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記者 劉明任 子清 吳軍 2024年全國人大兩會即將召開,兩會政策走向對經濟和資本市場具有重要影響,也受到了私募基金機構的廣泛關注。 今年的全國兩會關注什麼? 投資者的期望是什麼? 對此,《中國**日報》採訪了寶銀投資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宜湖投資董事長兼投資總監於定恆,華夏未來資本經理人、創始合夥人楊軍,重陽投資合夥人寇志偉,興世投資副總經理、高階合夥人、高階經理方磊,何云峰, 靜巖私募股權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其核心要點如下:
寶銀投資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兩會政策將圍繞三個方向:一是財政政策,財政赤字預計略高於去年,發行一定規模的特別國債或明確提出; 二是貨幣政策,可能會明確降息、降準等指引; 最後,還有行業政策。
宜虎投資董事長兼投資總監於定恆:“新品質生產力”不同於傳統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驅動,擺脫了過去的粗放式增長模式,是一種高質量發展模式,包括數字經濟、節能減排、人工智慧等,這些行業具有產業趨勢,也是政策支援和鼓勵的方向。
華夏未來資本經理兼創始合夥人楊軍: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從資本市場來看,我們目前都處於週期的低位,看好2024年的市場。 我們看好半導體、新材料、新技術、生物產業,未來發展前景良好。 此外,在經濟逐步復甦的背景下,傳統消費行業也值得期待。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方磊:市場通常對兩交易日將公布的穩增長政策和產業政策有一定的預期,政策預期博弈將是影響兩交易日前資本市場表現的重要因素,兩交易日前後資本交易相對活躍。
寇志偉,重陽投資合夥人:“新型質量生產率”誕生於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公升級,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為核心標誌,以創新為特徵,本質上是先進生產率。
靜巖私募基金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何云峰:預計今年兩會將在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優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作出重大部署。 重點關注GDP增長目標、財政和貨幣政策安排以及發展新高質量生產力的實質性措施。 一關注經濟增長目標、財政和貨幣政策我們期待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日報:隨著全國兩會的到來,您對今年的兩會有什麼期待,您將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何云峰: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預計今年兩會將在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優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作出重大部署。 聚焦2024年GDP增長目標、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安排,以及發展新優質生產力的實質性措施。 寇志偉:我們最關心的是如何設定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符合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年度財政預算赤字和地方**專項債券規模。 楊軍: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尤為重要,是兩會的首要關注點。 **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正在規劃中,改革的長遠方向是解決目前中央和地方財政權與行政權不平衡的局面,關注短期內今年預算赤字能否適度增加。 此外,要注意重點產業政策的基調和部署。 俞定恆:我們更關心去年底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和進展,特別是“求穩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三項原則如何體現在一級工作中。 張志偉:巨集觀經濟政策是值得關注的重要方向。 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預計將保持在5%左右,與去年相似。 政策方面,我們將重點關注三個方向:一是財政政策,預計財政赤字將略高於去年,並可能明確提出發行一定規模的政府專項債券; 二是貨幣政策,可以明確降息、降準等指引,幫助經濟提振內需; 最後,還有行業政策,如消費和裝置更新,在**會議上已經提出,兩會可能會詳細闡述這些政策。 方磊:一般情況下,兩會的總體基調和總體目標將與上一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保持一致。 今年的兩會,我們重點關注政策表述的兩個方面。 一是穩中期經濟、穩定預期的政策,特別是財政和貨幣政策。 市場普遍更關注工作報告中公布的赤字比例,以及是否會有專項國債。 貨幣政策寬鬆的大方向基本確定,還是有“結構調整”的需要。 二是長遠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布局,以產業政策為重點。 去年底,在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九項重點任務中,“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位居第一。 我們期待工作報告對產業發展轉型有更詳細的部署,或會有更明確的發展方向。 第二預計202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在5%左右。我們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中國**日報:您對2024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預期如何,全年經濟增長預期如何? 方磊:我們預計今年兩會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能定在5%左右。 寇志偉:根據1月份各省兩會的資訊,今年全國經濟增長目標很可能保持在5%左右。 客觀來看,今年與2023年相比,沒有低基數效應,實現5%的增長目標難度更大。 在設定更高增長目標的同時,我們認為該政策也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 上週,財經委會議研究部署了新的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與2022年推出的類似政策相比,政策定下基調更高,有望更強,彰顯了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決心。 我們有信心實現全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 楊軍:預計2024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將保持在5%左右。 5%左右的增長目標與潛在經濟增長率基本一致,更激進的增長目標可以有效提高2024年的價格水平,提振全社會的經濟預期。 預計年經濟增長率可達到5%的目標。 何云峰:預計2024年經濟增長將本著求進穩、進穩促穩、先立後破的原則,在保持合理經濟增長目標的同時,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政策有望加強巨集觀政策的逆週期和跨週期調整,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預計2024年經濟增長率將在5%左右。 俞定恆:從**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關於保持戰略聚焦、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的論述來看,我們認為,2024年經濟將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 第三新的質量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日報:聚焦地方兩會,“新品質生產力”已經成為高頻詞之一,您如何理解? 方磊:“新質量生產率”於2023年9月首次提出,我們認為它代表了一種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方向發展的新型生產率,是推動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內容。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動能轉變的重要時期,房地產等“老動能”對經濟的拉動力正在逐漸減弱,需要尋找新的經濟拉動力。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是擴大內需的需要,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 無論是攻克“卡脖子”問題,還是開拓新的發展領域,創新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形成新的優質生產力,需要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培育未來產業。 與二級市場相對應的是,與“新生產力”相關的第一產業包括計算機、電子、通訊、電力裝置、機械裝置、汽車、醫藥和生物等。 寇志偉:“新型質量生產率”誕生於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公升級,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為核心標誌,以創新為特徵,本質上是先進生產率。 當前,我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依靠房地產和大型基礎設施來促進經濟增長已不再奏效,只有通過創新才能實現經濟的有效質提公升和合理的量化增長。 創新涉及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發展方式創新、制度創新等領域廣泛。 現在,生產力的新素質已經成為乙個高頻詞,它實際上是乙個統一認識、形成從官方到民間合力的過程。 張志偉:“新定性生產力”是指相對於過去的生產力的一種新的生產力形式,它強調創新、智慧型和效率。 發展新的高質量生產力需要市場和世界的合作。 市場需要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它應該提供支援和引導。 我國新能源汽車及相關材料出口是新品質生產率的典型案例。 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將達到491萬輛,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汽車工業為什麼在過去幾年中創造了奇蹟,是基於中國汽車工業的三股力量朝著乙個方向共同努力的事實。 何云峰:“新質量生產力”是以創新為主導地位的先進生產力的質量,其特點是創新。 從歷史上看,創新一直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新的優質生產力應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導力量,帶動整個社會的公升級和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發揮著資源配置的作用,也要向“創新”方向傾斜,調動市場力量,為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貢獻力量。 俞定恆:我們認為,“新品質生產力”不同於傳統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為驅動力的生產力,它將擺脫過去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支援和鼓勵數字經濟、節能減排、人工智慧等產業趨勢的產業。 楊軍:新素質生產力的內涵是建立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產功能,擺脫依靠生產要素積累促發展的傳統模式,廣泛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網際網絡、雲計算等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催生新的業態。 第四預計政策將在多個方向上得到支援中國**新聞:您預計兩會後哪些行業和板塊將獲得強有力的政策支援? 方磊:科技板塊和內需板塊有望分別獲得強有力的政策支援,對應內調結構和穩定增長的需求。 首先是數字經濟,目前對數字經濟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資料基礎設施建設上,預計後續相關政策將繼續出台,特別是針對通訊、計算機、媒體和電子行業等“瓶頸”領域。 二是消費仍是今年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商務部已將2024年確定為“消費促進年”,表示將堅持“政策+活動”的雙輪驅動。 預計後續消費政策將從改善消費條件、優化消費環境、進一步將居民消費意願轉化為實際消費、通過消費品供給側改革促進原有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幾個方面入手。 此外,“銀髮經濟”的概念有望進一步明確。 三是節能減碳,2月,國家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裝備能效、節能水平、可及性先進水平(2024年版)》,體現了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性。 節能減排等政策的推進,將加速相關行業內部的“優勝劣汰”,或能刺激技術改造投入,對相關產業鏈需求產生一定影響。 俞定恆:目前,已出台多項相關政策,2月19日,國資委召開“AI賦能產業更新”企業人工智慧專項推介會,強調企業要把人工智慧發展納入統籌工作總體規劃,進一步推進產業更新,加快智慧型產業布局發展。 要夯實發展基礎,將主要資源集中在最需要和最具優勢的領域,加快建設一批智慧型計算中心,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更好地發揮跨中心企業協同創新平台作用。 此外,這是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促進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鼓勵家用電器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 整體來看,資本市場對AI作為行業新趨勢的認可度較高,市場表現較好。 楊軍:產業政策的脈絡可以從“新型優質生產率”的概念和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的主題中把握。 預計兩會後,將部署數字經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人形機械人等新業態; **部門檔案列舉的最新重點用能產品及裝置,為新一輪裝置改造的支撐方向; 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補貼也值得期待。 張志偉:密切關注政策引導和市場行情,投資機會可能涉及新能源、科技等領域。 何云峰:政策通常側重於解決問題和促進發展,因此我們預計在兩會後,在促進房地產和耐用品消費方面看到更具體、更有針對性的政策細節,例如大規模裝置更新。 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推動新素質生產力發展方面,我們將看到越來越有力的政策舉措,如工業自動化和智慧型化、綠色低碳發展等。 因此,先進製造業將成為兩個方向的交匯點,有望獲得更集中的政策支援,值得關注。 五預計A**油田表現穩定政策方向對投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日報:全國人大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方磊:市場通常對兩交易日將公布的穩增長政策和產業政策有一定的預期,政策預期博弈將是影響兩交易日前資本市場表現的重要因素,兩交易日前後資本交易相對活躍。 從歷史上看,兩會前後都有一定的“日曆效應”,兩會前1、2周表現較好,隨著政策明晰逐步落地,兩會後兩會概率也有所增加,尤其是政策提振方向的, 兩會產業政策對A股投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楊軍:兩會於3月初舉行,正值年初巨集觀經濟資料真空期和春節後復工復產觀察期。 從歷史上看,A股往往在兩個交易日前後的兩周內表現良好,前期為小盤股增長,後期表現良好。 俞定恆:一般來說,在兩個交易日期間,市場可能會表現出更穩定的預期。 從歷史上看,每年都會出現春暖花開,兩時節前後,流動性改善和全年工作部署,資本市場會有相應的表現,整體市場表現有望相對穩定。 何云峰:全國人大兩會是全年經濟定下基調的重要視窗,必然會在資本市場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但兩會期間市場波動也是正常的。 巨集觀經濟發展背景和經濟政策背景每年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認為沒有必要過多解讀兩會期間的市場波動。 六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對今年的A**領域保持樂觀中國**新聞:您對2024年A股的整體走勢有何評價? 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何云峰:我們相信,隨著巨集觀經濟的穩定執行和2024年資本市場的優化執行,A股將為投資者提供獲得正回報的機會,尤其是在全球科技創新的背景下,中國新型優質生產力的發展將使先進製造業呈現良好的投資機會。 如果下半年經濟增長步伐變得清晰,優秀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得以實現,將非常值得矚目。 方磊:經過長時間的估值壓縮,目前A股估值處於極低狀態,市場對長期因素和成交水平的擔憂已較多定價在**,抑制因素對情緒和趨勢的影響在邊際上減弱。 目前,利好因素正在提振市場情緒,市場內生活動隨著情緒逐漸公升溫,均值回歸可能是2024年A**市場的重要驅動力。 我們認為,2024年的市場投資機會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首先是均值回歸驅動的核心資產類別的投資機會。 其次,從長遠來看,技術突破是後續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也是相對主線投資,重點關注醫藥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 楊軍: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資本市場來看,目前都處於週期的低端,我們對2024年的市場持樂觀態度。 我們看好半導體、新材料、新技術、生物產業,未來發展前景良好。 此外,在經濟逐步復甦的背景下,傳統消費行業也值得期待。 俞定恆:目前,A股系統性風險基本釋放到位,主要反映基本面趨勢。 如果全年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精準有效的貨幣政策,整體新舊動能仍處於轉換過程中,估計會有大牛市**。 但要有信心見到你。
在反彈的底部,市場將出現結構性機會,我們將圍繞行業趨勢選擇最佳模式,選擇受經濟週期影響較小的優質公司。
七體制機制逐步完善推動資本市場健康規範發展中國**日報:對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您有什麼建議嗎? 楊軍:均衡的投融資環境對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此外,健全的法制也是資本市場健康執行的基礎,只有確保融資投資各環節都有法律可守,違法行為必須追究,資本市場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 何云峰:資本市場的基石是上市公司,所以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是建立在上市公司健康、優質、規範的運作之上的。 希望獎懲反饋機制能夠更加敏感地鼓勵上市公司創造價值、回饋股東,對無法創造價值的劣質企業採取更及時的措施。 同時,投資者等相關主體也要加強公平、規範行為,多措並舉,使資本市場進入良性迴圈,切實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助推器。 方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監管部門、上市公司、投資者等多方的努力。 在監管方面,我們可以看到資本市場的相關制度在不斷完善,建議後續監管應從提高市場透明度、上市公司質量、投資者導向等方面完善制度。 預計在後續嚴格的監管環境中,資本市場環境將逐步優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將進一步增強。 張志偉:**市場和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的反映。 從解決根本原因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巨集觀經濟方面的內需不足問題應該得到解決。 建議加強財政政策,通過增加財政赤字來支援消費,促進供需平衡。 俞定恆:主要有以下三點建議:一是“國家隊”作為市場中不可忽視的穩定力量,具有很強的風向標作用,相關操作希望能給市場更清晰的預期。 其次,希望監管機構更加關注市場本身,確保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和市場穩定。 三是當市場看不見的手沒有失靈時,儘量減少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 編輯:小墨 評論:徐溫關於兩屆會議的系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