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南韓**《財富南韓》發表文章稱,去年中國船舶訂單也位居全球第一,自2021年以來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再次處於鼎盛時期的南韓仍然落後於中國,位居第二。 為什麼南韓仍然落後於中國?
根據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布的資料,去年中國造船量為4323萬載重噸,新船訂單量為7120萬載重噸,位居世界第一。 造船和海事市場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 Research)也通過計算去年中國船舶的累計訂單量為2493萬CGT(1,117艘)來證實這一點。 這一數字佔全球總訂單量的60%。 同期,南韓訂購了1008萬CGT(218艘),佔全球訂單的24%。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中國造船廠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專注於銷量增長。 此外,主要原因是將國內船舶需求全部交給國內企業。
由於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低廉,中國企業在**方面比南韓企業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位南韓造船業人士解釋說:“別說人力了,就連厚板的中國企業也在以非常低的價格採購。 ”
憑藉這一優勢,我國正著手建造低附加值、技術要求低的散貨船和汽車船。 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船廠將獲得全球散貨船訂單的79%6%、72%的油輪訂單量1%,汽車運輸車為82%7%。在這些型別的船舶中,勞動力和材料成本佔船舶的很大一部分**。
另一位南韓業內人士表示:“散貨船是可以用勞動力投入建造的船舶。 可以假設,幾乎所有直接反映南韓和中國之間勞動力成本差異的船舶型別都已轉移到中國。 “低附加值的船舶在訂單量方面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因此它們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大幅增加。
另乙個原因是國內訂單量大。 南韓進出口銀行在最近的乙份報告中表示,“中國通過其海上崛起和'一帶一路'倡議,繼續在國內提供穩定的訂單。 此外,我們將繼續採用最佳策略,大幅降低與南韓造船廠相比的船價,並抓住對大型油輪市場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