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援力度“和”大膽使用和加強青年人才培養“......今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的話題充滿了“綠色”。
3月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政協)第二次會議在分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丁紅認為,科研經費應該更傾向於創新能力而不是頭銜。 “現代科技的主力軍正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例如,在人工智慧和大模型領域,他們的成就震驚了世界。 這些團隊的許多成員都非常年輕。 丁紅說。
丁紅一直非常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 今年,他提出了優化研究生招生機制、改善研究生待遇的提案。
做科研就是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在為老師工作。 這是丁紅會對每個研究生說的一句話。 他認為,年輕科研人員成長的根本動力是對科研的持續而強烈的熱情,而導師的責任就是保護這種熱情。 “我們團隊的許多重量級成就主要是由博士生完成的。 導師需要做的是開闊視野,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氛圍。 丁紅說。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謝曉亮認為,導師要扶持年輕的科研工作者,不應把自己當權威,而應該以做伯樂為樂,讓青年科研工作者肩負重任,心無旁騖地完成科研工作。 “創造乙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很重要。 謝曉亮舉了乙個例子,他團隊裡有個年輕學者很有才華,很有個性,事業執著,在他取得重量級成果後,就讓他獨自帶隊開展科研工作。
科技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 謝曉亮說,在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過程中,有兩位科學家,分別是25歲和37歲。 當他們的結論被權威專家否定時,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斷探索,終於找到了真相。 這啟發了謝曉亮的思考:“我們能容忍這麼年輕的顛覆者嗎? ”
在分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大連理工大學校長助理陸安徽表示,要結合產業結構吸引留住人才。 “東北地區的振興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援,要從事業上、情感上、待遇上留住科技人才。 “陸安徽說。 他建議,要在社會層面為青年人才創造便利條件,提供更廣闊的科研階段和產業舞台,讓他們充分發揮創新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所長沈志強認為,要為青年科技人才的發展創造條件。 他建議,一方面,在信任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我國科研評價的激勵機制,將更多的評價權留給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單位; 另一方面,將“鬆開”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具包容性的發展環境,充分激發年輕人的創新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