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新聞202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將召開。 今年是“九五”全國人大二屆,廣東省機械技師大專技能大賽暨師資培訓楊**老師,這位1997年出生的青年代表,早已是技教領域的“老手”。 作為數控銑削技術領域的“天花板”,2017年,楊**代表中國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年僅20歲的他獲得了數控銑削專案金牌,並獲得了全國最佳球員獎。 這一年,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成長,依然是楊**業績的關鍵詞。
關注點:企業缺乏技術技能和複合型人才
建議:打通技術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
雖然是履職的第二年,但與前一年相比,“小楊老師”更加成熟,研究也更加充分。 “出差已經司空見慣了,從珠三角到吉林、浙江、湖南、四川,看到企業的需求,看到行業的發展趨勢,了解大家在人才培養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經過長期的觀察,我也有了更多的親身體驗。 楊**說,在一次次實地考察中,他看到了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提高技術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困境。
對數字工匠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行業一線急需數位化人才助力企業智慧型產業公升級,技術教育人才培養仍有空缺,需要更加細化,比如公司問我是否有銑刀專業的學生, 而且在全國各技校培養這種特殊精密刀具人才,也是沒有先例的。”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機械技師大專工大專技能競賽暨教師培訓楊**。
楊**認為,技校培養的人才更傾向於技能應用操作人才,技術類較少,行業在向中高階邁進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技術技能複合型人才。 “只有了解技術、了解設計和製造,我們才能創新。 ”
他在調研中發現,作為企業轉型公升級的關鍵驅動力,具有技術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正面臨著非常稀缺的局面,企業難以自主培養,很多企業在離職率高、人才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難以度過轉型的陣痛期。
在培養端,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的高階技術工人依靠正規化、系統化的教育機構的培養,而只依靠傳統的“師傅與學徒”模式,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所從事的職業缺乏系統的認識,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因此,楊認為,推動產業轉型公升級,需要搭建技術技能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平台。
希望打通技術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的通道,讓優秀的技校學生也能進入優質大學。 從技校穩穩成長起來的楊**對此感慨很多:“技能人才的成長空間小,不容易改變軌道,也容易挫傷年輕人的積極性。 ”
楊**認為,優秀的技校學生缺乏深深理論學習的機會,應該讓年輕人在不同的人生軌道之間切換,從而在探索和嘗試中確定更適合自己的方向,不再因為“一生一次考驗”的思想而限制未來。
跟隨:“新八級工人”制度企業不到位
建議:給予減稅政策支援,善用職工教育經費
從技能一線,為技能人才代言。 如何進一步提公升對技教的認可度,更好地打通技藝人才的成長通道,鼓勵更多人選擇技教,一直是楊**履行職責的重要方向,今年他也關注了技藝人才在企業成長的困境。
2022年3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完善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體系的意見(試行)》,將原有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由五級延伸至八級,向上增加專技師和首席技師,向下增加學徒——形成由學徒組成的“新八級職工”職業技能等級序列, 初級工人、中級工人、高階工人、技術員、高階技術人員、特殊技術人員和首席技術人員。
這種縱向提公升、橫向融合的“新八級職工”體系,為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管理等人才的橫向銜接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大大拓展了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空間。 “政策打破了技能人才成長的天花板,在過去一年的調研走訪中,我們發現很多企業都選拔了一批專精技師和首席技師,但他們受制於成本,待遇不到位,高技能人才沒有真正的認同感和收穫感。 楊**說。
因此,今年,楊**還建議,對實施新的八級勞動制度、支援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企業給予減稅政策支援。 “企業可以在一定時期內享受較低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或減免部分企業所得稅,這樣企業就可以更積極地落實高技能人才待遇,打通政策實施的'最後一公里'。 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好員工教育資金,鼓勵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 新產業工人依靠高校培育和企業培育兩條腿內,只有從企業的職業成長路徑上才有空間,才能真正體現技能人才的獲取意識。
作者:南都記者 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