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是關係到國民經濟和民生的基礎產業。 隨著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不斷提公升,儲能作為行業的關鍵支撐,也在痛苦和幸福的道路上快速成長,儲能系統的應用場景和工況也越來越複雜。 單一型別的儲能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對混合儲能的需求和關注度越來越高。
1月25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 資料顯示,2023年新增儲能裝機量約為2260萬千瓦和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是“十三五”末裝機規模的近10倍,2025年裝機容量目標將提前完成。 就在前一天,國家能源局還發布了《新儲能試點示範專案清單》,混合儲能在56個專案中佔據了7個席位。
據分析,混合儲能“地位”的不斷提公升源於電力需求的不斷細化。 目前常見的儲能技術包括以鋰離子和液流電池為代表的能量儲能,以及以飛輪、超級電容器、鎳氫電池為代表的功率儲能。 然而,單一型別的儲能很難同時滿足調峰、調頻、備份和支撐的功能要求,以及安全、大功率、速度快、迴圈壽命長、生命週期成本低等產品要求。
與單一的電化學儲能系統相比,混合儲能可以實現兩種不同型別電池的協同,綜合性能好,調頻效能優異,安全性高可靠,迴圈壽命長,執行能耗低,可以滿足多種場景和工況的複雜需求。
隨著行業對安全成本和全生命週期經濟成本的日益重視,以及對新能源配儲綜合性能的需求不斷增長,混合儲能的價值正在加速得到認可。 2023年,包括山西省朔州市8MW“飛輪+鋰離子電池”儲熱聯合調頻專案、內蒙古霍林戈爾“鐵鉻液流+飛輪+鋰電池”混合儲能專案、山西華電公司朔州熱電飛輪儲能復合調頻專案投產。
據了解,已列入《新能源儲能試點示範專案清單》的混合儲能專案主要由中國華電實施。 內蒙古儲能專案負責人張玉江表示,這是國內首例鐵鉻液流電池、飛輪儲能和鋰電池儲能三種形式的儲能同時投產的案例,其目的是通過不同形式能源的應用,為儲能技術在能源行業的應用提供可複製的示範案例儲存效果。此外,憑藉其在鎳氫電池領域的長期積累和在鋰電池領域的不斷布局,科力遠為行業帶來了另一種選擇。 科力遠“鎳氫+鋰電池”數字智慧型混合儲能系統由高安全性、寬溫程、高功率密度鎳氫電池和高能量密度鋰電池混合體組成,採用數字孿生技術進行數位化管理。
數智源技術負責人趙培紅表示,新能源發電的興起,使得電網面臨日益嚴重的電力失衡,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對電網安全穩定執行的影響正在加劇。 在微電網中,混合儲能系統對於分布式發電的調節等多樣化需求具有顯著優勢。 科力遠混合儲能系統以數字孿生技術和大資料技術為支撐,利用感知、計算、建模、利用等資訊手段,對“發電、輸電、配電、使用”全過程進行描述、識別、診斷、決策,動態管理鎳氫鋰電池和鋰電池組合充放電過程中干預的時間和深度, 從而保證混儲組合在最佳工況下始終響應多變的電源側功率波動,提高儲能系統的安全性,降低全生命週期成本。
2023年,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六部委發布《關於促進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基於互補電源和基於能量的電化學儲能技術的混合儲能系統”。 此外,混合儲能也多次出現在2023年的儲能招標中,在山西、廣東、湖北等地規劃了多個混合儲能專案。 但與此同時,混合儲能在推廣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困難。 例如,在技術方面,由於不同儲能單元的耦合,亟需在工作邏輯、輸出排程和控制系統等方面通過數位化進行一流的計算和智慧型化管理,以提高運營效率,亟需產業鏈企業的政策支援和創新突破。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為本***企業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涉及內容不構成投資及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原文**:咸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