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裡,我和幾位老師開玩笑說——3月8日,你敢對身邊的女同事說“婦女節快樂”嗎?
男老師連忙說,不敢,不敢。
然後一位女老師笑著說,怎麼會有人直接說“婦女節”,它被稱為“女孩節”和“女王節”。
的確,據觀察,除了在工會活動和送禮中使用“婦女節”二字外,似乎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迴避“女人”這個詞,生怕惹到女教師不高興,沒人敢直接對任何女人喊——“婦女節快樂”!
可以說,乙個人在死之前都是少年;
乙個女人是仙女,直到她死去。
而很多女人之所以不願意被稱作“女人”,主要原因就是乙個年紀大了,乙個天生厭惡。
在當下的語境下,被人稱呼為“女人”,就像遇到乙個比你小不了幾歲的人,一開口就叫你“阿姨”。
其實在語言上,只要是成年女性,都可以稱得上是“女人”,更何況是那些囂張跋扈的女白領,甚至是大學生。
不過,按照習慣,當你給“女人”加上乙個定名詞時,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一些年齡感很強的詞,比如“中年婦女”、“中老年婦女”; 但沒有人說,“年輕女性。
至於年輕女性的相關名字,書面的和正式的都被稱為“年輕女士”,或者像“小仙女”和“小公主”這樣的詞。
很顯然,女性群體對“女人”這個詞的排斥,離不開對年齡和外表的焦慮,以至於下意識地不斷自我催眠。 我還是個小仙女!
另乙個原因是我覺得“女人”很質樸。
然而,奇怪的是,我們老一輩的女性在年輕時被稱為“女人”,卻沒有這種被“冒犯”的感覺。
此外,此時的婦女通常是指職業婦女。
“婦女節”的全稱是國際婦女節。
而這個女人,更尖銳的,是職業女性。
從歷史上看,國際婦女節的誕生也起源於職業女性的集體奮鬥。
女性要想獨立,就要從有勞動機會、獲得相應的報酬、實現經濟獨立開始——只有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女性才能實現真正的人格獨立,這才可以說男女平等。
1857年3月6日,美國紐約服裝和紡織業的女工們集體走上街頭,**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工資。
從那時起,幾乎每年的這一天,美國各地都會有類似的女工**遊行,並逐漸蔓延到歐洲。
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大會上,德國著名社會主義革命家克拉拉·蔡特金提議將3月8日定為全世界婦女的鬥爭日。
十月革命後,蘇聯成為第乙個將3月8日定為國定假日的國家。 蘇聯是當時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最高的國家。
在這一天,蘇聯各共和國的企業和機構將專門分發福利並組織慶祝活動。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一家電子廠的男員工正在爭相做飯。
這是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在國際婦女節前夕,男人們正在為他們的伴侶挑選禮物。
香水是蘇聯男人最喜歡的禮物。
而且,正如下面蘇聯的舊海報所示,婦女節是勞動婦女節。 這種“勞動”包括各行各業,包括身體和精神。
如前所述,本來我們和蘇聯差不多,不管是婦女節還是女人的頭銜,大家都欣然接受,而我們老一輩的女性年輕時被稱為“女人”,今天也不覺得“被冒犯”。
然而,漸漸地,隨著“白色情人節”、“女神節等”這些“更異國情調”的節日,“婦女節”變得越來越“樸實”。
“女人”這個詞也是不受歡迎的。
乙個普通家庭的女人,只要不是太老,就會被稱為小仙女。
而出生在同乙個普通家庭的男孩,也會被稱為可憐的絲。
而任何女人都應該善待自己,愛她,應該給她刷卡。 男人有責任賺錢養家餬口,女人有責任像花一樣美麗。
從字面上看,女性似乎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但事實上,這背後只是一場資本收割韭菜的“戲”。
資本為什麼要創造這些節日? 答案很簡單,因為節日只是乙個理由和藉口,核心目的是讓女人花錢,同時讓男人也把錢花在女人身上,讓女人覺得花錢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你對自己好,就一定願意在自己身上花錢。
過了許久,在上述背景下,很多女性開始以女性為恥,更以勞動為恥,她們只想著如何成為被霸道總統寵壞和照顧一輩子的小公演。
而婦女節,如前所述,凸顯了職業女性對人類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其價值是“女性可以撐起半邊天”,而不是乙個提倡無條件縱容“小公行”、必須“買”的節日。
原意是“女人什麼都想”,而不是“女人什麼都想要”。
婦女節,這個節日,有兩個含義:
乙個是勞動屬性,另乙個是性別屬性。
它經歷了幾代人的鬥爭和無數的流血犧牲,是無產階級工人運動中的一幕。 這個節日也是對廣大女性前輩奮鬥的致敬,也是“女人能撐起半邊天”的證明。
如果改成“女神節”,上面提到的濃厚的歷史感自然會消失。
更何況,如果不是幾代“職業女性”百餘年的辛勤耕耘,如今的“小仙女”們,未必有機會、有能力討論“女神節和女王節而不是婦女節”的話題。
時至今日,在俄羅斯和許多前蘇聯地區,慶祝“3月8日勞動婦女節”的傳統仍然保留著。
它們特別受歡迎,士兵和警察在當天主動向過往女士獻花的習俗很受歡迎。
無論對方是小姑娘、小學生,還是胖阿姨。
這一天,交警“檢查”了女司機——給女司機送花。
即使是正在盡最大努力“去俄羅斯化”和“去蘇維埃化”的烏克蘭,也在戰爭中慶祝這個節日。
據說,軍警送花的傳統起源於1944年3月8日婦女節,這是列寧格勒蘇軍的“鐵桿戀情”。
列寧格勒也是普京的故鄉,在蘇聯解體時恢復了沙皇俄國舊都聖彼得堡的舊名。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的列寧格勒戰役是現代歷史上保衛這座城市的最漫長、最具破壞性和最致命的戰役——從 1941 年 9 月 9 日德軍正式圍攻到 1944 年 1 月 27 日完全解除圍困,總共 882 天,最艱難的時期, 甚至城裡的老鼠也被吃掉了。
1942 年 6 月,在被圍困的列寧格勒市,人們已經虛弱到可以拄著拐杖走路,但仍然盡可能保持整潔和體面。
1944 年 1 月 27 日,經過無休止的轟炸、幾個嚴冬以及缺乏食物、燃料和傳染病的考驗,列寧格勒被徹底解放,圍困開始時的 250 萬公民中只剩下 560,000 人。
蘇軍付出了130多萬官兵的代價,守城的士兵也換了好幾倍。
不久之後,列寧格勒迎來了圍困解除後的第乙個國際婦女節。 蘇軍特意動用戰鬥機為列寧格勒的婦女們投下了大量的鮮花。
在這一點上,你可能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粗獷的民族背後,慶祝婦女節有著如此厚重的歷史感,充滿了這樣的浪漫、悲傷和堅韌。
熱點引擎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