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新型裝置的研發遵循“裝置生成、開發生成、預研生成”的內律,即當一種新型裝置公開時,實際上正在悄悄地孕育出更先進的系統。
近日,中國新型隱形無人偵察機“天鷹”的出現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難道這款無人機的效能真的不夠先進嗎? 事實上,這種“看似落後,實則領先”的表述,恰恰體現了中國在隱身飛機領域獨有的“凡爾賽”自信。
近日,**電視台七大國防軍頻道推出的“軍事之旅”特別節目,於2月26日至3月1日,通過一系列節目帶領觀眾近距離領略國產軍事裝備的魅力,見證了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顯著進步。 該計畫不僅公開了輕型履帶式無人作戰平台,還首次公開了一種歷時七年研發的新型隱形無人偵察機——“天鷹”。
儘管距離“天鷹”首飛已經過去了將近七年,但根據中國首次研發的規律,它的展示很可能意味著更先進的型號已經在開發過程中。 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調侃:“既然能展示,那一定是'倒退'”“七年之癢,是時候迎接更新了”。 這種看似輕蔑的宣告,其實是一種自豪的宣告,反映了中國在隱形飛機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
此前,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隱形飛機知之甚少,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國的X-37B等先進的隱形無人機上。 不過,隨著“彩虹”、“翼龍”等系列無人機在國外的火爆,再加上新型“天鷹”隱形無人偵察機的問世,我國成功邁入了全球無人機研發的第一梯隊。
憑藉其獨特的設計,天鷹無人機具有大展弦比,具有很高的公升阻比,使其在特定的效能指標中脫穎而出。 雖然與中國最大的隱身無人機“彩虹-6”相比,“天鷹”的噸位更小,最大有效載荷和續航力略遜一籌,但其停留時間超過5小時,足以超越市場上大多數無人機產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天鷹”搭載了先進的光電和雷達系統,即使在5000多公尺的高度工作,也能準確識別地面上的汽車車牌,展現出超強的偵察能力。
在現代戰爭中,這種高效的偵察和定位能力至關重要。 例如,俄軍成功摧毀美製M1A2主戰坦克,得益於無人偵察機的情報獲取和定位精度。 相比之下,“天鷹”的偵察能力更勝一籌,無疑為中隊提供了強大的情報支撐。
在偵察效率方面,隱身效能是關鍵。 只有悄無聲息地接近敵方目標區域,才能有效地執行偵察和陸海打擊任務。 “天鷹”無人偵察機的一大亮點是其出色的隱身能力。
機身表面塗有先進的隱身材料,進氣口布置在機身頂部,這使得雷達波在探測過程中容易分散和反射,再加上其體積小,雷達散射截面甚至不如鳥,大大降低了探測的可能性。
憑藉出色的隱身效能,“天鷹”可以輕鬆穿透敵人嚴密的防空網路,並具有獨立執行攻擊任務的能力。 根據相關CG宣傳視訊的展示,無人機在穿透防空系統後,可以準確鎖定並摧毀敵方目標,整個過程幾乎不被敵方雷達探測到。 有趣的是,“天鷹”無人機在外觀上與美國B-2戰略轟炸機有些相似,因此,有人給它起了“中國版B-2”的稱號。
對於“天鷹”號能否登上福建航母進行海試的問題,有專家持保留態度。 他們認為,與“天鷹”相比,航母可能更適合搭載“天鷹”等航時長、隱身效能高的無人偵察機或戰機,如攻擊-11或殲-35,因為中國在長航時無人高空偵察領域已經擁有豐富的儲備,對“天鷹”的需求相對有限。 在他們看來,“天鷹”更有能力在陸基偵察任務中發揮其卓越的效能。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國產無人機已經展現出繞島飛行、穿越海峽、協同作戰等實戰能力。
正因為如此,在“天鷹”無人機出現後,美國和台灣都相當害怕,選擇保持沉默。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