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外太空環境與地面環境的差異,例如在外太空飛行時,太空飛行器、空間站、航天員處於失重狀態,可以進行一些在地面上無法完成的實驗和實驗。 現在近地軌道上有兩個空間站,乙個是已經執行了20多年的國際空間站,另乙個是中國空間站,我們最近幾年才建成並投入執行。 目前,許多太空人正在國際空間站或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
雖然在空間站內可以進行很多科學實驗和實驗,但對航天員各方面的質量要求都比較高,比如體能要求高,對航天技術要求高,所以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能力將航天員送上太空執行任務。 如果一些能夠模擬空間環境的裝置建在地面上,那麼一些科學實驗就不需要在太空中進行,這大大降低了科學研究的成本。 這樣的裝置真的存在嗎?
我國第二個“空間站”即將到來
當然,這裡提到的第二個“空間站”並不是像中國的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那樣在太空中執行,而是中國第乙個“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 該模擬裝置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聯合打造,可全面模擬低溫、真空、電磁輻射等九種空間環境因素,因此被生動地稱為“地面空間站”。
“地面空間站”是我國航天領域的第乙個大型科學裝置,2005年,“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已經開始演示,歷時18年,去年開始試執行,到目前為止,這個“地面空間站”已經服務於國內外多個使用者單位,取得了不少成果。 2月27日,“地面空間站”專案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地面空間站“占地近50個足球場大小,可根據科學問題和工程需要進行設定,可多次重複,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 與在太空中執行的軌道空間站相比,這樣的“地面空間站”具有許多優勢,其中之一是它的尺寸更大,可以讓更多的科學家在其中進行科學研究。
要知道,在我們空間站的兩名太空人在軌輪換期間,只有6名太空人同時在軌,平時只有3名太空人。 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可能更多,但通常只有少數。
“地面空間站”除了能夠容納更多的研究人員同時進行科研外,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根據科學問題和工程需求設定具體的環境因素。 專家說,在太空飛行期間,當這些宇宙射線(小空間粒子)撞擊太空飛行器以及它們撞擊太空飛行器的位置時,這是不可靠的。 在模擬器中,我們的研究可以更有針對性,目標更明確。
神舟十七號太空人選擇趁機離開太空艙
在“地面空間站”順利通過驗收的同時,天宮空間站也在太空執行。據報道,神舟十七號飛船的太空人即將選擇離開太空艙的機會,進行本次任務的第二次艙外活動。
早在去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號飛船的太空人就進行了首次艙外活動,在首次艙外活動中,他們完成了天河核心艙的太陽翼維修試驗等既定任務。 第二次艙外事件即將到來,目前還不確定需要完成哪些任務。
驚心動魄的太空?
對於人類來說,太空行走已經不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太空出境的風險係數還是比較高的,甚至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當太空人離開太空艙時,他們將離開太空飛行器和空間站,直接進入外太空環境,在那裡,微小的空間粒子、宇宙輻射和巨大的溫差都可能成為致命的威脅。 如何保障艙外航天員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為了保證太空人的安全和艙外活動的順利進行,科學家們開發了艙外太空衣。
艙外太空衣和我們的日常穿著完全不同,因為艙外太空衣本質上是乙個小型載人飛船,需要保證舒適性、氣密性、耐熱性等特性,甚至具有抵抗太空中小顆粒衝擊的能力。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艙外太空衣基本上相當於將載人飛船中的各種裝置設施安裝到太空衣中,並擁有完整的生命支援系統。
當太空人走出太空艙時,他們會穿上艙外太空衣,即使在外太空溫差在300左右的環境中,穿著艙外太空衣的太空人也不會感到不舒服,而且還能抵抗太空中那些小顆粒的衝擊。
除了安全性之外,靈活性、便利性和舒適性也非常重要,因為太空人現在一次離開太空艙幾個小時。 在這麼長時間的艙外活動中,太空人吃不下東西,如果艙外太空衣的柔韌性不夠高,那麼太空人在執行任務時可能會效率較低,需要花費更多的體力。
正是因為艙外太空衣相當於小型載人飛船,威力很大,設計製造起來非常困難,所以艙外太空衣的製造成本非常高,一般在幾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