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國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從澳大利亞購買了一艘廢棄的船隻,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廣泛關注。 這艘船曾經是一艘航空母艦,但其大部分裝置已被拆除,只剩下空船體。
許多人質疑,如果中國購買了這艘船,它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然而,當中國接管航母並開啟艙門時,西方國家的猜測和疑慮被徹底打消了。
事實證明,中國不僅僅是擁有航空母艦船體,而是作為學習和研究的物件。 通過這種方式,中國可以了解航空母艦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從而提高自己的造船技術和軍事能力。
這艘被西方國家視為“廢船”的航母,其實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步。 雖然西方國家可能會後悔,但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改進。
這是一項令澳大利亞深感遺憾的協議。 這艘輕型航母名為“墨爾本”號,標準排水量為14200噸,滿載排水量為22250噸,長度為2112公尺,寬248公尺。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43 年 4 月 13 日,當時它是為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建造的。 然而,不幸的是,“墨爾本”號在迎來和平時期之前並沒有經歷戰爭的洗禮。
它於 1945 年 2 月 28 日發射公升空,僅僅兩個多月後,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這種情況下,“墨爾本”看起來有點尷尬。
英國再也負擔不起這些無用的航空母艦,所以它被賣給了澳大利亞。 然而,這筆交易讓澳大利亞感到非常遺憾。
在這艘航母的“生涯”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澳大利亞的負擔。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交易都需要仔細考慮,特別是當它涉及大量投資時,需要充分研究和評估。
1949年,澳大利亞海軍斥資10萬英鎊從原來的霸主那裡購買了一艘航空母艦,並將其更名為墨爾本號。 根據兩國之間的協議,英國負責“墨爾本”的改裝,包括增加蒸汽彈射裝置,雷達和裝備5裝置,如 5 度斜面甲板和後垂鏡。
此外,該航母將配備三個戰鬥機中隊,包括固定翼和***,能夠進行空中,海上和地面作戰。 對於四面環海的澳大利亞來說,“墨爾本”號無疑是一艘理想的旗艦。
經過漫長的等待和海上試航,1955年1月,“墨爾本”號終於開始了返航之旅。 經過直布羅陀、那不勒斯、馬爾他、蘇伊士運河、亞丁和科倫坡後,於1956年5月成功抵達澳大利亞雪梨港。
“墨爾本”號的回歸讓澳大利亞人歡欣鼓舞,認為他們的國家擁有現代化的作戰能力。 然而,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10萬英鎊的投資有點冤枉。
根據英國的設計,墨爾本號應該在北大西洋的寒冷水域使用,但澳大利亞堅持在熱帶水域使用它。 結果,從服役之初,“墨爾本”號就不斷拋錨,甚至經常與友軍驅逐艦相撞。
例如,1957年10月,在抵達澳大利亞僅一年半後,“墨爾本”號就與自己的驅逐艦“藍卡”號相撞。 好在事故發生在澳洲的乙個港口,沒有造成太多嚴重人員**。
但這只是“墨爾本”號“獵殺友軍驅逐艦”的開始。
1964年2月,"墨爾本"在訓練任務期間,護送人員被粗心護送"航海家"驅逐艦相撞,造成巨大破壞。 "
航海家"該船被砸成兩半沉入海中,82名澳大利亞官兵不幸遇難"墨爾本"這艘船也遭受了嚴重破壞,船體上出現了多個洞。
經調查證實,確實如此"航海家"責任編號,與"墨爾本"數字與它無關,畢竟它不應該在那裡"墨爾本"在路線上。 在那些日子裡,澳大利亞願意成為美國在亞洲軍事活動的幫手,經常參與美國的行動。
然而,在 1968 年 7 月,"墨爾本"在對越南北部的空襲中,由於中國援助的越南防空部隊的打擊"墨爾本"這艘船遭受了嚴重的損失,飛機和飛行員都嚴重受損。
由於害怕丟臉,澳大利亞人決定加入美國在南中國海的行列"海洋之靈"鍛鍊。 1969 年 6 月,包括"墨爾本"和美式"埃文斯"驅逐艦"詹姆斯·凱斯"驅逐艦"埃弗雷特·拉爾森"destroyer, 紐西蘭"布林布林"驅逐艦,以及英國的驅逐艦"克利奧帕特拉"包括船隻在內的驅逐艦被編入同乙個特遣部隊。
在6月3日的一次演習中,"墨爾本"史蒂文森上尉下令"埃文斯"到船的後部。 "埃文斯"值班副官詹姆斯·霍布森(James A. Hobson)中尉接到命令,指示該船掉頭準備繞過"墨爾本"船的右舷到達指定位置。
按照航海規律,通常需要大轉彎才能轉彎,但霍布森一甩方向舵,將“埃文斯”號帶到了“墨爾本”號的前方,這讓情況非常危險,兩艘船可能會相撞。
霍布森立即命令兩艘船向左全舵,但“墨爾本”號發出了訊號,表明兩艘船正在會議過程中。 霍布森檢查了“墨爾本”號的燈光標誌,發現它沒有任何航向燈亮起。
3時12分,“墨爾本”號和“埃文斯”號發出通知,確認兩艘船正在會合航道上。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必須更換方向舵。
霍布森命令“埃文斯”號完全向右方向舵,“墨爾本”號也表示將向左完全轉向方向舵。
在關鍵時刻,左全舵和右全舵的指揮讓在場的美軍**軍官蘭布西感到無比的不安:“為什麼是左全舵? ”
而霍布森也失去了鎮定,他驚恐地喊道:“我們要崩潰了,我們要崩潰了! 在這個緊要關頭,霍布森有了乙個主意,他喊出了乙個“聰明的招數”:“全速倒車! ”
為了避免自己的笨拙操作影響副手的反應速度,接到命令的帆軍士衝了過來,抓住了指令訊號,迅速將其推到了反向位置。
結果,在3點15分,兩個龐然大物面對面相撞。 你知道一艘速度為18節的2800噸航空母艦與一艘只有2800噸的驅逐艦相撞的後果嗎?
據在場的目擊者稱,現場與同時有50輛汽車一樣令人震驚。 二等兵馬科斯·羅德利格斯(Marcos Rodligez)是三等兵,當時正在“埃文斯”號的觀察哨觀察敵情,當他看到乙個巨大的物體向他衝來時,然後在慣性的推動下,瞬間飛向“墨爾本”號的飛行甲板,完成了在現實世界中的“跳槽”。
雖然“墨爾本”號第一時間出動救生艇,救援***水手們也積極跳海救助“埃文斯”號船員,但最終還是有74名美國水手不幸遇難,最後只發現了一具屍體。
由於這一事件,埃文斯號的一半在南海沉沒,另一半於1969年10月作為靶船沉沒。 經過聯合調查,美軍和澳海軍證實,兩艘艦艇均應對此次事件負責,雖然“埃文斯”號責任更大,但“墨爾本”號並未就“埃文斯”號在事發時的行為給出明確指示。
史蒂文森被轉移到岸上,交給了一名下級軍官,他對此感到不滿,認為“埃文斯”的錯誤導致了災難。 但作為澳洲人的小弟,如果不和幾個人打交道,那就不夠“好”了。
這起事故嚇壞了美國人對“墨爾本”號的恐懼,他們決定不再與它進行聯合演習。 澳大利亞人帶著“墨爾本”號回國維修,但結果並不順利,一到港口,他們就再次撞上了這艘船,一年後又撞上了這艘船。
1972年,“墨爾本”號又發生了一次事故,但這次它沒有撞船,而是自己**。 之後,“墨爾本”號被賣給了中國,被稱為“不祥之船”。
1974年7月11日,澳大利亞人幾乎忘記了“墨爾本”號的“輝煌戰績”,但此時,它又發生了一次事故,直接撞上了一艘客輪,造成大量乘客**。
又過了兩年,“墨爾本”號撞上了一艘日本貨船。
即使面臨重重挫折,澳大利亞人也沒有放棄這艘輝煌的戰列艦,甚至對其進行了改裝,例如擴大了駕駛艙和更換了電子戰系統。
然而,這些變化並沒有改變戰列艦的命運。 3年1979月,航空母艦的鍋爐突然**,導致幾名士兵受傷。 僅僅五個月後,戰列艦的天線罩再次被海風吹走,澳大利亞人試圖打撈它,但最終失敗了。
本來的本意是證明國家武裝力量的實力,但是這艘軍艦卻頻頻與自己的士兵相撞,可謂是這樣的"內戰內幕,外國戰爭局外人"。最終,澳大利亞人對它失去了信心,並開始考慮購買一艘新的航空母艦。
他們的目標是英國人"永遠贏"航母,價格高達2艘5億美元。 然而,福克蘭群島海空大戰爆發後,澳大利亞人突然明白了:"既然反艦飛彈這麼厲害,一枚飛彈就能直接炸沉一艘航母,那我買這麼多航母又有什麼用呢? "
澳方自願放棄航母計畫後,這艘船已經服役了近40年"墨爾本"這艘航母引起了中國的興趣。 1985年,中國聯合船舶拆解公司斥資3000萬美元買下了它,這也引起了當時美國和西方的關注。
中美雖然正處於蜜月期,但航母是國家最重要的武器,意義重大。 在協議達成之前,美國對澳方給予了特別指導,強調在領導航母時要注意保密,特別是不允許中國人將其改裝成軍艦。
最終,在美方的指導下,澳方將船上的***、電子和動力系統全部拆除,甚至將船尾舵焊接致死,只給中國留下了乙個空殼。
墨爾本號是中美合同中規定的一艘不能用於軍事目的的船,在被中國接收後成為寶貴的資產。 儘管美國人認為他們的規則足夠嚴格,但中國人發現了儲存下來的先進技術,例如太空飛行器公升降機、蒸汽彈射器、攔截線和船上的主駕駛艙。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這些技術不僅存在,而且還有更深層次的原理等待探索。 儘管我們不得不遵守合同並拆除該船,但我們保留了航空母艦的主飛行甲板,這使我們能夠開始在沒有航空母艦的準航空母艦上進行艦載航空測試。
墨爾本號無疑對中國航母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幾年後,蘇聯解體,烏克蘭無力繼續完成“瓦良格”號的建設。 儘管美國干涉,導致烏克蘭拆除了航母的所有軍事裝備,但中國還是果斷地拍下了這個“空殼”,並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自主改造,最終將其改造成“遼寧艦”。
此舉推動中國海軍逐步向深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