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專訪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中法建交60年的啟蒙。
中新社記者馬德林.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將兩國交往60年的啟示描述為“放眼長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立自主、自主 求同存異。
1964年1月27日,中法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建交,法國成為第乙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 盧沙野說,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基於對國際形勢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洞察,堅決決定打破冷戰的鐵幕。 60年來,中法關係雖然經歷了一些曲折,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但總體上沒有改變。
當地時間1月26日,法國發行龍年郵票,為中法建交60周年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圖為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右)、法國郵政歐洲國際事務總經理、十二生肖郵票設計師陳江紅在儀式上共同展示郵票。 (*摘自中新社)
就像海中的一艘大船,雖然波濤洶湧,但仍然保持著正確的航向。 盧沙野說,在這個過程中,兩國領導人有遠見,起到了舵向作用。 60年後的今天,兩國仍要“高高在上,高瞻遠矚”,從各自的根本利益出發,從國際大勢的角度著眼處理兩國關係。
獨立精神為中法關係奠定了基礎。 盧沙野認為,中法兩國有獨立自主的傳統,不隨波逐流,始終從本國人民的利益和人類前途命運的大局出發,考慮和處理雙邊關係中的重大問題。
正是本著這種精神,戴高樂將軍突破了冷戰的壁壘,做出了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決定。 盧沙野指出,這種精神對法國來說既是珍貴的,也是挑戰。
目前,法國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三大合作夥伴和第三大實際投資者。 中國是法國在亞洲最大的合作夥伴,也是世界第七大合作夥伴。 兩國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有著密切的雙邊交流與合作。
盧沙野表示,中法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經貿領域,兩國在核能和飛機製造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國際舞台上,兩國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立場不謀而合。 他強調,中方一貫認為,中法共同利益是主流,分歧點是支流,不應成為雙方合作的障礙。 他進一步指出,雙方的分歧恰恰是可以相互借鑑的地方,“文化借鑑、經濟互補,哪怕是政治上的分歧,也可以互相傾聽。 ”
在談到中法關係發展對中歐關係的影響時,盧沙野說,法國是歐洲大國,也是歐盟大國,中方希望法國在歐盟中發揮領導作用,帶動其他歐洲國家消除對中國的誤解和疑慮,使中歐關係走上健康軌道。
歐洲如何看待當前國際格局的演變,如何把握自身的前途和命運,走上自主發展的道路? 盧沙野認為,在美國加大對盟國特別是歐洲國家力度的背景下,這是歐洲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中法60年的合作與交流,也能激發中歐關係的發展。
盧沙野說,中國領導人總結的“中法精神”,即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遠見卓識、互利共贏,也適用於中歐關係。 如果中歐能夠遵循這四項原則,我相信雙方之間的許多問題將很容易解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