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廣東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一航。
讓老年人過上幸福的晚年,既是人民關心的家事,也是人民高度重視的國事,這清楚地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的本質要求。 2016年以來,廣州全面推進老年食堂建設,目前已形成體系完善、覆蓋全面、帶路的建設格局,在構建以居家養老、社群支撐、機構為輔、醫療結合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專注於用心和感情準確地滿足需求。
面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趨勢,廣州牢牢把握老年人在家照顧老人的願望,從多層次、多維度敏銳把握老年人“吃”的需求,用“小切口”提公升“大民生”。
一是從滿足特殊群體的需要,向滿足更廣泛群體的需要改進。 在重點保障經濟困難、殘疾、殘疾、高齡、獨居等特殊老年人的基礎上,逐步覆蓋中低收入老年人群,進而吸收普通老年人、隨行老人、流動老人等一般老年人口, 從而惠及社群中各類有需要的居民,實現從基本安全到公共共享的轉變。
二是從滿足“吃”到滿足“吃得好”提公升。 推動建立營養指導小組,加強對食堂老年人和老年人的營養指導。 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特點,聘請營養師研究和制定食譜針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定製化的老年病和流質食品,並有專業的醫護人員來把關食譜,實現從定餐、定餐到自選餐、保健、特殊餐的轉變。
三是從滿足膳食援助需求向滿足各種身心健康需求提公升。 分析把握居家老人“吃難”所反映的多重社會因素,深入挖掘長者的其他服務需求,依託頤康中心及頤康服務站全面的養老服務資源,打造居家社群“一站式”養老服務解決方案, 從而實現從滿足單餐服務向滿足周邊社群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的轉變,如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居家服務、醫療健康等。
專注於高效、長期的科學供應服務。
廣州堅持面向老年人膳食輔助服務的公益定位、專業化運營、社會參與、系統化建設、市場化運營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齊全、便捷可及、健康可持續、共建共享的老年膳食服務網路。
首先是多網路布局。 選址在距中心城區10-15分鐘半徑、距外圍市區15-20分鐘路程的範圍內,並結合頤康中心及頤康服務站網路,提供密集的膳食服務網路,讓膳食盡可能貼近長者。 推動各區老年食堂建設2-5個示範點,組建專業服務團隊。 目前已建成老年人食堂1000餘間,實現城鎮(街道)村全覆蓋,2023年就餐人數將增至老年人口總數的5%以上。
二是多渠道籌款。 採取“補一點、為企業賺一點、為慈善捐一點、為個人捐一點、為集體加一點、志願幫一點”的方式,加強多元資金保護。 設立三類市財政補助,每年安排資金對老年人伙食、伙食、食堂的經營進行補貼。 支援符合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集體經濟收入設立老年人食堂。 促進自我造血能力提公升,支援老年食堂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提公升智慧型化水平,引進智慧型裝備,建立全市統一的老年人綜合資訊管理平台,實現老年人刷卡、面餐飲、網上資金結算,降低採購、人力等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三是多模式操作。 通過引領、社會化運營和市場化管理,確保服務更專業、成本更低、覆蓋面更快、餐食選擇更多樣化。 形成了五大主要模式:自建廚房模式,由第一人出資或與社會力量共同出資,利用社群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自建廚房、設定餐飲場所;單位食堂區(視窗)、高校食堂、企事業單位食堂、養老服務機構服務模式,為老年人開闢專區(視窗)助餐,或通過點餐、送餐盒飯的方式提供就近就餐服務餐飲企業參與餐飲服務模式,社會餐飲服務單位依託社群門店為老年人設立專區(視窗)或採取“**廚房+社群門店”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餐輔和餐飲服務在鄰里互助服務模式中,在助餐需求量小、老年人口分散、暫不具備建立老年食堂條件的農村地區,親屬、鄰里、養老服務提供者等服務提供者可與鎮(街)家庭養老服務平台運營機構、有需要的老年人簽訂三方協議,提供助餐和餐飲服務。
注重社群治理的賦能和創新。
廣州牢牢把握城市人口老齡化、高城市化、人口流動性高的特點,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將解決飲食等民生問題與社會發展的其他工作有機結合,從優化城市治理、社群治理等維度不斷賦能老年食堂, 在深化老年食堂建設過程中,提質增效,不斷提公升治理能力。
堅持把社群建設成功能社群和情感社群一體化,強化治理“溫度”。 一方面,要構建互助的公共生活空間。 支援將老年人食堂公升級為有條件、有需求的社群食堂,在確保當地老年人享受優質居家養老生活的同時,因地制宜擴大助餐服務的普惠覆蓋面,並在條件合適時向社群非老年群體、流動人口和在職青年開放。 另一方面,要構建溝通互助的社群情感空間。 從助餐服務出發,進一步啟用社群關係,打造“白銀時代社交圈”,為社群中的老年人創造新的社會聯絡和情感寄託,讓老年人享受更好的公共生活和情感支援。
堅持社會、社會、市場等多方力量的共建,強化治理“實力”。 一方面堅持帶頭作用,強化黨組織作用,動員黨員志願者建立老年送餐隊、老年探訪隊、老年隨行購物隊等老年志願服務隊伍,建立“建黨+鄰里互助”等助餐服務模式。 另一方面,要處理好公益與市場、社會與社會的關係,積極引入社會和市場力量,利用各界力量實現多方支援。 構建多方參與、負責任、密切協調的融資支援機制;充分發揮社群、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群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五大社會協會”作用,打造黨建領導+領導+市場運作+社會服務相結合的現代社群治理格局。
堅持科學統籌,強化治理“精準”。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制定目標和工作步驟,突出因地制宜和試點,處理好食堂建設與助餐服務、新食堂與原有資源、數量、質量等的整合利用關係,穩步推進服務供給由保障向多元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