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但我想告訴你,這個問題不僅不奇怪,而且有深刻的含義。 在我看來,法律維護著乙個積極、健康、穩定的社會秩序,一旦有人違反這個秩序,就必須嚴厲打擊,這樣才能繼續維持健康的社會秩序。 因此,從根本上說,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的行為準則,是用來懲罰壞人的,而不是保護好人的。 如果乙個社會中的好人曾經需要受到法律的保護,這充分說明這個社會的氣氛不好,社會的道德倫理價值觀已經崩潰了,不是嗎?
當我以前教一些學生時,我總是會舉個例子,用它來說明學習法律的好處。 故事是這樣的:乙個小偷去村民家偷東西,進去後不久,房子的女主人就回來了。 結果,小偷被發現並試圖逃跑,但女主人抓住了他,不讓他走。 小偷掏出一把刀威脅女主人,女主人後來報了警,小偷被抓獲並因入室盜竊而被起訴。
小偷被關在看守所很傷心,心想我只是想偷點東西,沒想到會這樣。 因為法律規定入室盜竊的情節最多不超過三年,小偷持刀威脅女主人就成了入室盜竊,而入室盜竊則是十年以上,兩者相差無幾。 就在小偷嘆息的時候,乙個律師來了,律師告訴他:庭審進行的時候,你可以收回你的供詞,不要說你要偷東西,你說你愛上了房子的女主人,想**她,但沒用。 根據法律,犯罪是三到十年,而且因為你是未遂的,所以最終可能會被判處三年左右的徒刑,你也可以在監獄外服刑而不坐牢。 窺視者聽到後喜出望外,並與室友分享了這個想法。
誰知看守所人才濟濟,竟然是臥虎藏龍之地,盜賊的室友竟然是法學博士。 聽完小偷告訴他律師的計畫後,他輕蔑地笑了笑,沒有拒絕。 小偷嚇了一跳,於是向法學博士的室友請教。 法學博士對小偷說,我給你乙個主意,你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你喜歡那個男人,所以你想偷偷溜進他家去找那個男人,但因為那個男人不在家,所以和女主人發生了爭吵,最後他被逮捕了。 因為法律沒有規定**男人違法,所以沒有未遂這回事,更沒有犯罪。 最後只能當成未遂來處理,未遂只是治安處罰,不構成犯罪,所以你連判刑都不用判刑,刑罰最多幾天就結束了。 小偷聽了之後,對法學博士非常敬佩。 當然,真實情況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習法律的重要性。
最近幾天,我想起了這個故事,根據本文的開頭一段,讓我們來看看法律的作用是什麼。 是用來保護好人的嗎? 絕對! 它不僅沒有達到保護好人的目的,反而成為一些壞人逃避懲罰的工具,不是嗎? 試想一下,現在的法律體系太複雜了,大多數人很難完全理解法律,甚至10分之12,這就造成了巨大的問題。 也就是說,普通人無法有效地利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可以利用一些優質的法律資源和一些優秀的法律人才來為自己辯護,進而達到逃避懲罰的目的,對吧?
當然,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觀點,懲罰壞人實際上是在保護好人,我不否認這一點。 但在我看來,懲罰壞人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保護好人,而是為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在一定條件下,法律甚至會為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而損害一些好人的利益。 至於它們是什麼,有很多,我相信很多人在他們的生活中都能夠遇到它們。 比如我之前舉過很多例子,其實都是這樣的,比如追賊被賠,像救人被判刑,比如賣芹菜被罰十萬元,其實都是通過損害一些好人的利益來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典型例子。
那麼,這種現象真的會發生嗎? 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 當然,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至於對不對,就看大家怎麼理解了。 如果乙個社會的精神是健康和積極的,那麼這種現象肯定是不對的; 但是,如果乙個社會的風氣有問題,就不容易判斷這種現象是否正確。 比如,贏家是王者,輸家是反派,如果乙個人成功了,他的一切行為都是正確合理的,如果他失敗了,他的一切行為都是錯的。 因此,在我看來,法律的真正作用其實是懲罰壞人,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而不是保護好人。 如果社會上的乙個好人需要法律的保護,那麼可想而知,這個社會的氛圍已經到了多遠的地步。
今天是週末休息,暫時感覺到,文章中的思路可能會有些混亂,缺點請見諒。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改正。
熱點引擎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