探索青年背景下的主流價值觀領導力。
面對隨著網際網絡快速發展而共同成長的年輕使用者群體,“青年創作者計畫”不斷探索利用青年的長處,書寫出更生動的青年敘事,將更廣泛的青年群體與青年的力量聯絡起來,承擔起引領青年傳播新潮流的責任, 引導青年在主流領域充分發揮青年的“正能量”,推動以傳播主流價值觀為核心的系統生態建設。
1)看熱點,重新整理年輕人的視角。
主流應該培育什麼樣的熱點? 在“青年創作者計畫”的題目設定中,大眾關注的是“頭號”熱點。 用簡單的術語解讀公共議題,以明確的價值定位回應人們的關切,是展示主流**平台專業創作能力和新聞把握能力的新鮮背景。 《孤行俠》是央視新聞、漫畫創作者李靜於2022年12月23日針對當時新冠疫情情況推出的手繪漫畫***節目。 其經驗是用全體中國人民的簡單語言呼吸、共享共同命運,將國家的“硬話題”、民生敘事、人民的責任,以柔和親切的方式帶入人們的內心深處,引導公眾的情感找到積極的出口。
大眾價值傳播如何做到“永遠做,永遠新”? “青年創作者計畫”給出的回應是選擇能引起共鳴、有新視角的話題,讓公眾看到新的想法,聽到新的聲音,觸動新知識。 2022年以來,央視新聞與“青年創作者聯盟”聯合推出《工人視角中國》系列節目,以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挖掘青年力量的草根實踐,聚焦鮮為人知的草根鬥爭,截至2023年9月,節目在各平台的觀看量已突破8億。 2022年五一勞動節,《你跨越山海的奮鬥》開播,從獨自爬上海拔100公尺為偏遠地區打通電力供應“最後一公里”的95後少女,到潛入海底104公尺,打破常規空中潛水作業禁區海底維修輸油管道的青年潛水員, 再到開著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在地下100公尺深處每天修路12個小時的司機,很多一線青年工人都是兼職創作者。從第一視角沉浸式地向公眾展示您的工作場景,突出“真實、極致、新鮮”的節日風向標。在夏收夏種夏管理“三夏”期間,夏收夏種夏管理“三夏”期間,《風吹麥浪》《風吹稻公尺香》發布,邀請新農創作者從第一視角和多種特殊鏡頭視角進行報道和呈現。 在傳播機制上,節目關注當下的社會情緒和熱點,從而呈現出不一樣的“開通方式”,也收穫了與年輕創作者不同尋常的“流量密碼”。
2)誠信創新,尋求價值共鳴。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主流不僅要在自我建設中投身於中國式現代化浪潮,更要以媒體的力量將中國式高質量發展的動態程序深深嵌入其中。 以往主流實踐探索的是大敘事、小切口的典型敘事路徑。 央視新聞《青年創作者計畫》將鏡頭從“外聚焦”轉移到“內聚焦”,突出青年“遙不可及”的清晰語境,從而推動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集大敘事”和人民群眾真正幸福感和獲得感的“個人體驗”,同時解決“一次性”傳播的困境,打造更可持續、更長遠的主流領域。
從2022年7月5日起,新**主站新聞中心將圍繞《進縣看發展》專題報道,先後推出6期《驚豔! 中國的乙個縣“系列。 沿著尋找大敘事與個體經驗最契合的路線,系列報道以縣縣“驚喜”的生動實踐回應新發展理念,與“家鄉是奮鬥之鄉”產生共鳴,撬動草根敘事傳播的“軟著陸”。 短篇**系列以中國1866個縣都是“寶地”為主線,聚焦中國縣域不同產業、風格、地理位置等發展要素的發展要素,以更年輕、更立體的筆觸打破扁平化敘事,強調近十年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以說唱縣之名的傳奇》大結局結合說唱,展現了縣城平凡而生動的日常生活,將更多年輕人帶入主流創造的價值共同體。 了不起! 《中國乙個縣》讓縣城變得生動立體,也讓廣大年輕人的創意“DNA”動起來“,以中國式的高質量發展加深了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認可,為新主流敘事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也是央視新聞”青年創作者計畫“探索主流敘事之間價值交匯點的一次成功嘗試以及青年視角。
繼續打破慣性思維,開啟共創格局。
“青年創造者計畫”的初步探索表明,對於主流平台來說,要充分發揮青年群體的主流價值取向,就需要去青年聚集的地方,調動青年的“活水”力量,實現平台與青年群體之間的“雙向奔流”。 其實,這就帶出了“青年創作者計畫”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兩個核心問題,也是兩個重要的現實問題。
首先是如何更好地賦予年輕人權力。
平台時代意味著主流平台的建設要充分提公升主流使用者的參與度,通過“對話”和“溝通”培養主流使用者的忠誠度。 因此,對於第一平台的建設來說,共創意味著從主導的內容生產模式向與使用者緊密合作的內容生產模式的轉變,這意味著主流需要樹立高度的使用者產品思維,充分發揮引導和聚合的作用,增強年輕使用者參與內容生產傳播的積極性。 目前,在舉辦新**作品大賽的初期階段和內容創作合作常態化後,“青年創作者計畫”還將在央視新聞客戶端開設“青年創作者聯盟專區”,為優秀青年創作者搭建乙個展示才華、被更多人“看見”的開放平台。 同時,“青年創作者計畫”還將衍生出“青年創作者築夢計畫”,即通過設立“青年創新學院”,建立一套相對成熟的青年創作者培訓計畫,如定期邀請行業領袖作為導師,分享經典節目背後的故事和經驗; 舉辦創意沙龍活動,邀請頂級短片**創作者等嘉賓與“青年創作者計畫”成員分享創意技巧和策略。 還將舉行“青年創業學院”各階段的開閉幕式,並向青年創作者頒發結業證書,以幫助“青年創作者計畫”學生的職業發展。
二是如何更好地賦能平台。
從網際網絡行業成熟的發展經驗來看,平台化的一大特點就是“無中生有”,將大眾路線推向極致。 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央視新聞“青年創作者計畫”的共創理念也希望發掘一批優秀的青年創作者,激發年輕因子的“造血功能”,從而推動內容的不斷迭代和傳播形式的不斷更新,啟用青年社會生態中的不同主體參與到內容創作體系中來。 實踐結果確實表明,“青年創作者計畫”能夠有效激發年輕使用者的熱情,打通內容傳播端和內容生產端,讓青年敘事成為主流與青年之間的溝通橋梁。 然而,為了更好地為內容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滿意的答卷,不僅需要創新平台內容製作的共創理念,更需要不斷提公升央視新聞本身的議程設定能力。 只有充分發揮引領主流價值觀的能力,才能充分凝聚優秀青年創作者,推動主流融入生機勃勃、新鮮生動的資訊傳播格局。
為進一步推進央視新聞一流平台建設,必須以內容共創、平台共享理念為指導,繼續堅持和完善合作機制,以立體多樣的先進手段和專業的新聞製作能力,不斷探索與使用者的雙向互動,讓共創成為更加多元化、 更高質量、更以成長為導向的內容生產模式,使共享成為更成熟、更高效、更有價值的平台資源配置模式。
結論。 整體來看,“青年創作者計畫”也是對明確錨定後的第乙個融合目標的創新探索,適應了從“大眾傳播”到“大眾自我傳播”的新型傳遞和接收關係,探索了“從平台價值共創到主流價值共生”的實踐路徑。 一方面,“青年創作者計畫”響應年輕人的熱情,通過央視新聞平台的聚合與支援,搭建了年輕人交流展示的廣闊平台,這也是主流的責任和擔當; 另一方面,“青年創作者計畫”將協作共創轉化為內容實踐,統籌專業創作者和專業創作者的力量,不斷突破新傳播環境下素材、視角生成、傳播報告等創新困境,將更多主題融入主流的內容和品牌建設中, 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新時代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和傳播。
本文引用引文格式:
王瑩, 龐帥, 陳萍萍. 主流內容共創的實踐路徑與創新價值——以央視新聞“青年創作者計畫”為例[J].青年記者, 2023(19):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