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光榮而不朽的名字。 **他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中的傑出政治家、軍事戰略家和外交家,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藝、熟悉藝術規律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家。 他在文藝工作中發揮了傑出的領導作用,其影響力滲透到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方方面面。
品格高尚,一人千古。 今天是總理誕辰126周年紀念日,讓我們緬懷這位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一生的好總理,透過他對中國藝術的偉大貢獻的冰山一角!
本文摘自《人民藝術家》雜誌第201807期,內容已刪除。
1973年,冥想攝影師***:喬治·洛迪(Giorgio Lodi)。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迅速、迅速地把文藝工作轉移到為抗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服務的軌道上來,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一直關注抗戰藝術運動,在他對藝術家的關懷中尤為突出。 他多次與進步藝術家會面,並不斷教導他們。
1938年6月12日,宣布成立“全國抗敵木雕協會”,這是第乙個“合法”的全國性木雕組織。 在成立大會上,**和郭沫若派田寒作為代表出席。 為了支援木雕協會的工作,他還特意將解放區的木雕從延安運來,交給木雕協會展出,並通過各種渠道,將中國進步的木雕送往國際展覽。
1938年春,全國軍委政治部第三部部分工作人員合影留念(前排左四為***,左五為郭沫若)。
隨著抗日戰爭僵局階段的到來,如何突破當時國民黨的文化高壓政策,是當時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 有一次,**在南方局文化組的一次會議上提出:“重慶這座'死城'已經壓倒了人民,面對國民黨的打壓封鎖,我們必須想辦法突破它。 他還指出:“在各種文藝形式中,木刻比較容易與實心鬥爭相結合,能直接與群眾交流,而且易於傳播,影響較大。 ”
當時,南方局青年委袁忠剛、鄭代公主編的《戰爭青年》雜誌,每期都要刊登王琦的木刻作品。 王琦在《難忘的回憶》一文中回憶說:“當時我為每期雜誌做封面木刻,雜誌的負責人經常向我轉達總理對那些木刻作品的看法,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鼓勵。 作為乙個年輕的美術學徒,能夠聆聽這樣一位偉大的黨的領袖的慈祥教誨,我怎能不感到無比的高興呢? 總理還要求他們告訴我,他們希望我為《新華**》提供更多的木刻作品,我一直把總理的指示視為一項不可推卸的光榮義務。 ”
王琦,《戰旗》,黑白木刻。
1945年,“木刻展”結束後不久,**在荷花池(新華**)參觀部會見了一些參展商。 一進房間,他就笑著和每個同志握手,坐下來和大家交談。 他非常仔細地詢問了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並詢問了每個人是否有任何困難。 **肯定了國有地區木雕師的努力,並指出了當時木雕運動的關鍵問題——木雕尚未普及到工農群眾中。
1946年,“中國木刻研究會”遷至上海,更名為“中華全國木刻學會”。 同年9月,“抗戰八年木刻展”在上海舉行。 展覽閉幕後不久,**會見了全國木雕協會負責人李華、陳彥橋、葉福等人,肯定了“抗戰八年木刻展”的巨大成就和影響力,認為這是木刻運動的新高潮,並強調了連環木刻的重要性, 並就今後工作的方式和策略作出重要指示。
1946年,**在南京梅園新村。
1951年,全國第一家直屬藝術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並刻上了公司名稱。 隨後,成立了當地的藝術出版社,這些出版社也繼續使用這個標題; 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機關刊物《美術雜誌》也使用了“美術”一詞作為標題,至今仍在使用。
經過準備,人民美術出版社很快成立了一流的編輯室,專門負責江偉普。 據江偉普回憶:“*一再教導,不能忘記前兩個字'人民',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發展中國的龍頭事業:一是如***所說,大人該看,小孩該看,有文化可看,沒有文化可看; 二是要盡快建立文化基礎,這是關係下一代的事情,任務十分繁重。 ”
**書名:《人民美術出版社》。
當時,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反映兒童生活的《我想讀》系列,《水滸傳》《西房故事》《孔雀飛東南》等,以及現實主義題材的《志願軍繪畫傳》。 這些***出版物非常受讀者歡迎,並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不僅對兒童,而且對許多年輕人和成年人,有些被翻譯成外語。
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經濟困難”,加上“左派”思想和“浮誇作風”的影響,在出版工作中造成了令人擔憂的局面。 “文革”開始後,出版工作受到很大衝擊,正常工作幾乎陷入停頓。 1970年和1971年,他兩次會見了出版部領導小組(臨時出版領導機構)。 當被問及青少年圖書出版問題時,他多次要求出版單位盡快復工,並問:有沒有人編輯過“反派書”? 負責人要抓好***工作,新書要出版,要選一些過去的好重印,要解決青少年沒書可讀的問題!
**《西廂傳》內頁。
面對這種情況,1971年3月15日舉行了全國出版工作研討會。 4月12日,**會見了會議領導成員和部分代表(共30多人),他帶著和藹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鼓勵和期待:“你們都受到了影響,對吧? 不管你是否受到影響,你在路線上犯了乙個錯誤,只要識別並改變它。 你們要站起來工作,你們都是黨員,現在群眾沒書可讀,孩子沒書可讀,任務緊迫! 如果你不這樣做,誰來做......”
會上,人民美術出版社按照講話精神,向會議匯報了一批轉載題目。 會後,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先是整理、重印了一批優秀作品,然後又組織編纂繪製了一批新作,如《黃繼光》《楊根思》《銀元》《陽光燦爛的日子》《路氹大道》《紅旗渠》《列寧在1918》《鋼鐵俠王進喜》《無產階級之歌》......他的一些作品,如《鋼鐵是如何煉製的》《雞毛信》《岳飛傳》等,都供不應求,幾乎每天都有書店門前排起長隊。 在***的照料下,停刊多年的《**報》於1973年10月正式復刊。
**《雞毛信》封面。
1956年4月28日,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在此背景下,1956年6月1日,他主持國務院會議,作出在北京、上海兩地建立中國畫院的決定。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國畫學院正式成立。 **親自發表賀詞並作重要講話。
在演講中,他首先談到了藝術學院的名字。 當時,曾有人提議將書院的名稱改名為“北京國畫院”,企圖使書院成為“天下大家庭”。 *-for-tat 提議它應該被稱為“北京中國畫學院”,他說:“我不同意'中國畫學院'的想法,因為我覺得它有支配它的想法。 比如我們稱工業品為“國產”,這與外國製造的產品不同,但藝術不是這樣的,除了中國畫,還有其他型別的畫,一種畫不能用來代表國家。 你不能“只有乙個而沒有分號”。 ”
**在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懇請藝術界加強團結,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 他吩咐與會的藝工們要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團結好,“首先為人民服務,為工人、農民和士兵服務”。 他還說,我們提倡內部團結,不是為了取消自己,而是相反——加強自己。 只有有自信的人才能認識到別人的長處,沒有自信的人會盲目地否定別人。
他在演講中一再勉勵廣大藝術工作者“努力創作”,“首先要釐清誰創造,誰服務”,並一再強調“人為什麼的問題,是乙個根本問題,也是乙個原則問題”。 他還勉勵要努力培養年輕人,教育年輕人快樂時想困難,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吃苦耐勞。
1956年,**與齊白石進行了一次親切的交談。
針對中國畫中傳統的傳承,**也明確指示:“吸收傳統,不一定非要吸收一切,而是要批判和接受,要認同。 他殷切希望藝術界“加強研究,不斷完善,超越前輩”。 * 在演講的最後,他強調:“讓百花齊放,一切美都爭美。 所有畫派都應該放手,只有在長期的考驗中才能決定它是否美麗。 總之,我們必須為社會主義中國新藝術的創造而奮鬥! ”
在新中國藝術發展的程序中,他不僅站在國家領袖的高度,主張藝術創作要為人民服務,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而且秉持著學者的品格,注重傳統,發揚精髓, 從而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百派綻放”的文化繁榮。
** 在演講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