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強總理作工作報告。
2023年,國有企業經濟指標穩步增長。 全國國有企業營業收入達85萬億元,應納稅額為58萬億元。
2024年國企改革的重點和亮點是什麼? 根據工作報告,《企業觀察家》梳理了六個關鍵詞。
關鍵詞01:新的質量生產力
報告原文:大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生產力。 充分發揮創新引領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社會生產力實現新跨越。
解釋:2024年工作報告把“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擺在今年經濟工作的首位,這是基於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發展重點現階段的戰略判斷。
“新品質生產力”不同於傳統生產力,傳統生產力代表著新領域、高科技,體現著創新驅動的生產力飛躍。
“新質量生產力”的提出,既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又體現了產業公升級和發展主動性構建新的競爭優勢,是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引領方向。
根據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如何搶占新產業、發展新質量生產力,是2024年國資和國企面臨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02:戰略性新興產業
報告原文:實施產業創新專案,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 鞏固和擴大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領先優勢,加快發展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增長新引擎。 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打造一批未來產業先行區。 鼓勵發展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功能。 加強重點產業整體布局和投資引導,防止產能過剩和低層冗餘建設。
解釋:**工作報告明確指出了新產業的具體分布區域和加快布局新產業的途徑和途徑,預示著國資和國企將在這些領域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要搶占新產業的新賽道,國資和國企需要全方位向新產業傾斜:一是要吸引和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二是優化資源配置,確保滿足新興產業的資金需求。 最後,要創新體制機制,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關鍵詞03:人工智慧+
報告原文:制定支援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深化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研發與應用,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解釋:近日,國資委成功召開“人工智慧賦能與產業更新”專項推介會,這不僅標誌著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意味著國資和國企正在加速擁抱智慧型時代,為產業公升級注入新動力。
人工智慧已成為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 在此背景下,國資國企加快布局智慧型產業,建設智慧型計算中心,不僅是為了提公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也是為了實現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戰略部署。
事實上,一批龍頭企業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和應用場景開放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如國家能源集團的“智慧型無人審查系統”、國網浙江電力紹興供電公司研發的水陸機械人等。 這些創新應用的推出,不僅彰顯了人工智慧領域龍頭企業的實力,也體現了國資和國企對新技術、新技術應用的敏銳洞察力和前瞻性布局。
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國資和國企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將更加深入和廣泛。 期待更多的國資和國有企業能夠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大投入,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04:激發各類商業實體的活力
報告原文:激發各種商業實體的活力。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要不斷完善和落實“兩個堅定不移”的制度機制,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爭發展的良好環境。
解釋:對於中國經濟來說,“國家進步”是唯一的出路,那些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對立起來的人是錯誤的。 對此,工作報告的表述起到了平息紛爭、團結向前看的作用。
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其核心是強調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 在此基礎上,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競爭與合作,共同提公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國家進步”也要求相關部門加強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經驗的總結和推廣。
關鍵詞05:國有經濟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
報告原文: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公升級,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建立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指導方針體系。
解釋:無論是近幾年國企改革的三年行動,還是正在實施的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公升級,國資委一直在部署和實施產業結構調整。 這就要求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既要注重短期經濟效益,又要注重長期戰略布局,確保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下一步,國資國企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必將加快。
關鍵詞06:碳達峰、碳中和
報告原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紮實實施“碳達峰十項行動”。 提高碳排放統計核算核算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面。 進一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構建新能源體系。 加強大型風電和光伏基地和輸電通道建設,促進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色電力使用和國際互認,充分發揮燃煤燃電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作用。
解釋:近年來,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逐步形成,科技支撐、碳匯能力、統計核算、監督考核、財政、金融等保障政策等配套措施,構建了一整套國家雙碳戰略,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公升級。
低碳轉型的重點是能源轉型。
近年來,中國經濟最大的革命或許是“能源革命”,中國已成為新能源的最大消費國。 參與“能源革命”的不僅是民營企業,還有國企和央企,央企中的能源巨頭如今都變成了新能源巨頭,中國在“能源革命”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能源革命”尚未完成,新能源領域仍存在巨大的商機。 然而,如何協調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避免過度投資,也成為了乙個值得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