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人口發展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壓力,出生人口持續下降,年輕人生育意願越來越低。 影響中等收入群體生育意願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其生育意願?
中等收入群體的定義
表1 2013-2022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位數。
從2022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分之一的資料來看,19303元至47397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人口資料,全國人口為141175百萬,中等收入群體按五分位數劃分為8.4705億。
國家統計局指出,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與收入群體的一般分類標準無關,“中等收入群體”的概念實際上並不等同於“中等收入群體”。 本文對中等收入群體的定義參考了學術界常用的相對標準,將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數的75%和200%定義為中等收入群體,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約為4億人。 中等收入群體龐大的人口基數是影響我國生育率的重要因素。
中國生育現狀
表2 中國近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
從近十年來中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來看,一直呈快速下降趨勢。 2016年,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呈現正增長態勢,自2017年以來連續七年下降,202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影響中等收入群體生育意願的因素
家庭收入
圖1 中青年“不願生育”因素分析。
資料**:中國公眾生育認知調查報告(2023)。
《中國公眾生育認知調查報告(2023)》指出,超過80%的中青年受訪者表示有生育壓力,而“不願意生育”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壓力大、缺乏時間和精力、教育成本高。
工作穩定性
《社會藍皮書:2022年中國社會狀況分析》指出,31-35歲(5691%),大專學歷(54%)。90%),居住在地級市(5729%),社會地位處於中間(60。26%),二孩比例最高,中等收入群體生育慾望較高。然而,家庭就業穩定性對不同收入群體生育意願的影響不同,對於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來說,失業或不穩定就業對其生育意願影響較小,但對中等收入群體生育意願影響較小。
撫養孩子的成本
育兒成本包括以下兩部分:一是消費支出,包括教育支出和非教育支出。 二是非消費支出,包括保險支出、個人匯兌支出、捐贈等。 對於中等收入群體來說,一方面,他們對邊緣兒童的效用期望更高,“育兒焦慮”更明顯,更擔心孩子“在起跑線上輸了”; 另一方面,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勞動上意味著更大的機會成本損失,同時,他們不太可能購買滿足他們作為高收入群體更高期望的托兒服務。
住房支出
房地產在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財富增長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購房可以滿足剛性需求和改善等基本住房需求,同時實現乙個居住地的實現,也可以有效增加他們的房產收入。 《共同富裕需要房地產市場穩步發展》指出,在中產階級的財富中,房地產是資產中佔比最大的,是中產階級的主要財富,中國居民70%的財富來自房地產。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壓力之下:被擠壓的中產階級》(“報告”)指出,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成本增長速度也快於通貨膨脹。 例如,住房是中等收入群體最大的單一支出專案,而中等收入群體目前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用於住房。 住房貸款、汽車貸款、醫療、養老......壓力讓許多中等收入群體“疲憊不堪”。
生育觀念的轉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丹指出,中等收入群體是生育意願轉化率最低的群體,生育潛力最大的群體,是生育支援政策應重點關注的目標群體。 從人力資本基礎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十四五”期間中等收入群體發展研究》指出,“十四五”新增中等收入群體中,主要包括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高人力資本群體, 中產階級人力資本群體以新生代農民工高中以上學歷,城鄉相對貧困勞動人口群體,三類比例約為5:3:2(即約5000萬、3000萬、2000萬)。
結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丹在2021年全國政協關於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重點建議的處理磋商中提出的意見,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 現有兒童的平均數量與他們想要的兒童數量之間的偏差越嚴重。大專以上學歷者未實現生育意願為026、小學及以下學歷者為007、前者比後者高出近3倍。 因此,中等收入群體的生育意願較低。
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生育意願的對策
完善相關機制,加強服務供給
2021年,《中國共產黨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發布,對落實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作出重大決定。 《決定》部署了一攬子扶持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優化組合的政策,堅持問題為導向,將婚姻、生育、育兒、教育作為乙個整體來考慮。 通過實施財政、稅收、保險、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相關領域的政策結合,加快建立生育扶持政策體系,推動實現適宜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大眾的生育壓力主要是由於家庭收入、養育孩子的成本、工作穩定性等實際問題。 一是完善與生育相關的體制機制和各種環境氛圍,如延長育兒假、生育主體勞動權益、非婚生子女產假等,二是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如提供優質公平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等, 以及為老年母親提供的醫療服務。
加強宣傳引導,克服對教育的恐懼觀念
生育教育更多是從個人和家庭的角度出發,強調生育給育齡人群帶來的收穫感和幸福感。 目前,中國人的生育觀念正在經歷演變,從傳統的“生育傳承”到現在的“幸福取向”,中國人現在的生育觀念也在不斷演變。 因此,生育教育更多的是從個人和家庭的角度出發,強調生育給育齡人口帶來的收穫感和幸福感。 * 要注意生育觀念的教育和引導,讓處於結婚生育期的年輕人能夠認識到,生孩子不僅是傳承,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同時,在生育觀念的教育和宣傳上,要多從個人和家庭的角度出發,強調生育給育齡人群帶來的收穫感和幸福感,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生育能帶來經濟保障和精神傳承”的觀念, 並“助推”有效提高生育意願。
關注女性需求,保障職場利益
根據《中國婦女發展規劃(2011-2020年)》最終統計監測報告,2020年高等教育女研究生人數為159人9萬人,佔研究生總數的50%9%,比2010年增加3個1個百分點; 普通本科院校女生1674人,**本科生20,000 和 45060,000人,佔510% 和 580%,增加01 和 49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中國女性的整體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很多女性有生孩子的願望,但她們卻因為職場壓力、自我成長與生育的矛盾,被迫有糾結的情緒或推遲生育。 因此,要關注智者女性和職業女性的生育壓力和心理健康問題,完善法律法規,促進職業性別平等,切實緩解職業女性家庭和職業選擇的困境。
樹立獨立人格,勇於擔當,敢於行動
**總書記指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平滑經濟迴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十四五”期間,加快中等收入群體擴張,構建“橄欖形”分配結構社會,加快中等收入群體擴張,構建“橄欖形”分配結構,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 這幾年,經常看到網友說:“我還沒長大,也不想生孩子。 一些“不長大的成年人”不想生,也不敢生。 為此,社會各界要加大宣傳力度,幫助“不長大的成年人”早日成長、成熟、成為人才,形成獨立成熟的人格,有責任心、敢於行動,積極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 社會各界都要關注中等收入群體面臨的實際問題,給予他們實際的關懷和鼓勵。
作者 |於秀,青岩集團江蘇子公司研究員。
編輯 |陳澤西.
* |網際網絡。