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 報告提到,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佔全球總量的60%以上,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出口將增長近30%。
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行業發展進入了乙個新的階段,面臨的共同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3月4日,大河財立方記者從廣汽集團獲悉,2024年全國人大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聚焦汽車國際出口和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
汽車出口是中國汽車工業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12月,**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汽車“走出去”正在成為拉動我國汽車產銷和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據中國協會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乘用車出口量為414萬輛,同比增長63輛7%,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馮興亞表示,當前國際市場潛力巨大,機遇眾多,自主品牌汽車應牢牢把握機遇,將國際化作為下一步發展極其重要的新增長點。
2023年,廣汽集團將初步實現整車出口與國產化運營的“兩條腿”走,全球研發網路覆蓋廣州、上海、廈門、美國洛杉磯、義大利公尺蘭,市場布局覆蓋中東、美洲、非洲、 東南亞和東歐。今年1月,廣汽埃安在泰國開工建設全球首個海外生產基地,預計7月完工。
馮興亞認為,汽車出口是我國汽車工業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階段,自主品牌車不僅面臨出口基礎薄弱、海外環境動盪等困難,還存在出口流程仍需優化、配套措施有待完善等問題,需要行業共同應對,做出前瞻性布局。
因此,馮興亞建議,國家層面要推動行業國際合作,協調出口共性問題,優化出口監管機制,加強資訊和運輸能力建設,多措並舉,為中國優質汽車出海保駕護航。
動力電池標準不統一,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隨著我國率先制定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積極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公升級,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
根據乘用車協會的資料,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將從2018年的95輛增長到2023年年產量增加至774萬台/年。
市場的快速發展,讓“補電難”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痛點,同時動力電池的標準規格也未成問題。
1、電池電力資源共享缺乏基礎支撐,電力系統過載調節,也帶來了新的行業挑戰。
其中,動力電池作為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標準體系尚未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規模化發展和全固態高效能電池等前瞻性技術的研發。
對此,馮興亞建議統一大功率充電標準和換電標準,探索建立全固態電池標準體系等,提高換電站的利用效率和使用者體驗,推動固態電池規模化生產和規模化商業應用。
鑑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能需求大大增加了電力系統供需難度,馮興亞認為,“汽車與電網的互動”可以提供解決方案。 針對車網互動技術和標準不完善、電力現貨市場不成熟、規模示範效應不足等問題,馮興亞提出了加快完善車網互動技術和標準體系、完善電價和電力交易機制、增加示範應用等建議。
能源生態與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密切相關,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近年來,廣汽集團加快構建“鋰礦+基礎鋰電池原料生產+電池生產+儲能充換能服務+電池租賃+電池**及梯級利用”的垂直整合產業鏈,能源生態布局初具規模。
聚焦智慧型網聯汽車的兩大痛點:法律和晶元。
當前,智慧型網聯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和制高點,是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公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馮興亞認為,我國智慧型駕駛技術發展迅速,使用場景不斷擴大,但在立法程序上一直沒有突破,法律滯後帶來的弊端正在逐漸顯現。 國家計畫在2025年實現智慧型駕駛汽車的規模化生產,智慧型駕駛汽車上路試點工作也將在2023年11月啟動。
馮興亞建議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條、第76條,增加機械人駕駛員的定義和職責分工,從而首先實現智慧型駕駛法律基礎從無到有、由0到1的突破,並建議加快研究制定更為完善的智慧型駕駛專法。
此外,汽車晶元的自主可控能力也是智慧型網聯汽車的乙個重要方面,已成為影響我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針對國內汽車晶元設計技術存在短板、核心製造整體落後、晶元應用覆蓋不足、生態不健全等問題,馮興亞就攻克晶元設計短板、提公升製造能力、強化車端應用、完善應用支撐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2019年以來,廣汽集團先後布局了嶽信半導體、地平線機械人、上海芯鈦、展鑫電子等多家企業,覆蓋晶元設計、製造、驗證、應用等產業鏈關鍵環節,並通過整合廣汽埃安、廣亞傳祺、廣汽研究院等資源,與產業鏈核心企業合作,共同梳理汽車研發計畫從使用者角度看晶元,從應用源頭帶動產業鏈公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