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沒收所得,是指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徵收的罰金、沒收收據、贓款、沒收物資、出售贓物等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 近日,16個省份公布了2023年罰沒收收和2024年的預測,呈現出不同的增減和比例。 其中,廣東的罰沒收收最高,達到338件4億元,是寧夏的27倍; 天津的罰款和沒收收入降幅最大,同比下降56%9%;重慶的罰金和沒收收入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2%4%。這些數字背後的問題是什麼? 它會導致什麼思考?
爭議專案
一方面,罰沒收收入的大幅波動反映了地方財政收入的不穩定和壓力。 近年來,受疫情、經濟、外貿等多重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而民生、債務等剛性支出不斷增加,導致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劇。 在這種情況下,罰款、沒收收入成為一些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補充,甚至出現了“以稱增收”和“執法獲利”等混亂現象,損害企業和群眾的合法權益,影響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因此,近日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和監督罰款設定和實施的指導意見》,從科學依法設定罰款、嚴格規範罰款實施、全面加強罰款監管三個方面對行政罰款進行全面規範,旨在防止地方出現“亂亂罰款”、“代管罰款”和“逐利罰款”等行為, 推進事中事後監管的合法化、制度化、規範化,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
另一方面,罰款和沒收收入的波動也反映了當地執法的違規行為和差異。 由於地方執法機構數量多、執法領域廣泛、執法標準不同、執法力度不均衡、執法效果不明確等原因,地方罰款和沒收收入的波動和差異導致了不同程度的現象。 例如,一些地方罰沒收收入的增加或減少,主要受一次性重大案件或復墾等罰沒收收入的影響,而不是反映執法的常態化和規範化。 比如,一些地方罰款、沒收收入的增加或減少,主要受公安、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執法力度和效率的影響,而不是反映執法的協調性和合理性。 例如,一些地方罰沒收收入的增加或減少,主要受法院、檢察院和其他司法機關結案和移案的影響,而不是反映執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因此,地方執法機關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堅持依法執法、文明執法、公正執法、有效執法,實現罰款、沒收合理穩定的收入。
綜上所述,罰沒收收入大起大落,是乙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現象,也是乙個亟待改進和完善的問題。 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對罰沒收收入進行深入分析和科學評估,找出規律和特點,發現問題和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實現罰沒收收入的合理化、規範化、透明化。 為地方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和地方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