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天聰三年到天聰四年的三年時間裡,皇太極面對明朝關寧金防線的頑強抵抗,難以突破。 因此,他決定採取迂迴戰術,率領蒙古地區的軍隊闖入明朝內部,試圖通過進攻北京來迫使明朝屈服。 然而,行動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順利,歷史上被稱為“吉西變”,黃太極在攻打北京時遭受了重大挫折。
天宗四年正月,黃太極雖然率兵攻占了遵化、永平、乾安、滾州四座城池,但他知道這四座城池位於明朝腹地,要想長期占領起來並不容易。 因此,他決定鞏固自己占領的四座城市,並以此為據點,深入明朝腹地。 然而,明朝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迅速調集了各種軍隊並組織了**,打算收復失地。
在這場激戰中,後晉軍隊雖然英勇抵抗,但最終還是被擊敗,四座城池被明朝收復。 皇太極得知這個訊息後,深感失落和難過,他傷心流淚,所有大臣見狀都哭了。
皇太極繼位後,致力於推動後金政權的封建程序,表現出傑出的文化素養。 他積極推行文化教育振興措施,改變父輩文人政策,通過考試選拔滿族、漢族、蒙古族學生,體現了他對文化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
皇太極積極推動權力集中,逐漸削弱了其他三位貝勒家族的權力。 天共四年六月,他趁著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的二倍勒阿敏事件,召開了朱別樂大臣會議,列舉了阿敏的十六項罪行,囚禁在高牆內,從此不再使用。 不久之後,阿明在囚禁中病逝。
天宗五年八月,皇太極在大嶺河之戰中與三卑樂莽古泰發生激烈爭執,莽古泰甚至拔劍相向。 皇太極以此為契機,嚴懲莽古泰,剝奪了他大貝勒的稱號,將他降為普通的貝勒,並剝奪了他五個牛祿的手下,併罰了一萬兩銀子和幾匹馬。 隨後,莽古麗泰在憤怒和沮喪中突然去世。
至此,大貝勒戴山只剩下三位強大的貝勒。 同年12月,當其他貝勒夫婦提出莽古泰不要與皇太極並肩而坐時,戴山立即表示支援,主動要求退出併排坐的位置,並得到了黃太極的許可。
在天宗六年正月初一的元旦賀辭中,皇太極採納了參與禮部政治的李伯龍的建議,廢除了南坐、與三大貝勒一起辦政的舊制度, 而是獨自坐在南方,突出了可汗的排他性地位。
天宗九年九月,黃太極再次召開祝別樂大臣會議,指責戴山對他不敬。 雖然輿論列舉了戴山的四項罪名,但皇太極知道,這只是乙個加強可汗權力的機會。 為了鞏固統治基礎,團結和爭取漢族和蒙古族,黃太極決心擴大八旗組織,將漢族和蒙古族成員包括在內。 他知道,此舉不僅有助於加強明朝的戰爭準備,而且可以平衡滿族八旗和竹別樂的軍事力量。
天宗七年(明崇禎六年,1633年)六月初二,皇太極發表嚴正講話,明確命令將士們不要打擾新加入的百姓,以示寬容和尊重。 這一舉動在滿族內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為後來的皈依者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明朝將領孔有德、耿仲明、尚克西等人相繼向後金投降。 黃太極熱烈歡迎他們的到來,親自領著竹別樂出渾河,以擁抱問候的隆重儀式表示他們的尊敬和優待。 孔庚不僅帶來了一萬二千多名精兵和弘毅炮等軍用物資,還加速了明朝遼東海防的崩潰,給後晉帶來了重要的戰略優勢。
僅僅四個月後,明真保衛廣鹿島的副將領尚克西也追隨孔、耿的腳步,依附於後津。 黃太極對他讚不絕口,稱讚他“知時局”“破海防,這實是我的工作”,這進一步體現了黃太極對歸國人員的關心和欣賞。
**10,000粉絲獎勵計畫
隨著追隨者人數的增加,漢軍旗逐漸形成。 到了天宗七年,馬光元率領的漢軍實際上已經組成了一面漢軍旗,在滿語中稱為烏鎮朝哈。 孔、耿、商率領的士兵也屬於漢軍旗。 在此之前,蒙古旗兵也已經形成,為後晉的軍事力量增添了新的實力。
天宗八年(明崇禎七年,1634年)3月13日,黃太極在瀋陽郊舉行盛大閱兵。 參加閱兵式的有滿洲八旗、蒙古二旗、老漢兵第一旗,共11面旗幟,彰顯了後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多元融合的民族特色。 此次盛會不僅彰顯了皇太極的偉大才華,也為後金未來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