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煤山上吊自殺後,明朝滅亡,前任皇帝死後,有人被送上了陵墓,那個死國之王崇禎皇帝,最後埋葬了他,今天,我們來談談崇禎皇帝死後的事情。
李自成進入北京市後,到處都找不到崇禎的屍體,心裡也不太安定。 於是下達命令:“祭祀皇帝,賞一萬金,立伯爵; 隱藏的,滅蟲者。 後來,終於在煤山裡找到了被絞死的崇禎皇帝,吊心落了下來。 不過,李自成依舊沒有侮辱自己的屍體,而是好好地埋葬了他。 起初,他用兩塊門板來安裝崇禎。
後來,發現了一口柳棺,同樣被絞死的周皇后也被放入棺材中。 接下來,就遇到了需要埋葬崇禎皇帝遺體的問題。 又是李自成惹上了麻煩,崇禎帝也沒有為自己修陵。 一般來說,皇帝登基時,會自己修繕陵墓,但崇禎沒有修繕。 因此,他將崇禎帝和周皇后放在已故田貴妃的陵墓中,但就算是田貴妃的陵墓,當時也還沒有完全修復。 李子誠反正等不及了,把屍體扔進去後,還以為這裡是皇帝陵墓。 當然,如果李自成能夠穩坐國,相信他以後也會修繕禎帝陵。 但問題是,他只在首都呆了42天就逃跑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滿清進關定居北京後,多爾貢修繕了崇禎墓,改名為“四陵”。 之所以叫“四陵”,應該是因為當時南明已經商定了崇禎的廟名“四宗”,滿清王朝也採用了這個意思。 順治二年,司陵竣工。 不過,當時朝廷也缺錢,所以思陵斷斷續續,斷斷續續。為此,多爾袞下達了嚴格的命令,必須盡快建成。 由此可見,多爾貢對思陵的建設還是非常重視的。 順治十六年,思陵增建了一些建築物,完成了第二次修繕。 後來,乾隆十年、乾隆五十年,四陵修了兩次。 特別是在乾隆五十年,乾隆修繕了包括四陵在內的整個明明陵。 那麼,滿清王朝為何如此重視四陵的建設呢? 我認為他們這樣做有三個原因。 一是贏得人心。
因為明朝統治了300年,老百姓對明朝感情深厚,老少。 不管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順王朝,還是清朝,都不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大順王朝的統治者曾經是個“賊”,在古人心中是比較牴觸的。 清朝的統治者更是野蠻人,當時的百姓要接受這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因此,為了迎合老百姓的情緒,修繕明朝四陵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是說明新朝是“天命”。 不管是李自成還是滿清王朝,在建立朝廷之後,都想表明自己的朝廷是“天命”,是按照天意建立王朝的。 前朝的統治者也是“天命”。
但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當氣枯竭時,就會被乙個新的王朝所取代,而這個新的王朝也是乙個符合天命的王朝。 這樣一來,滿清王朝就成了“正統”。 既然前朝還是“天命”的朝代,那麼前朝的統治者自然要好好對待。 第三,樹立皇帝的威嚴。 比方說,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為了能夠成功北伐,打出了“驅逐葫蘆,復華”的口號,號召全國人民起來,和他一起推翻元朝的統治。 後來,他立下統治後,改口說,我們的祖先世代生活在元朝,元朝皇帝養育了我們,所以我們要善待元朝皇帝和他的親戚。 朱元璋在這裡特別提到,前朝皇帝“養”了老百姓。 他只是說,讓此刻的百姓明白,你是皇帝和我“養”出來的。 所以,清朝對崇禎帝很好,多次修繕他的陵墓,這也是他所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