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我想在專欄上發言。
市場可以無情,也可以非常有效命令策略制定,為了自己的利益 - 美聯儲
在戰爭陰雲密布、快速加息和量化緊縮的背景下,歐美......創下新高這是如何做到的?
2023年,美國銀行業危機爆發,市場符合自身利益極其高效導體上政策制定!面對金融體系**和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2023年3月,美聯儲通過BTFP等政策工具迅速向銀行業大規模注入流動性,雖然加息並未停止,但對經濟的抑制作用已大大減弱......
自2023年3月以來,美聯儲的身體已經轉了**,整個身體只剩下嘴巴。
2024年,連嘴巴都會軟!
市場是每個人的市場,市場不是美聯儲乙個人的市場,美聯儲可以影響市場但不能完全操縱市場,美聯儲釋放流動性如果因恐慌而被市場囤積如果傳導不成功,市場將無法給出表現(例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央行去年將資產負債表擴大了42萬億,上證綜指從3100點一路下跌至2700點以下)......
如何實現平滑傳導? 也許是人工智慧技術突破,重新點燃了貪婪的慾望?
乙個有趣的問題是,技術突破本身是影響週期走向的關鍵嗎?
在大蕭條之前,也出現了巨大的技術突破
1)1927年,當林德伯格成功飛越大西洋時,飛機從每8分鐘犧牲乙個人的危險玩具變成了安全的交通工具;
2)從1927年到1929年,電視技術的迅速突破,貝爾德通過第一條電纜進行了第一次機電電視試播,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連續播放電視節目,大大拓寬了資訊交換的手段;
1929年,美國大蕭條!
1927年,彼得·林奇飛越大西洋,讓波音從瀕臨破產走向生機勃勃,貝爾德電視的試煉讓百老匯從生機勃勃走向艱難,在經歷了福音與噩夢的對沖之後,每一輪的技術突破都無法改變週期的趨勢! 但每一輪技術突破將推高資產回報,減少勞動收入,加劇貧富差距,放大週期性波動。 歷史告訴我們,技術突破對週期性走勢沒有太大影響! 但技術突破確實可以放大週期性波動!
為什麼技術突破總是放大週期性波動? 重點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它提供了想象未來的空間,從而減少了恐懼並激發了恐懼慾望!
2023年,在戰爭陰雲密布、快速加息、量化緊縮的背景下,各國再創新高! AI技術本身的突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疫情期間降溫的慾望瞬間被重新點燃! 中國房地產、日本債券、美股、盛宴持續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往往超出了......它的背後是慾望發展到什麼程度,屢次超出預期!
然而,慾望之火不能在真空中燃燒,慾望的燃燒總是需要燃料的! 全球連續最高高點離不開世界貨幣美元流動性的支撐,在美元快速加息和量化緊縮的背景動性從何而來?
BTFP(拯救銀行業危機的工具,銀行廉價流動性的來源)是燃料之一(將於今年3月正式結束)! 另乙個重要的燃料**可能是美聯儲的逆回購(RRP)?
美聯儲的逆回購協議主要由銀行、住房貸款銀行和貨幣市場聯合使用**,無處可去(或過剩或害怕風險)的流動性被存入工具中以賺取利息。 大流行期間的恐懼促使大量流動性流入該工具,達到創紀錄的 2554萬億美元,但人工智慧的突破重新點燃了人們的慾望,美聯儲的逆回購協議現在只有4412億美元。
2023 年到目前為止,納斯達克指數與 2022 年底相比上漲了 55%**,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了 18%,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上漲了 36%**!
同期,燃料池(RRP)在2個月內減少了151萬億,月均油耗1400億,只剩下4412億美元!
燃料池已經觸底!
當然,當燃料池觸底時,我們必須想辦法注入燃料,幾乎毫無疑問,美聯儲將在年內降息! 但是如果燃料池觸底,印鈔也沒問題,如果繼續在底層印鈔,印鈔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永動機不是現實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怎麼了? 為什麼印鈔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因為同樣的原因會轉化為截然相反的結果......降息或量化寬鬆並不總是能注入動力,也可能證實現實!
熊市的三個階段:
1)極少數人意識到基本面有問題,但資產仍在**,甚至加速**,甚至創下新高;
2)根本問題難以隱藏,資產波動加劇,政策可能被迫做出調整(降息或刺激);
3)政策調整可能會讓現實得到進一步證實,每個人都意識到基本面有問題!一次拋售導致另一次恐慌!
同樣是降息,新高的頂點誘發崩盤的往往是對現實的確認,而新低的低谷將是注入燃料誘發慾望!
降息會挽救燃料池嗎?
總結:在新高的頂點,燃料池已經觸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