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記者莫林.
3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將在北京舉行。
全國政協委員、啟明創投管理合夥人梁英玉帶來了醫療健康、動力電池、公共衛生等多項與民生和產業發展相關的建議。 作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知名風險投資家,梁穎宇有七項提案,其中四項與醫療生物醫藥產業和公共衛生有關。
梁振英認為,香港已經是亞洲最大的生命科學投融資中心,應盡快建立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獨立審批機構,使內地藥品和醫療器械產品在香港上市,並通過香港實現國際化。 同時,也要整合價值鏈,加強兩地人才交流,結合香港的研發優勢與內地的產業鏈優勢,為科研轉化的落地創造更多可能。
針對國內創新藥研發周期長、動力不足等問題,她建議推進建立創新藥動態報銷制度、鼓勵創新藥加快臨床應用等多項措施,推動更多新藥上市,服務患者,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幫助中國從醫藥國向醫藥強國轉型。
梁瑩玉,全國政協委員、啟明創投管理合夥人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
成為香港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在梁先生看來,香港匯集了生物科技發展所需的關鍵要素,包括完善的金融體系、全球相連的製藥體系、優秀的研究、完善的法律體系和開放的經濟環境。 香港聯交所18C制度的實施,也使香港成為亞洲最大的生命科學投融資中心。
然而,受地緣政治、美聯儲加息動性不足等因素影響,港股市場去年大部分時間處於調整狀態,成交量萎縮,港股IPO市場也略有疲軟。 此外,在《境外發行管理**和境內企業上市試行辦法》發布後,中國大陸企業需要在香港申請上市和再融資,這讓許多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延遲了九個月甚至一年多的時間才能獲得批准。
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2023年提交上市申請的醫療健康公司中,仍有27家未上市,其中15家處於上市佇列中,12家招股說明書已過期。 為鼓勵更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和融資,梁振英建議簡化境內企業境外發行管理規則和程式,為優質創新企業建立綠色備案通道,讓企業更快獲得融資。 內地企業可參與IPO程式,俗稱IPO通。
除了鞏固香港作為亞洲最大生命科學投融資中心的地位外,梁振英還希望將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香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因此,她建議優化頂層設計,加強政策供給,如推動香港建設地方藥品監管和新藥審批機構,加快引進研發企業入港等。 支援一批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豐富高效的產業生態圈。
她還建議加強兩地政策對接,簡化內地企業來港審批程式,提高監管效率。 鼓勵更多生物醫藥企業落戶香港,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面向世界。 通過稅收、定居、住房、教育、醫療等多種形式,促進生物醫藥人才、科技、資本等創新要素的聚集。 加強香港與內地產業園區的產業合作,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梁振英建議建立兩地高科技人才庫,積極引進人才參與政策研究,通過共建實驗室、研發中心等方式加強科研人才合作交流。 高校和企業也可以合作開展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活動,培養生物技術領域的多元化人才。 同時,通過研發支援、風險投資支援等措施,推動智財權價值的實現,激發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活力。
讓創新藥更快更好地服務於患者
2010年以前,我國創新藥自主研發一片空白,生物醫藥產業不完善。 近十年來,以生物製藥為基礎的創新藥產業蓬勃發展,主要得益於2015年藥品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我國創新藥進入了快車道。
在梁瑩宇看來,即使新藥獲批上市,仍面臨進入醫保目錄、醫院藥品目錄、DTP藥房(直接面向患者藥房)、談判率低等困難,導致使用可及性和便利性不足。
她在提案中指出,創新藥從上市後到服務患者的道路上,仍存在一系列“障礙”。
首先是進入醫療保險目錄。 然而,醫保談判中創新藥的成本確定可能不符合行業實際情況,例如,技術創新程度不同,不同領域的生物藥成本存在較大差異。 從臨床價值和藥物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藥物年度成本的紅線也排除了更好的方法。
二是進院。 事實上,在很多公立醫院,只有通過醫保談判和全國集中採購的入選品種,才有資格參與藥事委對醫院藥品目錄的評選。 在一些醫院,藥房會議的時間不固定或長時間只開放一次,入院手續複雜。 醫院受到藥品數量、一品兩規、藥品比例、每次平均成本等硬性指標的制約。
三是進入DTP藥房。 儘管“雙渠道”管理藥品清單不斷擴大,但目前院內處方流向DTP藥房的速度慢於預期。 一些醫院甚至將“雙通道”藥物排除在醫院處方清單之外,導致“雙通道”變成“單通道”。
此外,商業健康保險在醫療保險未涵蓋的部分尚未充分發揮其補充作用。
因此,梁穎宇建議,應建立創新藥動態報銷制度,讓地方醫保部門與企業就新藥支付標準達成一致,不受固定報銷比例的限制,保護企業自主定價權,探索折扣以外的其他方式。 此外,還應鼓勵創新藥加快臨床應用,允許一定級別的大醫院自主採購已獲批上市的新藥,不受藥品比例、平均成本等指標的限制,不受醫院藥品目錄的限制。
在更好地服務患者方面,梁瑩玉建議積極推動新型專藥生產企業、DTP藥房、醫院深度合作,讓醫生在開處方時,讓患者選擇到方便的藥店取藥或送貨上門; 針對尚未起效的疾病的基因和細胞類藥物,建立創新的支付方式(如分期支付、按療效支付等),減輕醫保和患者的負擔。
為了解決創新藥價格昂貴、患者負擔沉重等問題,梁瑩玉建議加快構建與醫保體系相銜接的多方支付體系,讓惠民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小墨 評論: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