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 會議發言人婁勤健在會上表示,總體看,中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公升和長期好轉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進一步推進科學民主依法立法,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進立法工作,以高質量立法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頒布了六項法律。
修訂了8項法律。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元年,是十四屆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的元年。 婁勤健介紹,一年來,十四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繪製藍圖,完成立法規劃,統籌部署當前五年立法任務,包括130個專案,其中一類專案79個,二級專案51個; 一年來,先後頒布了6項法律,修改了8項法律,提交大會審議了1項法案,通過了11項關於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8項法案正在審議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法律落實工作,2023年將開展5次執法檢查,涉及《種子法》、《安全生產法》等多項法律。
這些重要立法有許多亮點。 例如,為堅持、完善和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修改立法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行為規範,作出改進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的決定; 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了《糧食安全法》,修改了《公司法》; 為保護和改善民生,制定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修改了《慈善法》; 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制定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訂了海洋環境保護,作出了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啟動了生態環境規的編制工作; 為加強對外交往,擴大高層對外開放,頒布了《對外關係法》和《外國國家豁免法》,並修改了《民事訴訟法》。
從四個方面著力。
保障經濟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我國GDP將1260582億元,同比增長52%。這一數字高於全球預計的3%左右的增長率,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超過30%,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婁勤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作為國家立法機關,主要通過行使國家立法權,為搞好經濟工作、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下一步,全國人大立法工作將圍繞四個方面落實部署部署。
具體來說,首先要著力改革和立法,包括實施金融體制改革,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通過立法固定改革成果,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是著力開放立法,包括制定海關法、修改邊境衛生檢疫法、完善現有法律涉外條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 同時,要突出高質量發展、抓立法,組織編制生態環境規範,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 此外,還頒布了保護和改善民生的立法,包括頒布了《學歷法》、《學前教育法》和修訂《傳染病防治法》。
從總體上看,我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公升和長期好轉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信心。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進一步推進科學民主依法立法,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進立法工作,以高質量立法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 婁勤健說。
深入前沿科技領域。
完善科技法律體系。
在**經濟工作會議上,“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被列為2024年九項重點任務中的第一項。
在促進我國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方面,婁勤健表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科技領域的立法主要是《科技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技普及法》。 202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科技進步法》實施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 “下一步,我們將研究和推進科技創新立法,特別是深入研究與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倫理、道德、安全等前沿科技領域相關的重要問題,不斷完善科技法律體系。 ”
婁勤健指出,近年來,計算機和網際網絡技術帶來了交叉融合創新、整合創新和應用創新,推動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各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競爭是正常的。 中國主張開放合作是探索科學前沿、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正確選擇,科技領域應遵循科技發展規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只會阻礙全球科技進步,損害全球產業發展,拉大全球發展差距。
只要我們堅持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任何已知的技術都不能停滯不前,最多只是時間問題。 關鍵是要加強科技智財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 婁勤健表示,我國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主張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合作,積極參與全球創新網路,共同推進基礎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並更好地提高人類福祉。
北京商報記者方斌楠 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