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要遵循正確的指導思想,而且要堅持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堅持求進穩,進,先建後破,是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必由之路。 在具體的經濟工作中,應該“建立”和“打破”什麼?這引起了出席全國人大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兩會的議員們的熱烈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泰豪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大芳表示,“李”是指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和目標,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包括加強科技創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等, 推動高質量發展。“打破”要求我們敢於打破一切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包括消除落後產能、打破市場壁壘、改革不合理的政策法規等,以改革創新的決心和勇氣為新的發展理念和目標掃清障礙。
南昌大學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農工委委員、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閔衛東表示,從科技發展和產業轉型的角度來看,“李”就是要建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借助顛覆性前沿技術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孕育未來產業的新業態、新賽道“打破”就是淘汰落後產能,以及資源依賴型、效率低下的舊技術和傳統產業。
在先立後破的過程中,要根據行業和市場的發展變化來調整“立”什麼和“破”。 全國政協委員、安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肖新光認為,在戰略性新興領域和高技術領域,不僅要堅決“立”有潛力的新生產力要素,更要果斷“打破”阻礙新素質生產力轉型的存量。
“建立”與“打破”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在“建立”和“打破”中前進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 閔衛東代表說,先立後破,就是不僅要注重科技的突破和應用,更要以市場和生態建設為支撐,建立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關係。
全國政協委員、首正創新生物科技(天津)董事長鄭春陽表示,以企業為例,現在要主動變革,擴大原料藥和醫療產品規模,穩步培育新的優質生產力,“站穩”生物科技, 淘汰落後的技術和產品。
在調整經濟政策、推進各領域改革中,客觀上要處理好“建立”與“破壞”的辯證關係。 黃大芳代表認為,“先破問題先破”是絕對不可能的,以免造成經濟社會發展不穩定。 要在“建立”的基礎上推進“破”,通過創新驅動和體制改革,推動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這方面對於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公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記者 徐大宇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