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com 500367222
內需的擴大主要取決於消費還是投資? 這是2023年社會各界討論最多的乙個問題。
內需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近年來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 3月5日,《工作報告》起草組組長、研究室主任黃守紅在新聞室召開的吹風會上指出。
擴大內需一直是近年來工作報告的重點。 不同的是,“恢復和擴大消費”以前是絕對優先的,但今年,“擴大有效投資”被放在了同等的優先地位。 工作報告指出,“更好地協調消費和投資,增強經濟增長作用”。
這是幾組關鍵人物的出現——建議安排地方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 連續數年發行超長期專項國債,用於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發行1萬億元; 今年的預算投資計畫安排7000億元。
從去年經濟表現看,投資疲軟,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存在滯後。 中國政策科學學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向程叔分析,今年5%的預期經濟增長目標,如果投資只有3%,顯然是不夠的,需要提高到4%以上。
問題是,這1個百分點的差距是如何拉動的?
誰將引領投資和消費的經濟增長“,這在過去十年中經歷了幾次轉變。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消費和投資對GDP的貢獻率在50%左右,投資略有優勢,隨後消費貢獻率波動增加,2015年達到69%的第乙個高峰,同期投資貢獻率僅為226%。
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貢獻率降至-68%,而投資貢獻率高達815%。而在疫情結束後的第一年,2023年的消費和投資貢獻率將分別為。 9%。
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似乎已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短板。 從2013年到2023年,消費帶動GDP增長平均358個百分點,而投資推動GDP增長235個百分點,開始逐漸穩定在1%2%的水平。 在此之前的十年中,中國經濟仍處於投資旺盛時期,投資和消費分別以每年5%的速度帶動GDP增長6 件和 52個百分點。
因此,過去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大幅下降,並呈現長期下降趨勢。 從那時起,也有觀點強調消費拉動型經濟增長是可持續的。
對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研究院院長林義夫表示,在經濟低迷時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相對有限。 消費要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前提是居民收入水平要持續上公升,而收入水平持續增長的前提是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升級,這與投資是分不開的。
林毅夫認為,要讓投資有效刺激經濟增長,把資金投入到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升級上,這樣才能提高生產率水平。 當生產力水平和收入提高時,家庭消費自然會迅速增長。
去年底以來,推動投資與消費良性迴圈成為重要趨勢。 去年12月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激發潛在消費,擴大有效投資,並首次提到“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
今年的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著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實現良性迴圈。 要把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協調消費和投資,增強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
**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指出,當前投資增長面臨的乙個矛盾是,市場需求不足導致企業投資信心不足,“手頭訂單可能少,未來訂單前景不容樂觀”。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充分發揮**投資的帶動和放大作用,因為**投資和市場投資的目的不同。 市場投資考慮經濟回報率,投資的公益性特徵更加突出,也是不可缺少的公共產品。 “張立群說。
從今年工作報告的有關安排來看,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援下,投資的帶動和放大作用明顯增強。 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積極擴大有效投入”被擺在重要位置。 明確指出——
要充分發揮投資放大效應,重點支援科技創新、新基建、節能減排減碳、加強民生等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齊短板,推進防汛排水救災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各類生產裝置更新和技術改造。服務裝置,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專案。
今年的預算投資計畫安排7000億元。 同時,從今年開始,計畫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種國債,專用於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發行萬億元。
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黃守紅表示,從實力上看,今年的預算投資和地方專項債券比去年有所增加。
*投資起引導作用,產生乘數效應、輻射效應。 徐洪才認為,輻射效應體現在能帶動多少私人投資、能增加多少就業等實際效益上,還要對經濟結構的優化公升級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要做到低碳綠色,科技含量高”。
對於從今年開始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他認為這是乙個專業技術性的安排,過去中短期債券太多,現在期限延長了,這其實是為了優化債務結構,緩解當期償債壓力。
除了投資哪些專業領域,投資哪些地區也受到關注。 根據**工作報告,將“合理擴大地方**專項債券投資和作為資本金的範圍,配額分配將向專案準備充分、投資效率高的領域傾斜。 ”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推測,我國將集中使用三類資金:1萬億元國債專項國債、7000億元預算資金、地方投資本金。 其中,一線城市、中心城市、發達省市將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援和發展機遇。
這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對目前籌集的資金進行集中安排,以便盡快進行有效投資並更好地增長。 在張立群看來,基於這些考慮,資金將投向效果更快更好的領域,支援更成熟的專案盡快開工建設,這將迅速形成專案建設的工作量,盡快帶動企業訂單增加,更快地提高公共產品建設的獲取意識。
Photo.com 500303624
近日,多個省份明確了2024年固定資產投資預期增速目標,具體而言,海南、遼寧、山西的目標增速在10%左右,河南、安徽、黑龍江的目標增速在7%左右,河北、浙江、甘肅的目標增速在6%左右,廣東、重慶、吉林的目標增速在5%以下。
相較於當地政府普遍設定的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較高,大部分省份2024年目標有所下調。 比如,廣東去年年初提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要在8%以上; 河南去年的目標也高達10%。
儘管大多數省份都降低了預期,但投資仍是地方政府今年的主要任務之一。 從方向上看,各地不約而同地把投資力度集中在未來產業和新一代資訊科技上,加快部署新的優質生產力。
浙江省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圍繞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重大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安排1000多個“千億”重大專案,完成年投資1萬億元以上。
根據上海公布的2024年重大專案清單,在規劃和安排的191個正式專案中,有76個屬於科技行業。 在江蘇2024年發布實施的省級重大專案清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專案有186個,比上年增加25個7%,佔製造專案的80%。
去年以來,隨著產業轉型公升級的需要和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訊號十分明顯。 在曾剛看來,以數字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一種回應和選擇,抓住機遇,變道超車,才是發展的本義。
全國新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