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可能有點形上學,但有時指揮家只是站在你面前,就足以影響演奏者的演奏風格。 例如,在指揮家Dutois中,很難聽到特別渾厚而堅實的聲音。 而當蒂勒曼出現時,樂隊很難演奏出空靈細膩的**。在錢俊平看來,指揮家就像乙個風格迥異的“解碼器”,將“程式設計師”(作曲家)創作的作品傳遞給表演者。
2月的最後一天,90後國際指揮家錢俊平首次指揮上海交響樂團,與90年代出生的小提琴新星周英一起,演奏了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A大調第二小夜曲》和80年代出生的中國作曲家周。
錢俊平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和中提琴,並考入美國上陰高中和柯蒂斯學院,主修中提琴。
同時,他也從小就表現出良好的指揮潛力,10歲時以合唱團的身份出道,並擔任上陰高中青年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
加入柯蒂斯後,他的指揮技巧很快引起了院長的注意,他被錄取到指揮系,隨後成為指揮教育大師奧托·瓦爾納·穆勒(Otto Varner Müller)的閉門造車。
演出結束時,錢俊平放下接力棒,拿起中提琴“重回老路”,與周英合作演繹了《梁祝》的《樓台會議》選段。
勃拉姆斯和小提琴家約阿希姆是終生的朋友。 當勃拉姆斯還在各種小酒館和餐館彈鋼琴時,約阿希姆已經通過“挖掘”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而成為著名的藝術家。
兩人後來相遇並開始了一次聯合巡演,約阿希姆也對勃拉姆斯的創作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於1878年,由勃拉姆斯親自指揮,約瑟夫·約阿希姆擔任獨奏。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可能是音樂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他的思想更像是交響樂,層次和聲部豐富。 對於錢俊平來說,演繹這樣的作品更具挑戰性:“我們要做好從多聲音中篩選出來,分析**重要、**不重要,否則聽起來會一團糟。 ”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讓觀眾等了20年,頗有李白的“眼前的風景,崔浩的題詞在上面”。 為了達到“寫出貝多芬式的交響曲”的目標,他在創作道路上做了多次嘗試。 像貝多芬一樣,勃拉姆斯的作品有些抽象,通常只使用三個或兩個音符,或乙個音程或乙個和弦來擴充套件整部作品。
在他的交響樂作品的早期作品中,第二首小夜曲的規模較小,但特別的是,弦樂完全離開了小提琴,讓風主導了作品的上部聲音輪廓。
木管樂器比小提琴更溫暖,第一樂章奏鳴曲的主題讓人聯想到木管樂器在樹林中悠閒地漫步。 在演示部分的最後,勃拉姆斯稍微取笑了觀眾,假裝進入了乙個重複但很快過渡到乙個漫長的、跑調的發展。
在這個樂章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後來使用的複雜節奏和靈活的和聲探索,最終導致了二十世紀的無調性**。
中國作曲家周天1981年出生於杭州,畢業於上海**大學附屬中學和柯蒂斯**學院,也是錢俊平的前輩。 2018年,憑藉《管弦樂協奏曲》獲得第60屆葛萊美獎“最佳當代古典作曲家”獎提名,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突然》是他的一部新作,靈感來自傣族舞蹈,全長約6分鐘。 音樂充滿了獨特的節奏和豐富多彩的和聲。 **在舒緩的這段時間裡,短暫的“慢舞”似乎預示著又乙個狂歡之夜。 上海交響樂團的這次演出也是這部作品的中國首演。 《突然》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在優美的旋律層面上沒有流行,但能感受到一種張力,這樣才是一部好作品。 ”
錢俊平很早就和周合作了,執導了他的《讚美》。 每次演出前,他都會向周詢問劇目的創作思路,“他的思想很清晰,凡是我聽不懂的東西,總能解釋得很好。 ”
在演繹中國作曲家的作品時,表演者總是被問到如何用**來講述中國故事。 從18歲開始出國留學,見識過中西不同文化,錢俊平對此有自己的理解。 “中國文化中具有和平、寬容和發展的品質,交響樂作為一種媒介手段,就像所有的藝術手段一樣。 我們怎麼寫好,與中國人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有關,這些東西都可以體現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