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來信
老師您好!
孩子上二年級,一直都是爺爺奶奶接送他。
昨天中午,我第一次去接女兒,她還沒有離開校門。
我碰巧遇到了我女兒的同學在等她的母親。
我很無聊,所以我和女兒和同學聊了一會兒。
沒想到,就在這簡單的對話中,我發現女兒在課堂上被冤枉了。
比如被老師誤會不交作業,被同學欺負等等。
一路上,我心不在焉,女兒也垂頭喪氣地躺在車裡,好像被什麼冤枉了似的。
我試探性地問她是不是被冤枉了,還是不開心。
結果,她保持沉默,搖了搖頭。
於是,我再問一遍,她還是不說,還對我吼道:“別跟我吵!”。
我也對她的麻煩感到惱火,所以我生氣地開車送她回家。
事後,我想了很久,畢竟我是她媽,有什麼委屈,為什麼不能跟我說?
真的很難弄清楚,但如果這樣下去,那絕對不好。
我該怎麼辦?
你好,這位媽媽!
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問題的反映。
正如育兒專家李美金教授曾經說過:
“兒童的問題往往是由成年人引起的。 孩子的每乙個行為和心理都必須與父母的教育風格有關。 ”
根據這封信的內容,我們不妨看看其中的原因。
孩子被冤枉了
你為什麼不想告訴你的父母?
父母應該是孩子最依賴和最信任的人。
可是,為什麼孩子受委屈的時候,寧願心裡委屈,也不願跟父母說呢?
這通常有幾個原因:
(1)擔心父母的指責
面對對孩子的傾訴,有些家長會責怪孩子,認為是孩子的問題。
那麼,孩子下次就不容易向父母敞開心扉了。
(2)擔心毀了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好形象
有些家長經常吹捧自己的孩子,比如:“你真的很懂事,很好”“你真好”“我的孩子很無憂”......
長期接受完美資訊的孩子更不願意在父母心中有破綻。
所以,儘管被冤枉了,但為了保持自己的完美形象,孩子也會默默地忍受。
(3)孩子不信任父母
當孩子對父母缺乏信任,認為父母不會幫助他們,認為父母不可靠等。
孩子寧願少一件東西,選擇默默地把自己的委屈藏在心裡。
(4)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夠親密
志欣發現,親子關係越親密,孩子遇到的問題就越少。
在乙個家庭裡,親子關係太過陌生和疏遠,孩子就會有更多的問題。
家長應該怎麼做?
朱永新教授曾說:
“在所有陷入困境的孩子身上,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 ”
孩子問題的根源在於家庭和父母。
結合信函內容,志信有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善於觀察和發現
根據信中的內容,孩子遭受了各種委屈,但你完全沒有意識到。
其實,孩子有沒有被冤枉是有跡可循的。
例如:
孩子食慾不振,吃得少;注意孩子的情緒和狀態,觀察孩子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識別孩子的問題。 (2)陪伴與愛,力量的源泉孩子變得不願意與父母分享;
孩子充滿悲傷,精力不足,下垂頭,失眠,......等等
根據信中的內容,你的女兒在上二年級,但你是第一次接你的孩子。
許多家長可能認為接送孩子放學是一項繁瑣的任務。
知己不這麼認為。
在成人世界中,忙碌是常態,但是,不能忽視孩子的陪伴。
在接送孩子放學的時候,可以利用這段零碎的時間,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了解他們的情緒變化,及時發現學校的問題。
你的愛和陪伴是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
(3)科學指導和耐心傾聽
你得知你的孩子被冤枉了,問你的孩子,但他不想說。
你不停地問,孩子卻對你發脾氣。
其實第一次問,孩子不想回答,第二次還是一樣。
如果孩子願意說,孩子已經說過了,不想說就問,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這時,你需要反思你問孩子的方式,並引導你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說出原因。
同時,如果孩子被冤枉了,不管是孩子的錯還是別人的錯,都要克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傾聽,及時回覆孩子。
寫到最後: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小孩子的小天地。
親密的親子關係,就是孩子願意融入你的世界,你也願意進入孩子的小世界。
父母和孩子之間,多了陪伴和愛,多了知識和理解,多了寬容和尊重。
如果家庭問題和親子問題少一些,孩子的問題就會少一些。
**10,000粉絲獎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